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旧文里写过很多篇关于选择的话题,比如:《目标拎不清,谈什么选择呢》?
不过最近又有一些心得,想补充一下,跟大家分享。
我一直很敬佩俞军老师当年的选择,我觉得我的境界到现在都无法和俞军老师当年比拟。
那么什么境界呢?容我先卖个关子。
大部分做选择很纠结在哪里呢,既要、又要、还不想。咱不说重大决策,就说简单点生活日常,我不是喜欢旅游么,满世界到处浪,那么中间就要订酒店对不对,我还是抠门精。比如我要定个酒店,既要地段好通勤方便,又要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可以保障高质量休息,然后还不想多花钱。所以每次选酒店都要各种纠结有没有。这下你们懂了吧。
当然你说以上都做到有没有办法,还真有:羊毛大法,我还真知道一些,可是前期时间成本高,而且还有被拒绝入住的风险,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且算下来这个成本其实不低的。
这就是我境界不够的地方,但凡陷入了既要又要还不想的思维模式,基本上都是无解的,就算你找到了所谓的有效方案,背后的隐形成本往往也是吓人的。
而俞军老师当年做职场选择就巨简单明确,只看核心目标,舍弃其他一切问题。核心目标,积极参与搜索引擎的巨大产业变革机会,并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其他目标,所谓头衔、待遇、工作条件、地点、汇报关系,统统不重要。
我后来跟很多人讲类似的道理,你关心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干嘛,你如果只关注当下的核心诉求,很多所谓受委屈了,所谓被误解了,所谓被批评伤自尊了,根本不重要!
抓住核心诉求,忽略一切其他问题,做决策,做选择就会简单直接。
这是第一重境界。
然后再升格一下,什么才应该是核心诉求,这是第二重境界,我很欣赏的一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我觉得很多年轻人一上来就搞错了,搞错了什么,一上来就追求果,越求越求不得。而真正的高手是去求种因,种下了因,然后静待结果。
我举个例子来说,假设——这段是假设,为了便于理解的假设:现在一个中国男篮国青球员,小伙子很年轻也很有潜力,两只NBA球队过来发offer,一个给了50万美刀一年,队伍实力很强,主力和替补都很完整,相当于给球队买个保险,顺便抽彩看看这个小伙有没有机会成长起来。另一个球队因为工资帽只能给30万美元,什么情况呢,这个小伙场上同等位置的主力球星因伤赛季报销了,核心替补最近几场打主力表现都不太好,球队很急,进队后肯定能进轮换阵容,如果表现出色有机会争取主力位置。
你觉得应该选哪个offer?稍微正常的都会选择第二个,为什么,上场机会多,表现机会多,有希望第二年换大Offer对不对。你说第二个一定肯定比第一个更好么,不一定,人生是场概率游戏,未发生的事情一切皆有可能,但从概率来看,还是应该选第二个。
一个球星的商业价值当然是最后能赚多少钱,但这是果,因是什么,多参与高水平对抗,多增加自己表现和曝光机会,才能积极争取这个果,当然一切皆概率,各种意外都有可能,但追逐的应该是因,然后才会有果。
俞军老师是百度第一个从产品经理升到副总裁的,头衔、薪酬,是不是最后都满足了。这就是因上努力,才会有果对不对。
然后我拿自己举例,我知道很多年轻人追求什么,稳定,躺平,是不是,想要跨越中年危机对不对。我毕业的时候,当公务员是很容易的事情,根本没人抢,去大企业求安稳也是一种常见的选择。我干嘛去了,我瞎折腾去了——又是自己创业又是去各种创业公司,一度简历乱得没法看,我追求的是什么,人生的多种可能性,我也不知道什么适合我,我就都去试试,东撞一下西撞一下,同龄人在大厂已经成核心骨干了,有职级了,我还在不断换方向呢,看上去很糟糕有没有?
我现在收入多元化,投资分红收益、知识付费收益、资产的租金回报,不用很辛苦每年收入也还是比较可观的,平时就满世界溜达,啥中年危机,和我有关系吗?天天在旅游,不能说完全躺平,比很多躺平族潇洒吧,而且是高消费水准躺平有没有,虽然不是奢侈旅游,但没事跨个大洲很随意吧(顺便凡尔赛一下,这次出行终于实现了七大洲完全解锁)。那么多元化收益怎么来的,不就是当年追求人生多种可能的果么。
所以回到这个话题,你直接把目标设置为果,对不起,恐怕只是镜花水月,但如果你追逐的是因,那么才有机会得到真正的果。
我们很多年轻人做选择的时候,往往在这里搞错了。不种因,只求果,还自以为聪明。
那你说果上随缘,你是不是幸存者偏差,那我以前也讲过,我过去职场上遇到的,那些特别积极向上,特别有想法、有躁动的年轻人,基本上有一个算一个,后来事业都很成功。你说有没有反例,我不敢说没有,特别是那个时代确实也过去了。
但我建议你要相信宏观概率,我也讲过,很多次具体投资选择我都很愚蠢,错过了很多次快速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但是恰恰是因为那些错误的选择案例让我相信,个案的运气来自于宏观的概率。我那么多选择个案是负面的,但宏观概率足够高,所以我总有新的选择机会,不需要很多,抓对一两个就足够让我获得满意的回报。如果你宏观概率不够高,那些选择机会统统不会出现。
那你说时代变了,那些机会就是没了咋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会,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AI呢对不对。
总结一下,其实罗嗦半天很简单:
1. 做选择只抓核心诉求,忽略其他一切干扰。
2. 核心诉求在于种下积极的因,年轻不要急于求果,积极的因会让你获得概率优势,概率优势的积累会给你更多获得果的机会。
3. 不要等到面临困境束手无策的时候,才想到如何做出转变。
下面说点相关的题外话。
我星球里有人拿巴菲特说事,巴菲特讲要专注,成功人士要多否定。
我说这个恰好就是我前段时间文章里提到的参照系的话题。巴菲特这个建议是给谁看的,身价几个亿的投资人,企业家看的,最少几千万吧,巴菲特跟他们说的,这些人身边各种资源,各种机会、各种诱惑,巴老爷子说:别啥都想抓,专注一下,做好自己擅长的就够了。说得对么,说得对。
你是谁啊,你拎清自己好么,参照系不是你,这就跟之前我说的,大佬说不要沉迷社交,朋友圈几千的人说不要沉迷社交,你朋友圈刚过百还都是同学和亲戚,参照系不是你好伐。
你啥机会都没有,商业认知基本是0,专业能力刚刚起步,你不去多试试、多撞撞、多增加点认知,你专注没啥用。等你捞到第一桶金了,有自己的事业基础了,对商业逻辑足够敏感和理性了,你再拜巴老爷子为师好吧。
人见人爱的TK教主你们晓得啦,我太熟悉他了,人家是先杂而后专,典型的先杂而后专,在绿盟那整个就是一个万事通,啥奇怪的问题都可以找他。什么时代了知道么,连基础科学想出成果都需要各种交叉学科了,你认知边界那么窄,你根本没资格谈专注。认知边界足够宽了,你才有资格谈这个话题。
有年轻人不服气,总要在自己专业范围内拓展吧,要不自己读的专业岂不是没有价值了,我说真的,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应届本科生,甚至超过半数的应届硕士生,你读的所谓专业课程,在实际社会实践上的价值,还真的就是几乎为0,还真以为自己有专业能力了。
就酱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 (ID:caozsay),作者:ca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