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是格鲁吉亚出兵南奥塞梯,这一次是乌克兰全民动员,在乌克兰东部开挖数百公里的战壕,成批成批的武器从欧美运抵,乌克兰内战一触即发。
2022开年,最大的一只黑天鹅开年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在扑扇着翅膀,蠢蠢欲动。
综合俄新社、《消息报》25日报道,乌克兰外交部发布的声明,截至1月24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4个国家已经通知乌外交部,准备撤离驻乌使馆工作人员及家属。
此刻,乌克兰军队的突击力量和重型装备正在向东乌地区集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似乎已经能够嗅到战争的味道。
当中国人已经在计划着返乡与家人共度春节的时候,或许很少有人关注到,乌克兰正在酝酿着冷战后最大的一场地缘政治冲突。博弈的各方在剑拔弩张之下,小算盘打得叮当作响,务求在“欧洲新分界线”上毕其功于此次东乌危机。
小小的乌克兰把所有大国都卷在其中,堪称一次短兵相接、图穷匕见的大博弈,无人可以置身事外。
抛开历史不谈,危机的种子是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埋下的。
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让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
一个历史的恶性循环被重新唤醒。
拿回克罗米亚的俄罗斯,其战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与乌克兰政府彻底决裂,形成事实上的武装割据。
这几年来,乌克兰一直试图收复这些分离出去的区域,与当地武装力量之间的军事冲突时有发生。
而面临北约东扩压力的俄罗斯,自然把这些从乌克兰分裂出去的“共和国”视为最后的底限——绝不允许北约东扩到俄罗斯眼皮子底下,同时保持俄罗斯人占主体的东乌地区的自治地位。
因此,放任东乌“独立”现状,就是等于是为俄罗斯建立了新的战略缓冲。
面对俄罗斯这个瘦死的骆驼,乌克兰除了依靠欧美别无它途。
但很遗憾,乌克兰很可能又被美国当成了一枚过河卒子——你只管往前冲,我在背后支持你。
乌克兰事态是俄罗斯与北约对抗的新一波。
过去三十年,北约一直想要把边界推进到离俄罗斯更近的地方,而俄罗斯则希望北约离俄罗斯越远越好。
当年,普京与西方的决裂正源于此。普京曾经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他们。
此次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的诉求和态度其实和过去一脉相承,非常明晰。
它的要求很直接:重新划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安全边界,希望北约永远不要将乌克兰纳为成员国,并希望从加入北约的原华约成员国撤走武器和军队。
我们不难看出,俄罗斯的诉求是围绕其国家战略安全空间来制定的。
那么,美国是如何回应这些要求的呢?
只有两个字:没门。
不仅仅是从波兰等国撤走军队和导弹没戏,连承诺不将乌克兰纳入北约的承诺都不愿意作出。美国给出的条件,仅仅是就军备控制、导弹部署和建立信任等其他构想展开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要是相信美国,愿意就东乌进行妥协那就有鬼了。
事实上,美国不但不愿意在谈判桌上作出半点让步,反而在不断拱火。
早在上个月初,英美媒体就开始在不断渲染俄乌边境的紧张局势。
《华盛顿邮报》有意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的预测,俄军将动用100个营级战术群、派出17.5万名士兵,将从四个方向夺取基辅。
1月23日,有关“俄罗斯密谋在乌克兰安插亲俄领导人”的消息更是迅速登上包括《纽约时报》、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在内的各大媒体头条。
对于这段时间里英美媒体大肆渲染紧张局势的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来自西方的信息充满了“歇斯底里”和“谎言”。
不光是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大。英美等国也没闲着,开始直接给乌克兰递刀子,就差没直接对乌克兰说“干”了。
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17日说,英方决定向乌克兰提供一批“轻型防御性反装甲武器系统”,一小批英方人员将赴乌克兰提供相关培训。
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于当地时间23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新一批武器已抵乌。
这已经是美国两天内向乌克兰运送的第二批援助军火,两批军火总量约170吨。
此前一天,一批重约90吨的军火运抵基辅,包括小型武器、弹药、加密无线电通讯设备、医疗设备和各种零部件,以及部分进攻性武器,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等反装甲武器。
英美等国的慷慨相助,让乌克兰有了底气。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24日表示,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地区接触线大规模集结表明,乌克兰准备发动袭击。
气氛渲染够了,装备给足了,战争距离开打,还差临门一脚。
于是,恰到好处的,被一般人认为是战争开打的标志性警兆出现了。
23日,美国开始撤离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并表示由于来自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威胁,所有公民都应考虑离开。24日,英国跟进,也决定从乌克兰撤离大使馆工作人员。
为了给乌克兰壮胆,美国甚至给出了直接军事支援的暗示。
美国国防部宣称,大约8500名美国士兵目前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等待命令,一旦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随时把这些兵力部署到欧洲。
为什么英美渴望俄乌开打?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其实,美国此举可以说是“项庄舞剑”,一石二鸟。
让俄罗斯坐稳欧洲最大的威胁的同时,制衡以德国为首的欧盟的“独立”倾向。
欧洲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中心,在特朗普时代明显表现出要自立的姿态,常常与美国暗暗较劲。
美国这么想在乌克兰煽动战争,其首要目的就是削弱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斩断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天然气对于欧洲有多重要,德国不是不知道。
所以,为了避免天然气运输因为乌克兰地缘政治的影响,德国花费重金、排除万难也要修建北溪二号管道。
但是,这条管道如今却迟迟派不上用场。
美国政府一直反对并阻挠北溪二号项目。俄罗斯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去年11月说,美国先前试图阻止北溪二号项目建设,未能得逞,“现在试图拖延管道的审批启用”。
欧元区对外能源依赖超过75%,其能源结构中的1/4来自天然气,年需求达到4800亿立方米。俄罗斯是其最大的天然气来源,占欧盟进口量的43%。
而一旦俄罗斯陷入战事或遭遇制裁,就意味着欧洲市场可能将会遭遇前所未有的能源供应冲击。而且,这种影响已经通过价格提前反应了出来。
1月24日,随着地缘紧张局势加剧和风力发电量大幅下降,德国交易市场电力价格一度飙升至了每兆瓦时297欧元,涨幅达到去年12月21日创纪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要知道,欧元区和美国一样,也在面临高通胀问题。12月公布的欧元区CPI同比增长为5%,创了91年来的新高。
但是,欧洲的高通胀,实际上有很大比例是能源供应紧缺所导致的。12月欧元区CPI贡献最大的是能源品种,能源价格上涨同比增长2.46%。
也就是说,欧洲的通胀很大一部分属于能源为主的输入性通胀,无法通过加息等手段来降低通胀。
荷兰国际集团(ING)策略师在上周五的一份报告中则称:“鉴于欧洲会因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依赖而面临更高风险,乌克兰紧张局势升级应明显利好美元。”
其实,英美在乌克兰制造危机的用意,德国也并非心里没数。
你看,在英美纷纷为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的时候,德国根本无动于衷。
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1月21日表示,德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呼吸机,但拒绝提供武器。这一表态遭到乌克兰方面的抗议,声称“助长了普京的气焰”。
据路透社1月24日报道,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当天表示,欧盟目前不打算从乌克兰撤出外交人员家属。
其实,对于当下美欧俄三方博弈,德国人心知肚明。
德法等国都非常清楚,目前衰落的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一来这些年来欧洲军费缩减,军备废弛。从底线思维上来看,欧洲根本无力承担俄罗斯万一在欧陆开战扩张后的后果;二来欧盟内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心怀鬼胎,在一些事情上频频和美国暗送秋波,和德法唱反调,欧盟内部心并不齐。
因此,德国面对美国的阳谋,根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乌克兰战事一起,最终结果会如何?
只要不为了乌克兰赔上自己的人命,英美肯定赢麻了,既可以在经济上牵制欧洲,让德国苦心经营的北溪二号彻底泡汤,把欧洲防务牢牢绑定在北约势力之下,又可以制裁俄罗斯,持续削弱俄罗斯的实力。
俄罗斯呢?当然也会赢。
俄乌战事一起,美国人和欧洲人跟乌克兰非亲非故,自然不会为了乌克兰大动干戈,而就凭乌克兰自己的战力,根本撑不了多久。
只不过,战争对俄罗斯来说,并非上策。因为只要乌克兰不动手,东乌现状本来就已经成为现实。俄罗斯完全不需要动武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最惨的还是乌克兰,但是乌克兰本来也输无可输,国内经济一塌糊涂,东西分裂已成定局。泽连斯基这个喜剧演员会不会真的进行一场豪赌,谁也说不准。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肯定不是泽连斯基,而是乌克兰的人民。
而一旦开战,欧盟则注定将成为俄美“双赢”背后的受害者。
而上一次出现像欧盟这样的大国“双赢”背后的受害者,还要回到1962 年的冷战时期。历史总是如此循环往复,惊涛骇浪之下,其实有太多的无奈。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一直以来,都被美国宣传为其在外交胜利的典范,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那场冷战危机中,美国赢了面子,苏联赢了里子,而被作为苏联从古巴撤军筹码的土耳其,则在后来被迫拆除了美军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成为事实上的最大输家。
对于我们来说,危机加剧,能源价格高企,势必再一次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让经济增速保五承受更大的压力。
不过,欧盟与中国的合作也可能因此加强。
事实上,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以德法为首的欧盟已经体现了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
2021年12月15日,朔尔茨首次以总理的身份阐述对华政策,呼吁促进与中国在重要政策领域的合作和公平的经济竞争。他强调,中国是德国重要的经济伙伴,“我们必须使对华政策与实际看到的中国保持一致”。美国制裁新疆产品后,欧盟也没有唯美国是从制裁新疆产品。
而中俄之间,则会在能源上有更多的合作。
因为,一旦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因战争受阻,南下输出中国将成为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最佳路线。
其实,由于美国在俄欧能源合作上频频使绊子,中俄在能源上的深度合作,在过去几年就已经悄悄开始了。
2019年12月起,“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开通。管道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科维克塔气田和雅库特的恰扬达气田出发,每年向中国输气530亿立方米。
另外一条经过蒙古再通往中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路也已经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推进非常顺利。预计每年向中国输送至少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最后还有一个最牛叉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成后可给中国一年带来至少约4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这个项目本身也是多国参与的、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
这对于中国的能源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将有助于满足中国在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新能源的过渡当中的大量需求。
不过,战争终究不是戏剧,我们只能寄希望于那个喜剧演员能快点清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