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题图来自:《九品芝麻官》


朋友圈看到这个问题,什么是“掉价”的行为,觉得很有意思,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


回归底层逻辑:你某种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和你行为所预期的回报,成本大于回报,其实就是掉价。


你看,一切皆交易,一切皆博弈。是不是很好理解。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成本,什么是回报。


举例来说。比如我在朋友圈,集20个赞,去兑换某个商家的羊蝎子锅活动。那么我的成本是什么,我在朋友圈的信用成本。我的回报是什么,一顿免费的羊蝎子锅。


我算了一下,我的信用成本应该不止一顿羊蝎子锅。那么这个行为,对我来说,就掉价了有没有。


但我们假设一下,假设啊。假设我朋友圈积赞100个,可以兑换一次和巴菲特咖啡局的机会,你说我发不发,我不但发,还会挨个私聊好友赶紧给我点赞对不对。


虽然付出的信用成本更高了,但这个预期回报是不是足够高。这个行为掉价么,绝对不掉价。


同理,我女儿如果参与一个什么学校活动,朋友圈拉票可能能拿一个什么不晓得有啥鬼用的奖,那我也觉得,这个信用成本太高,没必要。


但假设啊,还是假设啊,朋友圈拉票到一定数可以让女儿获得斯坦福大学的录取资格,那我挨个好友发红包花钱买投票对不对。


假设虽然很离谱,但是相信这个意思大家能理解,信用成本并不是无价的,对于高回报的事情,是值得投入的,但也不应该浪费在太廉价的事情上,对不对。


比较容易被低估的成本包括信用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比如为了某个购物优惠,花了很多时间去排队,去做任务,其实也是很掉价的。


那么下面说说预期回报,其实很多时候,预期回报也是很容易被低估的。


之前经常提利他,我说过很关键一点,利他不是说一种所谓价值观正确,而是一种投资观。利他是可以有很好的回报的,而且从我自己的过往来看,我是确实享受了这样的高回报的。但很多人可能看不到,因为回报周期会比较长,而且存在一定概率,并不那么容易直观的评估和测算。


继续举例说话,有时候我会推荐一些优秀的年轻人,某些自媒体,或者某些领域的创业者,会给他们找一些资源或者做一些宣传,甚至在某些场合,我都不认识对方,也没打过招呼。


那么有读者会觉得,行业足够资深,地位足够高的人,去给年轻人站台,去给年轻人背书,会不会很掉价。


如果这个年轻人足够优秀,成长度足够高,就不会。


因为未来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机会,哪怕是素昧平生的人,他总会知道你帮助过他,感恩你的情,在某些时刻,比如帮助你宣传,或者有好的机会找你一起合作等等。


这是必然的么?


从个案而言,确实无法肯定。


如果坚持这种行为模式,大概率而言,是值得的


有些回报周期可能需要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才会看到,但回报的效益可能是你付出成本的百倍、千倍。


此外,还必须说明,很多人还会高估自己的信用成本。


不是说信用成本很贵么,不是说信用很值钱么?不是说很多人会低估信用成本么。


凡事都还是个度的问题,低估的案例普遍存在,高估的案例也很多


我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比如某些大厂中高层出来创业,拉不下脸来,不好意思求人帮忙,不好意思宣传自己和自己的产品,其实就是对自己信用成本的高估。觉得自己去求别人,去宣传自己,很掉价对不对。觉得自己的信用价值很高,所以不舍得这样去消耗对不对。


旧文《你矜持,你活该》写过,说的就是这种。


其实想多了,你只有一个大厂背景光环而已,离开大厂什么都不是,你有什么放不下的。活下来,求发展,只要不做坑人骗人的生意,不丢人。


比如朋友圈做各种微商,算不算掉价,这要看你是做什么的,在卖啥。我朋友圈也有不少自己带货的老板,只要东西物有所值,不坑蒙拐骗,虽然我很少会去下单,但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合适的。但如果是那种纯粹收割智商税的,用伪科学宣传来贩卖保健品的,这个确实是非常消耗信用成本的。


俞敏洪亲自直播卖农产品,也有看客觉得掉价;之前携程老板直播卖旅游产品,搞那种比较奇葩的形象出镜,也有看客觉得掉价。说真的,只要不是卖伪劣假冒的东西,人家自己吆喝自己的生意,给团队发工资,给公司求生路,有什么不对的,怎么就掉价了。人家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自己想各种办法求生存,又没偷你们家鸡蛋,怎么就掉价了。


把事情做成,是最重要的预期回报对不对,那么付出一些脸面,付出一些尊严,这些成本都可以量化,只要不是原则和信仰,尊严和脸面其实是可以交易的。不要觉得自己有点地位,有点身份,有点影响力,就端着,觉得自己什么都很贵,不肯做一些自认为掉价的事情,结果错失很多非常好的发展和合作机会。其实我发现有些所谓背景靓丽的职场精英,真的就把自己局限在这里了。


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不要贱卖自己的脸面和尊严,但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脸面和尊严不能交易,这个度,各自评估吧。


做成事业或者获得发展,你曾经付出的所有尊严,所有脸面,都能赚回来的。很多曾经的低声下气,都变成成功故事里的佐料和调味剂。


你们觉得,身边看到的什么行为是掉价的?或者你们理解的掉价是什么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