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余杭的夕夕(化名)11个月了,刚刚学会走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无论手摸到什么,最先想到的都是放到嘴巴里先“尝个鲜儿”。

这回可不得了,放在房间角落用来疏通下水道的管道疏通剂被她发现了,小手一拿吃了下去。

管道疏通剂遇到口腔粘膜,发出“滋滋”的声音,夕夕痛得哇哇大哭,嘴唇、舌头、口腔粘膜……强碱液体接触部分都“黑黑的”被灼伤了,部分液体可能已经咽下去了,父母赶紧将孩子送至杭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汤卫红表示,管道疏通剂属于强碱,此类物质进入消化道,对食管及胃部粘膜将产生极大损伤,轻则粘膜灼伤,重则导致粘膜出血、糜烂、穿孔。

后期甚至导致食管狭窄,无法进食,临床上有病例需要多次进行内镜下食管扩张等治疗,方才痊愈。

因此夕夕需立即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消化道损伤情况,再制定治疗方案。

在做好术前评估及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在麻醉师的协助下,汤主任紧急为孩子进行了无痛胃镜检查。



万幸的是,消化道没有明显受损,仅有少许充血、水肿。住院期间,经过禁食、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夕夕顺利康复。



医生特别提醒:寒暑假是消化道异物的高发期,“熊孩子们”吃下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硬币、纽扣、发夹、小玩具、回形针、磁力珠……

汤主任介绍,有些异物如硬币等,没有腐蚀性且对身体损伤相对不大的,可以先进行严密观察;但如果吞食的是纽扣电池、强酸强碱这类异物,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节日里希望家长们时时处处注意孩子的安全,开心健康度过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