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编内的第2舰载机联队、下属舰载第147战斗攻击机中队的一架F-35C战斗机,在返回航母时发生事故,飞机坠海,飞行员弹射逃生受伤。1月25日,美国海军首次披露了这一消息,就在大家纷纷猜测事故的来龙去脉时,1月27日,在国内网络上却意外地流传出了一张一架F-35C漂在海面上、四周都是油迹、座舱盖不见踪影的照片。



这张照片刚出来的时候,不止是大伊万,估计绝大多数军迷的第一反应是:这又不知道是哪个大手子PS出来的图,毕竟这张图虽然能看出F-35的外形,但在机首、机翼等部分有大片的模糊区域,很像是用某种擦除工具处理的结果;同时,这架F-35的座舱部分给弄的“有点含糊”,而且座舱前挡风罩居然还在飞机上,和F-35C的整体式座舱盖特征似乎不符;最后,据说还有军迷专门在其它社交媒体上上找了一圈,发现这张图居然是“国内专供”,其它社交媒体上都是疑似中国人的账号在发图,和以往这种事情都是出口转内销不符,PS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8日报道,美国海军证实这些照片和视频是真实的。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等到1月28日,美国海军发声明,居然承认这张在中国网络上出现的疑似F-35C坠海图片,是一张真图。美国海军指出,这张F-35C在海水里面洗澡的照片,从拍摄位置来看,应该是“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一名舰员拍摄的。由于此事发生在美国海军苦练本领、练兵打仗的关键时期,发生在拜登总统推进对有关国家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要关头,参联会、海军作战部、印太战区司令部、太平洋舰队极为震怒,已责成调查是哪个大兵胆敢泄露军事秘密。

对F-35事故过程的推断

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头美国海军刚刚发声说要彻查“卡尔文森”号上的泄密事件,这头又有美国水兵“顶风作案”、“仍不收手”,在社交媒体上直接放出了一段视频,而这段视频,拍摄的正是这架倒霉的F-35C的“最后时刻”,也基本上让咱们弄清楚了这架F-35C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那么,这架F-35C在最后的进近、着舰阶段,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先说说航母的标准着舰程序好了:

从空域管制的角度来说,正常的航母管制范围分为三部分,最外圈的是以航母为圆心、直径100海里的CCA管制区,基本相当于民航飞行中的区调;

中圈是以航母为圆心、直径20海里的塔台管制区(Air Boss Area),这一区域基本相当于民航飞行中的进场管制;



舰载机进入ABA区域后,应当相机进入距离航母5海里的航母管制区域(CCZ),这一区域基本相当于民航飞行中的塔台管制;而舰载机进入CCZ区域后,一般会在航母左舷切入等待航线,航线直径5海里,在12点、3点、6点和9点方向设置四个切入点,舰载机通过切入点开始进入盘旋等待状态,在CASE-1航降条件下,这一等待区可容纳两个四机编队等待。



根据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着舰规则,在CASE-1航降条件下,舰载机脱离航母管制区域(CCZ)的等待航线、开始下降高度进入最后的进近程序,由舰载机飞行员自行确定,保持无线电静默,没有塔台进行引导。



一旦舰载机飞行员决定开始进近,那么就需要通过一个较大的转弯,从2000英尺高度的等待航线下高到800英尺,同时速度保持在350节,在转弯结束后,要求舰载机航向与航母航向平行,舰载机航线与航母航线间隔为1链,舰载机与航母舰艉距离3海里;



此时飞机进入着舰航线的1边并在航母右舷飞掠航母,飞掠航母5秒后,各机解散编队,其中长机首先向左进入2边,其余各机以10到15秒的间隔也分别加入2边,从而形成一定的着舰次序和间隔;



航母舰载机完成二转弯加入3边后,要求舰载机航向与航母航向成180度夹角,航线间隔1.2海里,同时放下起落架和着舰钩,放下着舰襟翼,同时下高到600英尺,保持住舰载机8.1度迎角;而进入4边的时机,要求视舰载机与航母塔康系统夹角而定,在塔康系统位于舰载机航向275度到277度左右的时刻,应当果断压坡度进行三转弯加入4边;



并持续转向完成四转,加入5边,加入5边时,要求舰载机高度下高到370英尺,空速保持在150节左右,进入五边后,就进入了舰载机着舰的最后阶段“Groove Time”;



根据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着舰要求,这个“Groove Time”被严格限定为15到18秒,时间太短则不及调整姿态,可能会导致舰载机重着陆,时间太长则可能会受航母尾流、低空气流影响,影响舰载机着舰的精确性。因此无论是切入5边的时机过早还是过晚,负责着舰指挥的LSO都会立即向舰载机飞行员下达复飞指令,拉起复飞。



但是,从这段被美军航母舰员泄露出来的F-35C着舰视频看,这架F-35C型战斗机从完成四转切入5边,到抵达航母甲板端头,“Groove Time”的时间甚至还不足10秒,很明显这并不是一次标准的着舰程序。

按照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飞行的正常规范,此时着舰指挥员应该立即指挥飞机复飞,但不知为何这架F-35C依然在持续着舰。排除可能性比较小的LSO出现渎职的情况,要么是这架F-35C出现了异常情况,必须以简易程序采取小航线落地的方式,加入5边着舰;要么是这架F-35C本身就在训练小航线着舰科目,所以才会飞了一个10秒钟的“Groove Time”。



但是无论如何,就在这架F-35C飞过舰艉跑道端头的一刹那,只听得视频里“嘭”地一声,随后一股白烟向后喷出,还可以看见一部分碎片混杂在白烟里四处飞散,问题在这里就出现了:

这“嘭”的一声,大概率是舰载机接触飞行甲板的声响,但舰载机在飞过舰艉跑道端头后,应当还有1到2秒钟才能接触飞行甲板并挂索,这一声“嘭”,似乎意味着这架F-35C以一个非常勉强的着舰姿态、提前着舰了;



而随后喷出的白烟和飞散的碎片,很明显是舰载机接触航母飞行甲板的同时出现的,大伊万并不认为这是F-135-PW400发动机发生了非包容性损坏,毕竟在空中没出事,刚一着舰就爆炸,这未免也太凑巧了;

这白烟和碎片完全可能是从机体其它部位喷射、分离出来的,意味着该机可能出现了重着陆,不仅让F-35C提前接地、未能钩上拦阻索,更有可能让它出现了结构性损伤,这种情况下,放弃飞机、直接弹射就是自然而然的选项了。



因此大伊万倾向于认为,这架F-35C在“Groove Time”阶段,因为切入下滑道时机过早,本身就没有建立正确的着舰构型,没有采用正确的下滑姿态。而LSO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比如飞行员报飞机出现故障要求优先着舰),没有发出复飞指令;



飞行员在可能不适宜着舰的情况下,依然强行进近,导致飞机提前接地、同时发生重着陆,提前接地使得飞机没有正确挂索,重着陆可能导致飞机出现结构性损坏,比如轮胎爆胎和碳碳刹车片损毁等(当然结构性损坏在外观也可能是看不出来的);

第7664次弹射,马丁-贝克公司每一次都能抓住热点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保飞机已经没什么意义了,LSO立即发令飞行员弹射逃生,随后飞行员弹射出舱,F-35C飞散的碎片可能打伤了附近的几个舰员,这架飞机则这么一路往前火花带闪电的滑到斜角甲板跑道头,来了个猛虎落地式,一头栽进大海,这很有可能就是F-35C坠海事故的前因后果——当然,一切也都要以USN的调查结论为准。



“飘忽不定”的保密工作水平

最后,大伊万还得吐槽一下,其实要说美国海军的保密工作,美国海军的保密工作还真是在“大神”和“菜鸡”之间来回浮动。



就比如十月份那次的“康涅狄格”号攻击型核潜艇事故,这潜艇在抵达布雷默顿辛克莱之前,一路上没有一张照片传出来,连在关岛的信息都是西方卫星拍摄到、顺带几个大嘴巴美国海军军官描述后再统合起来的,这种保密水平真的是神级。



但是,这次“卡尔文森”号F-35C舰载机坠机事件,美国海军的保密工作如同漏勺,是个水兵都敢拍了照片往网上传。而且F-35C在海里躺尸的照片居然是首先发在了中国的网络上,这事儿就离离原上谱。再考虑到前些日子皇家海军F-35B坠海的照片也是这么被泄了密,居然能直接被人怼着监控屏幕拍,然后拿出来卖给《太阳报》...



这些英美海军的航母保密水平,咱还真的不好说是高是低,面对这种情况,大伊万只好继续玩梗了,一句“保密就是保打赢,泄密就是打不赢”赠送给美国海军水兵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