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专机抵达中国
《联合声明》中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着大变局,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大大加深,国际力量分布趋于重构。双方呼吁各国践行联合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发挥核心协调作用的多边主义,真正实现世界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
普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尽管在中俄《联合声明》中,暂时没有提到关于军事方面的合作项目,在安全合作上的提法也比较“官方”,但是,大多数军迷的目光,还是第一时间集中在了中俄两国未来可能实施的军事合作上,在这其中,又以军事装备合作最引人关注。那么,从历史经验、也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咱们应当怎样认知中俄以往的军事合作,未来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还有多少潜力可挖呢?
过去中俄军事合作的特征
咱们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正如大伊万之前多次提到的那样,从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一直到现在正好31年,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基本上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来到中国
一是“以俄为主”,几乎所有的军事领域(尤其是装备领域)的合作都处于俄罗斯作为“卖方”、我们作为买方,军事装备(包括整机和分系统)从俄方向我方单方面输出的情况。在这些军事装备中,比较大的战斗装备包括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从俄罗斯采购的4艘956E/EM型驱逐舰,170多架苏-27SK和苏-30MK系列战斗机等;比较小的军事装备包括9M331“Tor-M1”近程野战防空系统,还有非常特殊、几乎没有露面过的SPR-2M“汞-BM”无线电近炸引信干扰车等。而俄罗斯方面从中国进口的军用装备,相对而言还是少之又少,只有2018年,俄罗斯方面从中国采购了一批民用版的CHD-622V20船用柴油机,用来装备给了自产的22800“暴徒”级小型导弹舰,但也只是“仅此一次”。
中国引进俄罗斯的956M/EM型驱逐舰
第二个特征是“战术优先”,截止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俄罗斯方面执行的军贸合同,基本上都停留在战术武器上,在战略上保留了自身相当大的独立性,没有受到俄式装备研发和列装体系的影响,也没有将自身的整个作战系统改为“俄式化”。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俄罗斯方面采购的武器装备,大到驱逐舰,常规潜艇,战术飞机,小到防空导弹,空对空导弹,乃至作为样品提供给中方用于比较研究的坦克、坦克炮、轻武器等等,都是战术装备。两国在战略武器上的联系比较少,相应的,在作战体系通用、作战指挥互联等领域的着墨也不多,军事和军贸合作,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停留在战术层面上,没有“上探”到战略层面。
中国引进俄罗斯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
第三个特征是“应急色彩”,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么多年来的对俄军购来说,部分军购项目(比如苏-27带来的934工程)、部分军购大项里的小项(比如956E里的分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国内相关产业、同类系统的技术突破乃至飞跃。但是,总的来看,我军的对俄军购,整体上还是停留在“战术需求”和“应急色彩”上,比如1991年对苏-27S战机的引进,重点解决的是我军缺乏第三代战斗机的问题;又比如九十年代末期对苏-30MK战机的引进,重点解决的是我军缺乏超视距拦射机型的问题。这种应急色彩,甚至一直延续到了2016年中国空军从俄罗斯引进苏-35SK型战机,也让中俄两国之间的军贸显得比较零碎。
新时代中俄军事合作的特征
明确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俄两国在军贸和军备合作领域的基本特征,那么在中俄两国关系已经进入新时代,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没有上限,不针对第三国”的情况下,未来中俄两国的军贸和军备合作,又将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呢?大伊万认为,在中俄军贸上,咱们应该首先明确几点:
中国引进俄罗斯的苏-35SK
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术装备上的短板正在越来越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制造的战斗机,常规潜艇和驱逐舰,还能被中国海空军当做是先进装备,而2016年,苏-35SK型战斗机已经不再先进了,俄罗斯海军的诸多小型舰艇对咱们而言更是毫无吸引力可言。以往将军购重点放在俄罗斯制造的战术装备上,用来服务于咱们的应急作战、部分急需提高的战术短板的情况,在未来必将越来越少,换言之,就是以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批量向俄罗斯采购战斗机、水面舰艇,乃至炮弹和战术导弹的情况,以后大概率是不会再出现了。
俄罗斯为中国生产的米-17系列直升机
去年8月在中国举办的“西部-联合2021”联合军事演习
三是中俄两国在战略上的协作正在逐步加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情况看,中俄两国尽管在军备领域的合作较为频繁,但战略领域的合作一直处于互相试探的状态,军备领域的合作也无非是俄罗斯急于通过武器出口赚取外汇,来补偿自己日渐下滑的经济而已。但从当下的角度看,尽管两国在战术装备的领域,交往不比以前,但两国在战略层面上的协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在日本海和东海上空的联合巡航,在中亚地区依托上合组织体系实施的联合行动,还有中俄分别派出合成营和营战术群等参与对方的高级别联合军事演习,无一不展示出了中俄在战略层级上的密切协作。而这种战略上的协作,必将给下一阶段中俄两国在军备领域的合作,带来全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形式。
2018年珠海航展中国“先进重型直升机”模型(AC-332)
既然如此,从未来几年的情况来看,中俄两国之间的军贸合作,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进展呢?大伊万认为,首先毋庸置疑,两国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合作,将从过去数十年间的“点对点”合作,拓展为更新的“面与面”合作,以往中俄两国的军备采购,都是单件作战装备对单件作战装备,装备之间没什么联系,解决的都是咱们面临的紧要问题。而未来,这种合作可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拓展到某一领域的全面合作,比如当前中俄两国正在推进的AC-332直升机项目,CR-929客机项目等,尽管还是民用领域合作,却能够起到“一个型号带动一个领域”的良好效果,算是给中俄两国未来在特定领域的全纵深合作开了一个好头。
2017年5月22日,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
其次是中俄两国之间的军备、军贸合作,不排除会出现更多的互补情况,以往中俄的军贸,往往是俄罗斯单方面输出,中国单方面输入,而未来,伴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上升,俄罗斯“科技考古”和科技红利的逐渐吃尽,完全不排除俄罗斯方面会逐步从中国引进一部分武器装备,或者两国联合研制、甚至委托中国制造一部分俄制武器装备。而在这其中,海军的武器装备出现“中俄联合研制、俄罗斯专供”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值得我们在未来保持注意力。
俄罗斯S-500系统装备的防空导弹
最后,中俄两国之间的军贸、军备合作,将从一直以来的战术层面,向战略层面拓展,其实中俄两国在前些年开始的反导、空天防御首长司令部演习,已经为战略层面上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俄罗斯的反导、空天监视领域有着相对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在中俄两国又都同时面临着来自大陆外缘海、主要强敌的中程弹道导弹的威胁的情况下,中俄在反导这一战略领域内的合作,有着大量的潜力可挖,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大家心心念念想的,中俄在战略轰炸机或核潜艇上的合作。
中俄交好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总之,从长远的角度看,未来数年、乃至十余年间,中俄两国在军贸领域的合作,不仅不会偃旗息鼓,反而会进一步加深,只不过,可能这种合作,不会再那么容易地看见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