冬奥开始以来,俄罗斯三“套娃”频频上热搜。三个人名字里都带娃,三个人都拥有绝美容颜。
〓 安娜,被粉丝们昵称“千金”和甩开其他选手半个宇宙的精湛技术。
〓 莎莎她们的表演流畅、精致,混合着少女稚气与古典优雅。
〓 卡米拉,“k宝”有网友评论,如果说欣赏她们的表演是灵魂享受,那么看其他选手上场则如同观摩工匠凿石。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她们的成长为世界头号选手的过程,却极其残酷,甚至畸形。
一场全面溃败的胜利
周四晚上的女单花滑决赛,俄罗斯三“套娃”的结局看得人心碎。
头号种子选手卡米拉·瓦列耶娃,自由滑失误摔倒4次,只获得了第四名;
稳定发挥的队友安娜·谢尔巴托娃夺得冠军;而另一位队友莎莎·特鲁索娃,成功完成了比肩男单冠军难度的五个四周跳,最后却因为艺术得分较低,屈居第二。
这个结局,俄罗斯三“套娃”,各有各的伤心。卡米拉自不必说,这场表演对她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灾难。表演结束,小姑娘哭得伤心欲绝,不能自已。
在台上等分数的时候整个人都倒了下去。
拿银牌的莎莎则在场边大声哭诉:“我憎恨这项运动!我再也不上冰了!你们都有金牌凭什么我没有!”
——在粉丝看来确实不公平,花滑打分包含技术和艺术两部分。莎莎凭借超高难度拿到了技术第一,艺术表演分竟然跟摔了4次的卡米拉相同。所有人都忙于安抚两位队友,刚刚夺冠的安娜无人问津,她脸上也并无喜悦,一个人坐在等候席上茫然无措……
如果胜利意味着憎恨和失落,那姑娘们刻苦训练参加奥运会的意义何在呢?三个女孩,各自陷入了人生难以跨越的痛苦和苦涩,只有一个人是赢家——她们共同的教练艾特利·图特贝丽泽,花滑爱好者口中的“面姐”。
人不会永远15岁,但永远有人15岁
很多人都惋惜地说,没关系,下一届冬奥会卡米拉才19岁,她还有机会。但这恐怕只是大家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罢了。
俄罗斯花滑界,卷得惨无人道。在中国,19岁的朱易是小将,而在俄罗斯,15岁的卡米拉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
花滑圈粉丝把俄罗斯花滑称为“俄萝”,就是因为俄罗斯花滑女队员大多都是又美又强的小萝莉。
她们大多趁着13、14岁时未发育的身体柔软、轻盈、重心低、恢复能力强,练就一身绝技,拿遍少年组大奖。年满15就被送上成人赛场,瞄准冬奥金牌这个终极目标。
为什么是15岁?这是参加成人组比赛的最低年龄限制。
冬奥会要求选手必须在参赛年前一年的7月1日年满十五周岁。
于是2014年索契团体冠军尤利娅、2018平昌的冠军阿丽娜和现在的卡米拉都是15岁,而她们的生日分别是:6月5日、5月18日、4月26日……面姐选人,连出生都要精确精筛选。安娜和莎莎并不是标准的冬奥女孩。上一届冬奥的时候她们才13岁,没有参赛资格。而今年,她们已经17岁了。虽然仍处在高强度的竞技状态,但绝对不是巅峰期。昨天赛后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莎莎:你昨晚在场边说憎恨花滑的时候在想什么?
莎莎说:我有三年没有拿过冠军了。我以为我把所有的四周跳都跳出来,我就会拿,但现实却不是这样。
是的,她已经三年没有拿过冠军了,而她也曾在14到15岁的赛季里10次刷新世界纪录。本届冬奥会赛前她俩不是夺金最大热门,但她们和卡米拉构成了万无一失的组合战队:卡米拉全面、安娜稳定、莎莎技术强。
万一有什么闪失,三个人无论谁夺冠,面姐地球上最强花滑教练的地位都无可动摇。俄罗斯从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始统治女单花滑,每一届奥运冠军都是面姐一手培养出来的。但摆在三套娃面前每一位师姐可供参考的人生道路,都有些悲凉。她们和三娃一样都在小小年纪极速燃烧到达职业巅峰,然而接下来状态就出现了跳崖式下降。2014年索契冬奥会团体赛冠军,尤利娅·利普尼茨卡娅,19岁因厌食症退役。
2018年平昌冬奥会女单冠军阿丽娜·扎吉托娃,17岁宣布因为臀部受伤,以及比不过年轻队友的四周跳退役。
平昌亚军叶甫根尼娅·梅德韦杰娃巅峰时期曾有过两年不败的记录,18次刷新世界纪录。平昌冬奥会前右脚跖骨骨折,惜败于队友,获得银牌。3个月以后宣布离开面姐,此后再无水花。这一年她19岁。
职业生涯迅速终结,同时还不得不面对严重的伤病。坊间盛传,面姐手下的女单选手是有“保质期”的,这个年龄就是17岁,一旦成年面姐的训练方法就失灵了。与其说是失灵,不如说面姐对于这些伤病缠身的老队员完全丧失了耐心。
组内竞争极其激烈,当你正在为伤病、为发育期苦苦挣扎,新一批15岁的花滑选手已经成长起来了。
每年,队里有人 17、16 甚至14岁时退役,都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年轻的“面姐女孩”。“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我们今天熟知的三娃之前,面姐手下横扫各大领奖台的是“三A”,其中的成员包含了现在三娃战队里的莎莎、安娜,还有下图中间那位阿廖娜·科斯托娜娅。
三人的名字都以A开头,所以被称作3A。
而早在几年前她们还在叱咤风云的时候,外界就开始猜测,北京冬奥会时卡米拉年满15岁,从少年组升到成年组拥有参赛资格,不知他们三个当中谁会被卡米拉取代。最后阿廖娜因为手部骨折而错过了奥运资格选拔赛。内卷,是俄罗斯花滑女孩们从始至终要面对的压力。冬奥男单冠军陈巍的教练称这些女孩为:一次性杯子——用后即弃。
美、瘦、幼:完美“俄萝”的残酷诞生
俄罗斯女单运动员之所以花期短到这个地步,一方面是花滑本身特点决定的。瘦小、轻盈的女孩,重心低、体重轻,更容易完成复杂的旋转跳跃。女性在成年前发生激素变化、身体开始发育,身高和体重剧烈增长,少女时期很多得心应手的动作成年后都需要重头来过,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只会更差。另一方面,也是最饱受诟病的因素,则是她们的魔鬼教练,面姐,使用了“非人”的训练方法。面姐是最典型的应试型教练,她的一切策略都跟着冬奥评分规则走,把每一个得分因素都推到极致。
最典型的例子,早前冬奥会规则,节目后半段跳跃获得10%的加分,因为这说明运动员体力过人。于是平昌冬奥会上,所有俄罗斯选手都是前半段平平无奇,后半段疯狂跳跃,争取10%加分,这也带动了世界花滑其他国家跟着卷。国际滑联被迫修改了规则,要求必须前后两段都有跳跃动作。难度技巧得分高,她今年就让三个小女孩全部上四周跳,即便最后落冰不够完美也能遥遥领先,把世界花滑女单技术难度卷到看齐男单。
〓 莎莎和羽生结弦同步四周然而13、14出成绩,15岁升组达到巅峰状态,选手们只有非常短暂的黄金窗口期,想练成4周跳必定要付出巨大代价。理所当然的结果就是超高强度训练。面姐自豪宣称自己的队员每天训练12小时,而羽生结弦曾说自己每天只训练4小时。针对艺术分的部分,面姐几乎不是按运动员来要求队员,而是以超模身材要求。
队员们必须节食、控制体重,每天多次上称,按面姐的说法“不能破坏你们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曾有队员偷吃一块零食,连带队员被惩罚了一周,而今年的奥运冠军安娜,则因极其“自律”,晚餐只吃两只虾而受到夸奖。比赛期间更是严格限制饮食,身上每一克重量都很重要,扎吉托娃在平昌冬奥期间没有喝一口水,全是漱漱口就吐出来。这可能是面姐训练体系最变态的一点:队员们做出高难度动作靠的不是肌肉爆发力而是靠减少身体的重量。
每一位俄罗斯花滑女选手都极其瘦弱翩跹。但这样的状态必定是糟糕的,2014年冬奥冠军尤利娅曾在队里患上厌食症,只能靠粉末营养素维持生命。
〓 面姐与尤利娅比肩男子的高强度训练需要增肌,为了美和轻又要减肥控制体重,练高难度动作摔几百上千次太平常了,这种变态的训练方法让年轻美丽的身体饱受摧残,极易骨折。
美、瘦、幼,一代又一代的小女孩进入俄罗斯花滑,燃烧自己的青春与天赋……面姐盛名与繁荣之下,还有很多早早练废的“残次品”。阿廖娜·卡尼舍娃。13岁跟随面姐练习四周跳,14岁时背部受损,再也无法跳跃,宣布退役。阿纳斯塔西娅·库普林亚,2017年跟随面姐训练,曾公开表示在队内需服用荷尔蒙阻滞剂来延缓青春期,月经停止、乳房不发育,这种药有伤害神经系统和心脏的副作用,但大多数情况下的确有效。但在她身上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她的体重在半年内猛增36公斤,胸部迅速发育,最终只好退役,这一年她14岁。
2019年世锦赛银牌得主伊丽莎白·图尔辛巴耶娃,世界上第一个在国际大赛中跳出四周跳的女性,因持续的背部受伤退役。批评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面姐只是一笑置之:“我们会改变训练方法吗?不,我们做的都是对的。”
而在2014年俄罗斯制霸女单花滑之前,花滑女运动员的职业寿命要长得多:
80年代世界花滑霸主德国运动员卡特琳娜·维特,29岁退役;千禧年初的霸主关颖珊,5次花滑世锦赛冠军,多项成绩在20多岁时取得,26岁退役;索契冬奥会铜牌得主卡罗琳娜·科斯特内尔,31岁还在参加奥运会……
〓 31岁的卡罗琳娜这一切对俄罗斯女单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流水的世界冠军,铁打的金牌教练面姐。
队员用坏了扔掉就是,反正,每一年都有长得又美又有天赋的小女孩年满15周岁。此时再回头看三娃的绝美表演,心里不再是纯粹的欣赏和赞叹,而多出了一阵悲凉。
俄罗斯女单制霸全球一骑绝尘的背后,熊熊燃烧的竟是无数个花季女孩健康、年轻的躯体。
被献祭的少女卡米拉
毫无疑问,假如没有出现药检事件,正值15岁的“冬奥少女”卡米拉,是面姐心尖尖上的明珠。她的身体极其柔软,手上动作丰富,借鉴诸多芭蕾舞姿。
〓 卡米拉演绎追逐蝴蝶的少女知名演员形容她是“献给世界让心脏停跳的美丽礼物”(gift of heart-stopping beauty to the world)。
作为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跳出四周跳的女运动员,媒体称她是优雅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她身上集中了花样滑冰运动员所有的最佳品质。奥运之前,她的战绩可以用残暴来形容。2021年10月以来,她连续8次打破世界纪录,刷新各项成绩的最高分。
直到,本届冬奥花滑团体赛,俄罗斯奥运代表团夺金之后的第二天,公布她12月的一次尿检阳性。
检测发现药物是曲美他嗪,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对运动员来说,训练时间太久心脏可能无法耐受,使用曲美他嗪则能够增加训练时长,更快地恢复状态。比如身体本来只能承受4小时训练,服用过后就能延长到6小时。据外媒报道,除了曲美他嗪药检还查出其他两种增强心脏功能的药物,只是这两种药物未被列入禁药行列。卡米拉和她的家人在听证会上给出的解释是:她误服了爷爷的药品。
事情发生在家里,把教练组撇得一干二净。但结合诸多因素,这样的说法,并不令人信服。
不过,退一万步讲,假如最后坐实了服用禁药,这一切真的是卡米拉的错吗?她不过一个15岁的小女孩而已,没有成年人的唆使、鼓励,她怎会主动冒着伤害自己身体的危险,专门寻找一种心脏病禁药服用呢?曲美他嗪在体内代谢只需要2天,如果药检晚一天进行,就无法检测出阳性。一次抽查,中间充满了侥幸与偶然。假如真的是为了提升耐力服药,她的用量恐怕早已超过了未成年人的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度,这对她的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自打公布药检阳性那天开始,卡米拉的噩梦就到来了。在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卡米拉参加了针对自己的,长达7个小时的听证会,这个结果将决定她是否能继续参加比赛。几方力量在这个小女孩身上来回拉扯:
如果因此被禁赛,她将成为俄罗斯代表队被人捏在手里的耻辱和把柄,而她自己的奥运冠军梦也飞灰湮灭;
不被禁赛,又对其他选手显失公平,奥委会和反兴奋剂协会不会轻易放过这种“作弊”行为。卡米拉最后收到的处理结果,是不禁赛但不允许举行颁奖仪式。
新的烦恼再次到来,如果她进了前三,将连累其他二人陷入尴尬,所有人都拿不到奖牌,直到她的案件有定论;
不进前三,自己主动失误,既可以保全俄罗斯的脸面,又可以让奥委会避免尴尬,但却主动献祭了自己的前途和青春,自杀式毁灭职业生涯……15岁的巅峰状态啊,是在她所受的训练系统下,夺冠机会一生只此一次。
很难想象她瘦小的身体,在这些天里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被迫成为成年人利益角力的对象,卡米拉做什么都是错的。17号的比赛落幕,打破了这场僵局。卡米拉出局,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麻烦和尴尬。虽然不能金银铜全包,但却能保证早就到手的两枚金银牌“干干净净”,不再受到任何质疑。牺牲的卡米拉,成全了整个队伍。没有人知道她最后自由滑时崩溃般的四次跌倒,是自毁前程的故意为之,还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全面失控。但这个结果,已经注定了她在面姐团队地位一落千丈。让人心寒的是,自打出了药检风波,面姐教练组对卡米拉的态度异常冷漠。尿检的事,教练团队一言不发,让这个15岁的女孩独自面对公众与媒体,承担一切。比赛失误后,教练团队也无人安慰卡米拉,面姐反而责问她:“从那里就开始失误,你给我解释一下到底怎么回事?”她得到的唯一一个安慰拥抱,来自于国际奥委会的志愿者。
从天才运动员、头号种子选手到一枚弃子,原来只需要一个晚上而已。
但回顾俄罗斯花滑崛起的道路,卡米拉如今的遭遇也许不难理解。当人被异化成工具,一旦失去了价值,就会被弃如敝履。不论是卡米拉,还是那些前赴后继的俄罗斯花滑女孩,他们似乎成了人类祭献花滑和竞技体育的祭品。无数少女的生命力被燃尽,才成就了俄罗斯花滑如今的霸主地位。但成年人的欲望,绝不应该由孩子们来承担。这些美丽而天赋异禀的年轻女孩,不应该成为成年人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