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习近平同普京举行视频会晤。普京的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对外称,俄中两国关系“在密切程度和有效性方面甚至超过了联盟关系”。
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就没有再与其他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举行过面对面的会谈。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宣布,他将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开幕式,还将与习近平举行会晤。然而,全世界都知道,目前俄罗斯同乌克兰之间的危机冲突并未出现缓和的迹象。可以想见,本周五(2月4日)普京与习近平举行双边峰会时,乌克兰危机一定是谈话中的一个主题。
今年1月底,中国外长王毅曾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当时王毅在电话中表示,解决乌克兰问题,还是要回到新明斯克协议这一原点上。他说:“新明斯克协议得到安理会核可,是各方公认的基础性政治文件,理应得到切实执行。只要是符合这一协议方向和精神的努力,中方都将支持。”
上周,美国请求联合国安理会在1月31日举行会议,讨论乌克兰局势。俄罗斯在会议一开始要求通过程序投票搁置乌克兰问题会议。投票支持俄罗斯这一立场态度的只有一个国家——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一篇相关报道指出,“中国的这一做法不同寻常,因为通常情况下,中国总是努力在冲突各方之间保持平衡,以免让自己卷入武装冲突之中。例如北京方面并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并吞,而且还扩大了同基辅之间的外交关系”。
1949年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原则,因此中俄之间也没有结成正式的联盟关系。去年12月,习近平同普京举行视频会晤。普京的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对外称,俄中两国关系“在密切程度和有效性方面甚至超过了联盟关系”。习近平自2013年上台以来已经同普京举行过37场会谈。从中国外交层级划分来看,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已经达到了最高级。
《法兰克福汇报》刊登的文章写道:“中俄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是反对美国和西方宣传的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两国最近都把人权政策称为隔空过招的‘麦克风外交’。在哈萨克斯坦新近发生的动乱中,莫斯科和北京异口同声地谈到‘颜色革命’,称其背后是‘外部势力’支持所致。”
文章引述莫斯科卡耐基研究中心研究员加布耶夫( Alexander Gabujew)的看法认为,“俄罗斯更需要中国,而不是中国更需要俄罗斯”。他认为,随着民族主义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反俄情绪也可能会出现,因为中国人对俄罗斯曾并吞中国领土的历史仍记忆犹新。文章写道:“到目前为止,北京正在尽其所能将民族主义的愤怒限制在美日两国身上。在中国公众的认知中,与俄罗斯的关系只扮演着从属的角色。”
文章最后写道:“普京本周五来北京的时候,乌克兰冲突的戏份会变得更大。一想到新的战争可能会给冬奥会蒙上阴云,北京方面就不可能感到痛快。理论上,如果乌克兰危机牵制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资源,那么北京就可以从这场对抗中获益。”
“这是一种耻辱”
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西方一些国家均宣布“面对中国在新疆令人震惊的侵犯人权行为和暴行”,对北京冬奥会采取外交抵制。
《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可能对这一切都会置之不理,这也为了表明它自己的政治制度有多么的优越。对于几十年来一直暗中渴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国际奥委会来说,摇摇欲坠的形象简直是一场公关灾难。在中国曾是人权律师、现在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权中心担任客座教授的滕彪说:‘共产党的目的是把体育场馆变成一个舞台,使自己在政治上合法化,并为所有这些暴行洗白。’这听起来很可怕,可怕到让人想到纳粹时期的宣传。但是,人们怎么就会忽略了这种相似之处呢?”
文章写道:“加拿大西藏活动人士拉顿德通(Lhadon Tethong)最近曾向运动员们发出呼吁,尽管存在风险,但仍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她说,中国政府最想实现的就是,‘让世界按他们的规则行事,让我们无视他们所有的罪行,以免扰乱日常事务。你们的沉默就是他们的力量。’”
评论最后写道:“然而最响亮的声音依旧是那些坐在VIP包厢里贵宾们的沉默。这让人难以接受。这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