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民主国家都不会派遣高级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丹麦等国公开宣布进行外交抵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虽然措辞模糊,但也不会派遣政府高级代表。
(德国之声中文网)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发表评论称,无论是在体育,还是经济方面,同中国的竞争中,德国和欧洲的处境都变得越来越被动。这篇题为《德国和欧洲缺乏意愿和行动力》的评论写道:
"和平竞争作为一种理念,她的精髓就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依照商定的规则展开公平的竞争。各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就是要本着这一理念去衡量各自的运动成绩。
然而现实和理念之间总是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在2022年显得尤为突出。奥林匹克和平能够得到保持吗?抑或普京会在奥运会期间对乌克兰发动进攻?除此之外,东道主中国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吗?中国在建造比赛场馆和组织赛事方面,显示出了令人赞叹的效率,更何况这一切都是在疫情状况下完成的。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也做了很多违背普世价值的事情。他们打压藏人,将维吾尔穆斯林少数民族送进再教育营,镇压香港的民主运动,并对台湾等邻居发出武力威胁。"
评论指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个国家因国内反对呼声,放弃竞争奥运主办权,以及疫情中暴露出的对中国的经济依赖,都显示出,在同中国的竞争中,德国和欧洲已经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评论写道:
"欧洲民主国家一向声称,他们基于市场经济和公民参与的社会制度更具优越性,取得的成就也更突出。然而,在证明这种优越性方面,他们却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他们一向拒绝向中国表示敬意,现在却急需努力重新赢得别人的尊重。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鉴于中国恶劣的人权纪录,不会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无论是在体育方面,还是经济领域,只有相关各方都切实尊重和平、规则和公平性的大前提下,和平竞争的理念才能发扬光大。"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表示,鉴于中国糟糕的人权纪录,她个人不会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焦点》杂志发表评论称,德国外长的"个人抵制",恰恰说明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官。评论写道:
"在体育中也是如此:奥运会或者足球世界杯是世界各国彼此接触、认识了解、相互报道和和平竞争的机会。西方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唯一结果是苏东阵营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这样做没有一方是赢家。当时,冷战局势变得愈发冰冷。体育界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抵制意味着外交上的无力。(德国)同中国的关系也并没有改善。贝尔博克同中国外长王毅的下一次会面,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