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到期,双方各有分歧,但农产品贸易有望继续保持火热;伊核谈判进入关键阶段,若谈判破裂,已是7年新高的全球油价或将突破三位数;俄乌是否开战仍不明朗,但可以确定的是,冲突可能导致粮食价格继续上涨,甚至引发中东和非洲国家饥荒;博里奇将履新智利总统,拉美“锂三角”终达成共识,再次计划建立“锂矿OPEC”;一年收获463亿美元投资,亿万富豪争相入局,太空经济“钱景”光明。凤凰网《风向》带你了解世界经济局势,洞察未来经贸热点。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留下分歧但农产品贸易将继续火热

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以缓和两国贸易战。协议内容涉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与农产品、金融与汇率等。根据协议,美国将逐步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全部关税,中国则要在协议签订的后两年内从美国购买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

目前协议已经到期,美方称中国没有履约。协议规定,中国要购买32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据彭博社数据,中国仅完成53%的份额。为此美国农业部长维尔萨克向中国施压,称在续签协议之前,中国需再从美国购入160亿美元的农产品。

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对此表示,协议生效以来,中方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供应链受阻等带来的多重不利影响,推动双方共同落实。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希望美方能为双方扩大贸易合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



中美双方各执一词,照目前的情况看,续签第二阶段协议的前景似乎并不乐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双方贸易将完全中断,食品与农产品将成为中美贸易的未来看点。

美国农业的发达程度不亚于其工业,且高机械化助推了美国的农业发展。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均非常发达,鸡肉、牛肉、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猪肉、小麦、棉花等的产量也位于世界前列。

虽然中国在粮食方面已实现自给自足,但其他许多农产品仍需进口,用于生产油类、饲料等的大豆、菜籽、棉籽等均高度依赖进口。据我国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为2198.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8.6%。

需要进口的农产品中,我国对美国依赖性最强的是大豆。2020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142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的头号商品不是“卡脖子”的高新技术,也不是石油,而是大豆。当前我国猪肉价格回落,推动生猪养殖业发展,这将继续增加我国对大豆等饲料作物的进口需求。



14亿人口,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美国也从中嗅到了商机。美国农业部预计,2022年中国将从美国进口390亿美元的农产品。这其中除了粮食和饲料作物,还有肉类、水果、坚果、乳制品等居民日常消费的产品。

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增加,居民对优质蛋白和坚果、水果等健康食品的需求持续提升,这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需求。中国的牛肉、鸡肉等均有大量来自美国,在中国限制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后,美国牛肉在中国进口牛肉中的份额再次提高。

“中国有3.5亿到3.75亿的中产阶级,从低收入阶级跨入中产阶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饮食。优质蛋白、水果、蔬菜,这些美国农业都是首屈一指。”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署署长惠特利说。

当下美国国内供应链受到疫情冲击,出口成了美国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佳选择。虽然中美贸易第二阶段协议前景不明朗,但食品与农产品贸易将继续火热进行,成为中美贸易的未来看点。



伊核谈判结果待定创7年新高的全球油价将如何变动?



全球原油价格目前持续居高不下,已经飙升至每桶89美元,创7年来新高。将油价推向高位的因素包括疫后经济复苏,工业生产用油增加,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限产,供应链危机等。正在进行的伊核谈判,也将对未来油价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伊朗与美国正在维也纳进行谈判,决定美国是否恢复履行伊朗核协议和解除对伊朗制裁,结果预计在未来数周或数月内确定。据市场分析机构预测,若美国解除对伊朗制裁,伊朗将在之后一年内增加石油出口100万桶;若谈判破裂,全球油价将进一步走高,每桶价格甚至将突破三位数,达到8年来最高。该机构称,谈判结果对全球油市的影响将从2022年后半段开始,持续到2023年初。

伊朗和美国方面都已经表示,愿意展开直接对话。但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的谈判队伍内部在是否对伊朗采取强硬态度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甚至有3名支持对伊朗采取强硬态度的美方成员退出谈判队伍。美国和欧洲官员警告称,现在只剩下几周时间挽救协议。



谈判拖得越久,伊朗恢复石油出口的时间也就越久。高盛分析师指出,如果谈判没有取得进展,预计全球石油增产将延迟到2023年第二季度。高盛此前已经预测,2022年的全球油价将突破每桶100美元。

有机构指出,如果谈判破裂,美伊关系将再次陷入僵局,中东地区遭受的袭击,包括对石油设施的袭击也会增加,这将减少全球石油产量,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如果仅达成部分协议,油价将如何发生变化?据英国咨询公司FGE预测,即使只达成部分协议,伊朗也将在能源方面做出让步,增加石油出口,全球油价仍将下降。

去年11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5000万桶原油以控制油价。此举短暂降低了油价,但随着俄乌局势变得紧张,经济复苏热度不断上涨,全球油价再度提升。1月25日,美国能源部宣布从战略石油储备中再释放1340万桶原油,以应对国内工业生产需求。



俄乌冲突或加剧粮食短缺粮价还要再涨?



全球粮食价格近期持续上涨。彭博社1月28日的数据显示,小麦、玉米、大豆等产品的交易价格均上浮。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是美国北部、巴西、加拿大等重要粮食生产国的部分地区近期均因恶劣天气影响而减产。而当下剑拔弩张的俄乌局势,可能让全球粮食价格再度上涨。

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量在过去十年中显著攀升。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和第四大玉米出口国。据乌克兰谷物协会消息,2019-2020市场年度乌克兰谷物出口创汇额居世界第二。在粮食出口方面,乌克兰已经超过阿根廷、巴西等农业大国。

俄罗斯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近年来也有所加强。2020年,俄罗斯首次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据俄塔斯社报道,初步统计显示,2021年俄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2%。中国是俄农产品的最大买家,俄出口牛肉中有一半销往中国,植物油也大量出口至中国。

乌克兰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24日,乌克兰小麦、玉米、大麦等谷物出口均较同期增长。然而,近期火味药愈发浓烈的俄乌局势,可能给两国未来的农产品出口增加许多变数。



目前俄罗斯已在俄乌边境部署超10万名士兵,欧盟官员称,这是近年来俄乌边境人数最多的军事部署,意味着俄乌开战的风险进一步升高。俄方还表示,计划封锁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刻赤海峡,而这一海峡有乌克兰的两个重要的港口。雪上加霜的是,乌克兰海关部门1月25日表示,由于天气恶劣,乌克兰的6个主要黑海港口限制谷物装载作业。

俄罗斯这边,有分析人士指出,若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其小麦出口将受到限制,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还是重要的化肥生产国,在全球的氨、钾肥、尿素产量中均占有重要份额。

路透社报道称,俄乌局势可能导致粮食短缺的风险已经引发了金融市场紧张。1月25日收盘时,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本周内上涨5%,为过去两个月内最高点;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上涨近6%,为过去一个月内最高点。



报道还指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谷物进口严重依赖乌克兰,乌克兰每年超过40%的玉米和小麦都销往中东与非洲。亚洲时报发表了题为《俄乌战争会导致中东饥荒》的文章,认为若俄乌冲突将导致全球粮食断供,埃及和土耳其两大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将“遭受最沉重的代价”。

路透社报道指出,乌克兰出口的大部分玉米都销往中国,但自去年5月以来中国并未大量购买美国玉米,说明中国尚未寻求其他玉米来源以替代乌克兰。在2021年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玉米供应国之前,乌克兰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玉米供应国。



拉美三国计划建“锂矿OPEC”掌控全球市场的秘籍拿捏了?

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的锂矿储量分列全球前三。近日,这三个国家强强联手,再次计划建立“锂矿OPEC”——锂生产国组织。

据南太平洋新闻社报道,阿根廷与玻利维亚去年3月即就具体事宜展开讨论。建立锂生产国组织的设想最早出现于2011年,但此前由于玻利维亚方面与即将离任的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存在分歧,有关计划一直延迟。如今,智利左翼领导人博里奇当选新一任总统,三国政府在意识形态上达成共识,“锂矿OPEC”再度被提上议程。



智利新任总统博里奇

玻利维亚拥有2100万吨锂矿储量,为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阿根廷和智利分别拥有1480万吨和830万吨。三个国家被称为“锂三角”,共掌握全球58%的锂矿储量。南太平洋新闻社报道引援分析师的话指出,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三国可以利用锂生产国组织来调节全球市场。

锂矿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之一,可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等的生产。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产量增加,以及“绿色经济”理念全球流行带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电池需求量不断走高,锂也成为“抢手货”,且需求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维持高位。如今,锂矿被誉为“白色石油”。



据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碳酸锂缺口将超过16万吨,缺口占需求量的13%。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12月27以来,碳酸锂的报价持续快速攀升,每吨报价1月5日单日即上涨1万元,1月6日每吨报价达29.2至30万元。而去年7月,碳酸锂的每吨价格还维持在9万元左右。

中国锂矿储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五,仅次于“锂三角”三国和澳大利亚,约占全球储量的7%。锂矿以矿石和盐湖中的锂盐两种形式存在,我国的锂矿石主要位于四川,锂盐主要位于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盐湖中,锂盐的储量显著超过锂矿石储量。全球范围来看,锂盐均储存于高镁低锂的盐湖水中,提取难度大,中国尚未掌握提取效率最高的技术。对锂矿石进行大量开采,则会破坏环境。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锂消费国,锂矿进口量大,其中大部分锂矿从澳大利亚进口。考虑到当下中澳贸易的紧张局势,我们不得不保持危机感。



亿万富豪争相入局太空经济为何成投资热点?



美国太空投资机构太空资本(Space Capital)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太空领域技术投资额达463亿美元,各国太空企业当年共收获512轮融资,风投融资总额为171亿美元。

过去10年间,太空经济持续升温,世界知名富豪纷纷入局。贝索斯、马斯克和布兰森三名亿万富豪被称为“太空三杰”。目前,“玩的最大”的贝索斯已乘坐过自家公司的火箭进入太空并返回地球,还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签约开发火箭;马斯克的公司已向太空发射多枚卫星,去年9月还将四名非专业宇航员乘客送上太空;驾驶热气球飞跃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布兰森成了“太空三杰”中“动作最小”的一个。

亿万富豪争相投资太空经济,不只是因为“好玩”,更是因为其光明的“钱景”。摩根士丹利银行预测,到2040年,太空商业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太空与当下火热的许多新技术息息相关,包括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卫星宽带。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增长中将有50%来自卫星宽带,这一数字在最乐观时将达到70%。“(太空经济)最大的机会在于向没有互联网或互联网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网络连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纳森说。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目前仍有52%的人口无法使用互联网,其中90%来自发展中国家。

还有人提出了利用火箭运送快递、将太空旅行商业化的设想,这些“新玩法”同样可以创造大量商业利润。

太空技术也能带来较大的公共利益,为气候变化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当下多国正在经历的供应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摩根士丹利网站文章指出,太空技术中的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预测天气和全球粮食供应状况、监测非法捕捞和温室气体排放、监控全球供应链、及时发现森林火灾,以及发现适合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地区。一些关于太空射线和放射粒子的研究将推动医学发展,帮助人类发现新的癌症预防与治疗方法。摩根士丹利全球可持续金融主管斯洛维克说,卫星遥感可以减少关键可持续性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延迟,金融市场非常依赖这些数据。



太空经济也吸引了公共资本的兴趣。2019年12月,特朗普政府签署了2020年国防授权法案,成立美国太空司令部。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举措将集中和加速对创新性太空技术的投资。2020年5月,NASA向国际空间站发射美国私人公司开发的载人飞船,这是美国自2011年“航天飞机项目”(Space Shuttle Program)结束以来首次执行以国际空间站为目的地的任务。有报道称,这是太空领域美国政府与私营企业“重要的关系里程碑”。

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和发射火箭与卫星的成本不断降低。目前通过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射卫星的成本已从2亿美元降至约6000万美元,未来有望再降至500万美元,大规模生产卫星的成本也从每颗卫星5亿美元下降到50万美元。“入局门槛”的降低,或将吸引更多商业人士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