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澳门塔石体育馆外飘着小雨,灰蒙蒙的。

33岁的马龙身着紫色短袖,站在灰黑色调的乒乓球场上。时隔半年,东京奥运会后他再次亮相正式比赛,对手是21岁的王楚钦。

最后一球由王楚钦发球,不到两个来回后,马龙以大比分1:3输了比赛,没有晋级WTT澳门冠军赛男单4强。而三天前,在和“00后”钱天一搭档的混双赛场上,他们以0:3输了比赛,遭遇“一轮游”。虽然成绩并不理想,马龙还是说,“会全力以赴,想去争取胜利”。

在东京拿到双圈大满贯后,马龙又参加了访港澳的活动,关于他退役的传言一直都有,甚至成了媒体采访的必问问题,他的回答一贯而坚定:“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打,还可以再坚持”。

1

如果从马龙第一次练乒乓球算起,乒乓球已经和33岁的他相伴了28年。

5岁时,父母把马龙送到少年宫练乒乓球,那时他只是把乒乓球当做爱好,直到1995年天津世乒赛,看着中国队员有时落后却依然没有放弃,最终时隔六年再次拿下冠军,电视机前的马龙一股热血涌了上来,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向他们一样。



和打了28年交道的乒乓球说再见,是件无比困难的事,但马龙还真的想过,还不只一次。

2014年世界杯后,马龙3:4不敌张继科,输了比赛,而在这之前的两届世乒赛中,马龙都被挡在决赛之外。按照刘国梁的说法,马龙已经埋葬了自己三次。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说,“世乒赛无缘决赛,好像也成了我的梦魇”。

“外战输过、团体赛输过、爆冷出局、领先被反超,我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输法”,那段时间,失落的马龙对自己的怀疑到了顶点,打乒乓球时都感受到很难受。看着球迷们在网上对自己的鼓励,马龙鼻头一酸,冷静下来后告诉自己,“要么坚持,要么退役”。

“你们相信吗?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他朝着眼前仅剩的向上的一条路一直走,步履不停。



蛰伏期的马龙,在刘国梁的建议下更换了胶皮,下狠心弥补自己反手的不足,2015年世乒赛,完善好技术的他,换了全新的发型,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情站在赛场上,终于突破世乒赛总是止步决赛的“魔咒”,一路拿到冠军。

接下来的几年,从里约奥运会到东京奥运会,从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到布达佩斯世乒赛,冠军始终属于马龙。

2018年,马龙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伤病开始纠缠上他。由于常年征战,加上打球的动作习惯,马龙的手腕和膝盖已经超负荷,而左腿膝盖的磨损和钙化也愈加严重。那年瑞典公开赛前,马龙紧急打了封闭,虽然帮他暂时缓解了疼痛,却为之后几个月伤痛的反复埋下了隐患。

膝盖的肿胀和疼痛使他接连退出2018年的公开赛、世界杯和世乒赛直通赛。长达3个月的时间,他没再碰过乒乓球,这是从他5岁打球开始从来没发生过的,他把远离国际赛场的那8个月形容为“职业生涯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之一”。

2

在队里边接受治疗边训练时,有次直接把他练吐了,“是生理上的那种想吐”。那段时间,马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做手术,而此时离东京奥运会不剩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多少显得有些孤注一掷。在美国洛杉矶雪松医院,马龙接受了手腕和膝关节手术。术前,他专门剃了个光头,用他的话说,这叫“从头开始”。



“做手术不单纯为了一届奥运会,是想再多打几年,我愿意用几个月换取3年的时间,手术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值得冒险。”做完手术,马龙的腿上留下了一道5厘米左右的伤疤。他完全动不了,每天走路时都能感受到疼痛,吃饭也只能用左手吃。

术后康复训练那段时间,马龙的膝盖总是青一块紫一块,两个月去了医院四次,去抽出膝盖里的积液。

几乎没人相信马龙可以站在奥运赛场了。那时,他经常能看到自媒体唱衰自己的标题,比如“伤病击垮马龙”、“六边形战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知乎上有人提问:“马龙在2018下半年伤病集中爆发,他还有可能坚持到2020吗?”有球迷在下面说,听说马龙退出世乒赛直通赛“一瞬间我真的流泪了”,“伤病可以恢复,只要精神还在,只要还想赢,甚至只要没有更好的人选,我就依然坚信他。”

马龙自己也不甘心,他还想再试一试,康复训练的日子枯燥又漫长,每个动作要重复很多组,而每个训练课结束,他都要单独加练,就这么日复一日。

当时,刘国梁周日上午突击检查乒乓馆,想看看有多少人还在补课,结果只有马龙一人,他发了个朋友圈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



手术三个月后,马龙终于重返赛场,但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次输球。刚开始,他觉得自己身体刚恢复,输球时就用这个理由原谅自己。随着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输球的局面却一直没有改变,术前的消极心态又回来了。马龙反思,“在比赛当中特别想去追求成绩、结果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适得其反”。

但他对胜利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

2020年11月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上,马龙在决赛中击败樊振东,这个单打冠军的金牌,马龙等了538天。登上领奖台前,马龙靠在挡板上,仰着头,眼眶红润,泪水打转,他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记者问:“这个冠军等了太久了吧?”他笑了,又重新靠在挡板上,“感觉像在做梦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在做梦”。

“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一样。”就这样,马龙沿着那条一直向上的路,毫无动摇,一直走到了东京奥运会。

3

在东京男单决赛,再次战胜队友樊振东后,马龙对着镜头比了一个大大的心。

外界认为,这或许就是马龙职业生涯的终点,33岁的他该退役了,回家陪一陪妻子和已经4岁的儿子。

人们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国内乒乓球运动员多集中在30岁左右退役,张怡宁28岁,刘国梁则是26岁。队友张继科一直没有宣布退役,但从28岁开始便慢慢淡出国家队。在中国乒乓球竞争如此激烈,小将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很难有人做到像瓦尔德内尔那样的常青树。按照这个趋势,马龙的确到了该退役的时候。



甚至刘国梁都不太相信,马龙还能继续坚持下去,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忍受在这种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枯燥的训练着,尤其是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马龙。刘国梁在一次赛后的点评中说,自己一直在思考,马龙有这样的成绩是否应该和乒坛说再见,把机会给更多年轻的选手。

但马龙并不想被“到了年纪就该退役”这种观点影响,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全满贯”成绩,更不满足于现在就结束职业生涯,毕竟波尔等40多岁的前辈依然“宝刀不老”,征战沙场。

“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马龙后来对媒体说,“不问终点”的“终点”其实就是东京奥运会,他不想把奥运会作为终点,“即使没参加奥运会或者奥运会没打好,如果我喜欢打球,我还想再继续打”。

在采访中,马龙不止一次要像网球、篮球和足球运动员一样,到了35岁依然处在巅峰。他要向他们学习,去追寻更长的职业生涯,“还可以再努力和年轻球员抗衡,这是自己往下打最需要的精神力量”。

他不是说说而已,在港澳行之后,他又站在了WTT澳门冠军赛的赛场上。尽管没有拿到冠军,但在面对新生代运动员冲击时,那些包括大赛经验及锻炼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内的“老本”,依然是他能在赛场上游刃有余的最大底气。

马龙说,不断进步、不断努力才能跟上年轻队员的节奏,“你所取得的成绩都已经成为过去了,不能吃老本,只能继续努力”。

有媒体分析,马龙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退役,是因为在林高远、王楚钦等青壮派成长起来之前,马龙男单全球前三的实力使得国乒男队不能没有他,况且随着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越来越职业化,允许以个人名义参赛,马龙也可以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为马龙的步履不停增添定数的,还有他的家庭,他说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赛场上拼搏的样子。

马龙还在沿着眼前那条向上的路在走,下一站,是粤港澳全运会,接下来,就是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希望自己能够给自己一些空间,努力去打,但最终结果就不是最重要了”。

“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在向上的路上奔跑,步履不停,马龙依旧不问终点,只是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