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杜沅傧,头图来自:爱范儿


今年第一波新机,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高通新一代骁龙 8 处理器,另一个就是 LTPO 2.0 的屏幕。


简单的开屏,可变刷新率屏幕也会有帧率上的变化。<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简单的开屏,可变刷新率屏幕也会有帧率上的变化。


针对骁龙 8,各个厂商无所不用其极,更大尺寸的 VC 均热板保证散热,更保守的 SoC 性能调度保证了功耗水准。


而针对 LTPO,这个出现在去年旗舰机屏幕的新配置,如同处理器,各个厂商也像极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新一代骁龙 8 处理器依然不那么冷静。<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新一代骁龙 8 处理器依然不那么冷静。


只不过事与愿违,无论是骁龙 8 的表现,还是 LTPO 2.0 的实际效果,都没有成为这一波新机的最强优势,反而引出了很多用户的抱怨,最多的矛头还是指向了 LTPO 2.0。



随手翻翻第一波新机的论坛,问题依然是围绕着卡顿和费电,而这也恰恰是 LTPO 存在的意义,如此来说,经过了一年的优化,似乎 2.0 了个寂寞?


一、“我不想用高刷”


屏幕设置为标准刷新率(60Hz),这是爱范儿编辑部在用一加 10 Pro 同事的设置。当我惊讶的询问原因时,“太费电”是他给我的答案。



虽然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客观的数据来佐证 LTPO(可变刷新率)技术能省下多少的电量。但,从纯理论来说,LTPO 技术的确有节电的潜力。


最好的例子就是 iPhone 13 Pro Max,更持久的续航力成为很多人选择它的理由。引入 LTPO 技术,并加入更多档位的刷新率,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的确续航更强了。


iPhone 13 Pro Max 进步明显,无论是屏幕还是续航.<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iPhone 13 Pro Max 进步明显,无论是屏幕还是续航.


只是逆向推导的话,LTPO 并非是唯一因素,续航变强可能是更大的电池,新处理器 A15 带来的提升。



而 Android 这边,从去年的 Find X3 Pro 用到现在的 iQOO 9 Pro,从初代 LTPO 技术,到现在所谓的 2.0,于我而言,续航有着明显的提升,相同的使用强度下,有了接近 1 小时续航增量。


同样逆向推导,依然无法把它归功于 LTPO,反而同样也可能是更大的电池,以及更严苛的 SoC 功耗控制。


二、LTPO 屏幕成为标配,2.0 的版本号也是


LTPO 技术的初衷实则是不影响高刷屏体验之下,尽可能的降低刷新率,从而省电。


硬件技术能够很快的普及,但最终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实际上却有着些许的不同,这里面有一股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区分。



所标榜的 LTPO 2.0 实际上更多的是算法体现,也是不同厂商对“用手机”这个过程的观察与思考。


看视频需要 24Hz,看书 1Hz,玩游戏 120Hz,这些简单的场景,可以说是很简单的一个区分。而去年的 LTPO 基本上也是按照软件场景来区分,在 B 站里面就是 60Hz,支付宝也是 60Hz,信息流 120Hz,静态可能 10Hz、或者 1Hz。


如此简单的区分,其实是有违 LTPO 的初衷,它影响了高刷屏的体验,丧失了高刷的优势。刷 B 站挑选视频的时候我也要 120Hz,而在桌面停留不动时,系统应该主动降频,尽可能的省电。


B 站全局限制 60Hz 可不行,只打开视频的时候限制 60Hz 才好。<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B 站全局限制 60Hz 可不行,只打开视频的时候限制 60Hz 才好。


而 LTPO 2.0 其实就是完善算法,通盘考虑,减少屏幕降频之后带来的“卡顿”。如此说来,所谓的 2.0 应该叫 LTPO 完整版更为合适


三、2.0 疗效堪忧?


从各个厂商的反馈论坛里,似乎依然没能完美的解决“卡顿”的问题。


同时,2.0 归于算法之后,厂商们也有了更及时的响应,简单来说就是 OTA 的数量频率明显加快。


一向稳定著称的 ColorOS,前后也更新了四版固件。
一向稳定著称的 ColorOS,前后也更新了四版固件。


以 iQOO 9 Pro、真我 GT2 Pro 和一加 10 Pro 来看,也就上市 20 多天的时间,已经连续推送了不止一轮的修复包,“优化动态刷新策略”算是最常见的话术。


仅仅以各厂商机型内置的“开发者选项”中的显示刷新率来参考的话,相对去年的 LTPO 技术,可变档位增多,不再仅限于 30Hz、60Hz、90Hz、120Hz,其中也衍生了更多的档位,精细化的对应到不同的预设场景之中。


多档位,可变速,已经是 LTPO 2.0 的共识。<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多档位,可变速,已经是 LTPO 2.0 的共识。


甚至,小米 12 Pro 上也有了类似 iPhone 13 Pro 系列上的“滑动变速”,并且与 iOS 类似也需要软件生态来协同完成变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思了。


而一加则提出了“无需软件适配”的硬件层级 LTPO 机制,刨除视频、看书等等一系列的固定场景外,一加利用了低延迟芯片来追踪手指的“触控”,当检测到手持操作后,屏幕回弹到 120Hz 高刷。


iQOO 9 Pro 在 LTPO 2.0 上的描述就很“本分”,但也提及了“无级变速”和根据使用状态摒弃无用的刷新次数。


从手指滑动菜单到结束,它们都有着几档的变速(120Hz-10Hz)。打开输入法敲击,也能看到刷新率从 10Hz 激发到 120Hz。


但在第三方 App 中,便能看出很多端倪,在支付宝中,切换到次级页面,iQOO 与小米都会被软件策略控制在 60Hz,卡顿肉眼可见。一加依然有着 120Hz 的刷新率,而我换成有更多余额的账号时也有着相同的表现。


当我把这个测试结果告诉使用一加 10 Pro 的同事时,他也重新设置回了智能刷新率选项,但他依然很担心影响续航水平。



对于 LTPO 2.0 最终的疗效,我也只能说在流畅度上,一加做得最好。至于对续航的影响,很像薛定谔的猫,可能很难以直观的视角得出极大地拉升了续航水平。


LTPO 和 Android 底层以及厂商们的调试取舍,实则上有着相当复杂的机制,无论是知乎还是微博都有着足够专业的讨论。但以消费者而言,那些专业的论证论据无非更像是发烧友的饭后谈资,我们专注的应该是落地后的综合体验。


软件生态,iOS 甩开了 Android 几个身位。<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软件生态,iOS 甩开了 Android 几个身位。


在陆续更新几个固件之后,各厂商第一波新机的可变刷新率算法已经逐步成型,有硬件调教,也有依靠软件生态,或许现在很难断定哪条路走错了,但以“流畅度”为标准的话,硬件强制适配可能会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杜沅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