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成为一个冬季运动强国吗?《新苏黎世报》报道指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钱。那么在通往冬季运动强国的道路上,中国现在缺少的是什么呢?《时代》杂志分析为什么小国立陶宛敢于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叫板。



此间有预测认为,今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有望赢得6枚金牌。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在冬奥会上的最佳成绩。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是一个缺乏冬季运动传统的国家,因自然条件所限,滑雪及冰上运动在大众中也并不普及。但是中国官方一直强调,举办冬奥会将会带动3亿国民参与冰雪运动。今年1月中旬,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曾正式表示,中国国内“‘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了现实”。

北京周边地区的滑雪场周末挤满了来滑雪的游客。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记者观察到,大多数滑雪者都是在欧洲或美国逗留期间接触到滑雪运动的。不过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参与这项运动。“在斜坡雪道上,往往可以从那些动作鲁莽的身影中分辨出初学者。许多中国人无论是出于时间还是金钱的考虑,都想省掉几天的滑雪课程”。

其它类型的冬季运动项目在中国也越来越吸引人。一到周末,北京的一些溜冰场就人满为患。《新苏黎世报》的报道中写道:“越来越多富裕的父母为他们的女儿报名学习花样滑冰,为儿子报名学习冰球运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负担得起这种运动。’研究中国体育产业的英国专家德雷尔(Mark Dreyer)说。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不但注重教育,还非常重视其后代的身体素质。”

1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说:“我并不在意这一次中国运动员拿几块金牌奖牌,我更在意它给我们今后注入的动力和活力。冬季奥运会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实际上是对体育强国有一个提高。”

此间有预测认为,今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有望赢得6枚金牌。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在冬奥会上的最佳成绩。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仅获一金。中国正在加强对一些田径运动员的重新培养,希望能把他们培训成成绩优异的冬季项目运动员。

《新苏黎世报》发表的文章写道:“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一样,中国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聘请了几十名外国教练。为了不在冰球项目上完全失败,中国还从美国和加拿大招募了15名归化球员,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其中哪些人交出了他们的美、加护照。在中国金钱往往不是问题,正如为了训练跳台滑雪运动员,中国建造了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风洞实验室。”

“尽管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创新,未来两周的时间冬奥会颁奖仪式上可能不太会听到奏响中国的国歌。但以中国现在所打下的基础,4年后的意大利冬奥会上中国肯定会有更好的表现。”

立陶宛为什么敢和中国叫板?

自从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开设以来,北京方面就没有停止过对立陶宛的重拳报复,从召回大使、外交降级到贸易禁运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制裁,接连不断。有消息报道称,中国甚至向欧盟其他国家的厂商施压,所有出口中国的商品中不得包含在立陶宛生产的零配件。这种被称为“二级制裁”的制裁方式,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未使用过。

德国《时代》杂志发表的分析文章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像立陶宛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要和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叫板呢?

文章指出,立陶宛本已和邻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关系不睦,“那为什么现在又要与中国进行额外的对抗呢?是因为立陶宛自独立以来一直受到潜在的威胁吗?还是因为它必须学会作为一个小国坚持自己的立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现在可以藐视中国的原因吗?”

文章引述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籍议员萨卡利埃内(Dovilė Šakalienė)的回应说:“如果你的班里有两个大个子男孩,他们总是欺负一个小个子男孩,你会说那个小个子孩子去挑衅两个欺负人的大个子吗?”

文章写道:“这种对抗性路线在立陶宛国内也并非没有争议。今年1月初立陶宛国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只有13%的受访者支持这一对华对抗立场。维尔纽斯大学政治学教授(Kęstutis Girnius)也指责立陶宛政府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政府以为可以拉住狮子的胡须,而狮子不会做出任何反应。’”

文章指出,“还有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一路线是合理的。与中国对抗是基于理性的考虑。总之中国不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2021年1月至9月,立陶宛对华出口仅占其全部出口总量的0.7%。立陶宛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欧盟其他许多国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维尔纽斯政府没有与欧洲伙伴进行讨论,而只是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美国政府正在用价值数十亿的贷款支持立陶宛。立陶宛的对华挑衅路线可能会很受华盛顿的欣赏。毕竟,拜登总统已经宣布战略竞争是他最大的外交政策挑战”。

疑点重重的北京冬奥

即将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望值较低,热心观不多,政治要人很少,行动自由没有,也见不到一片雪花——唯一不缺的就是批评的声音。德国之声评论员Dagmar Engel质疑:我们还需要冬奥会吗?



习近平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赞赏有加(资料图片)

当国际奥委会(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热情夸奖,并且不得不和他摆拍留影的时候,人们不禁想问:他是否为自己感到遗憾?毕竟,习近平对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负有责任--镇压、拘留和折磨数十万维吾尔人,扼杀香港民主,以及阻止本国人民获得自由的媒体和网络,以确保他们永远不会了解真相。尽管如此,巴赫除了重复他的陈词滥调--国际奥委会秉持政治中立--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他的意思是说,国际奥委会无权批评奥运会以外的人权状况。但是,当他每天晚上在北京的豪华酒店里对镜自览的时候,真的就如此心安理得吗?

另一方面,说到体育和政治的联系,习近平可没想克制自己的热情。一如既往地,奥运会是一个上演宣传秀的绝佳机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批评,奥运舞台似乎也成了习近平最新的"软实力 "工具。因此,他不顾财政或环境成本,横空出世创建了一个冬季运动地区。这个地区,在本届冬奥会之前不存在,之后也将会消失--因为中国压根儿就不是一个冬季运动国家。

滑雪行业的大救星?

至少,中国目前还不是。在申办本届冬奥会时,北京吹嘘说,到冬奥会开始时,将有3亿中国人成为冬运爱好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1月中旬,习近平自豪地宣布,结果比原计划还要好,中国现在有3.49亿冬运爱好者。如果这些数字是真的--在中国不可能核查这个所谓的事实--这对国际滑雪行业来说是一个福音。目前,该行业正在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比如降雪减少,西方滑雪爱好者正担心难以为继。



德国之声评论员Dagmar Engel

但是,如果认为冬奥会可能拯救全球滑雪行业是北京申奥成功的理由,那就一叶障目了。冬奥会为国际奥委会的金库创造了大约15亿美元的收入,但这也不是北京赢得竞争的原因--赞助资金和电视转播权也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得--比如那些尊重人权的民主国家。

问题是,没有这样的国家提出主办奥运会的申请。在最初竞争本届冬奥会主办权的九个国家中,有七个退出竞争--全都是具有冬季运动条件的民主国家。在这些国家里,公民拥有发言权,大多数人认为举办这种运动会的成本太高--这些成本都来自纳税人的钱包。随后,只剩下两个专制国家的城市--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中国的北京来竞标。

我们还需要冬奥会吗?

因此,如果不想让对北京的批评变得那么琐碎,我们必须问自己几个基本的问题。我们--作为国家、作为球迷、作为冬运爱好者以及积极的参与者--到底还需不需要冬奥会?我们还相信奥运会的理念吗,那个平等的、没有歧视的和平体育竞赛的理念?此外,难道不能以不那么惊世骇俗的方式举办奥运会吗?例如,利用现有的冬运基础设施和场馆,而不是大兴土木建造新的场馆?我们能不能鄙弃自以为是的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真的需要不停地更换主办方吗?国际奥委会是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米兰-科尔蒂纳达姆佩佐就有机会在四年后做得更好。如此,我们就可以在祝贺运动员成就的同时批评中国。

这也就引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彭帅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