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歼-20型战斗机2001号技术验证机(即718工程验证机01号机)首飞成功11周年的日子。11年来,歼-20型战斗机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装备数量稳步提升,技术状态不断改进,已经具备了和强敌主力第四代战斗机一较高下的能力。



更不用说,在去年下半年,换用国产“太行”发动机的歼-20型战斗机首次在珠海航展亮相,歼-20型战斗机的双座改进型则首次登场。以上种种,无不昭示着我军最先进战机强大的生命力。



歼-20与演习对手

同时,在最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的《正午国防军事》栏目中,也对空军航空兵某旅的歼-20型战斗机的训练情况进行了报道。报道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报道的内容倒是不少,对我军装备歼-20型战斗机的航空兵某部的作战、训练尤其是空战对抗,做了全景式展示。



从该部队的空战挂载上看,该部出动的2架歼-20型战斗机,采用了干净构型挂载,也就是不携带任何机翼、机身挂架。毕竟作为一款载油系数本就不小的隐身战斗机,歼-20型战斗机在不担任长程截击任务时,为了确保战机的低可探测性,采用干净构型可谓是它的基本操作。

战机腹部的龙脖透镜


但是,唯一突出机身表面的,还是位于歼-20战机腹部的龙脖透镜,用于在机体腹部制造谐振空腔,提高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将歼-20从“隐身”变为“不隐身”。和去年珠海航展上的歼-20类似,二者均使用了一个外形比较新的龙波透镜,相比早期的筒状结构,新的龙波透镜似乎只有轻微的突起,看起来小巧玲珑了一些。



而作为歼-20型战斗机的“一生之敌”,此次和歼-20型战斗机对练的有两种型号的飞机:‍



其一是歼-16型战斗机,该型飞机估计和歼-20型战斗机同属一个基地。相比歼-20型战斗机,歼-16型战斗机除了不具备隐身性能,部分航电、火控系统的性能和歼-20型战斗机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实二者在部分性能上,其实是“有的一比”的。毕竟,二者都装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和综合化第四代航电火控系统,主战武器都是PL-15和PL-10型空对空导弹的组合,态势感知和导弹攻击包线,理论上都不存在代差。‍



其二则是歼-11B型战斗机,该型战斗机和歼-20型战斗机,说不定是同一支部队的机型。相比歼-20型战斗机,歼-11B型战斗机在性能上存在代差,毕竟它只装备了平面缝隙阵平板火控雷达,空对空导弹也只有PL-12和PL-8B。但从新闻中公布的情况看,该部应该派出了“金头盔”飞行员出战,似乎打算在飞行员的个人能力上找补,弥补装备性能的差距。



演习的交战态势

虽然歼-16型战斗机的部分性能和歼-20型战斗机有的一比,虽然歼-11B型战斗机说不定是高大队在驾驶,但从对抗的结果来看,结局依然毫无悬念。歼-20型战斗机相比以上两种机型,依然保持着巨大的技术优势:‍



还是从新闻里描述的情况看,歼-20型战斗机应该处于防御位置,遂行的是守势制空类任务,毕竟新闻里说,歼-20对来袭“敌机”进行了迎头拦射;同时,歼-20型战斗机的数量相比对手的数量,毫无疑问处于劣势,毕竟歼-11B和歼-16就算各派出2架。相比出动的2架歼-20战机也能做到2:1的数量优势,如果来袭机群采用的是多高度层、多批路突击,给歼-20的压力更大。‍



但是,从歼-20型战斗机的空战表现来看,歼-20型战斗机确实不愧我军“空战之王”的称号。新闻描述称,歼-20型战斗机经过连续战术机动,最终只有一架对手战机,突入到能够和歼-20型战斗机“贴身发射中距弹”的有利位置上。这意味着,歼-20型战斗机在“空战”中,真的是“大杀四方”,经过连续截击,将多批次来袭机群全部击落或驱逐了。‍



当然,两架歼-20型战斗机同时对抗数架、甚至数十架战机,这大概率也是做不到的。毕竟单架飞机的载弹量在那摆着,就算“一发消灭一架敌机”,两架歼-20携带的中距弹也就能够打下几个双机编队。

2007年初,F-22在美国红旗军演中以1比144的模拟交换比大出风头,各国也因此一片哗然。



因此,歼-20型战斗机采用的战法、或者说演习规则,大概率和“红旗-07”军演时美国空军给F-22A战斗机的设定差不多:战机只需要进行返场后进行一次编队通场,即可被判定为又重新起飞,即可返回作战空域继续遂行作战任务。



歼-16单挑歼-20

而对于这仅有的一架突入到“贴身对抗”的“敌机”,两架歼-20型战斗机应当是进行了一次颇为惊险的导弹近界发射。新闻报道称,歼-20型战斗机几乎同时和对手发射了中距空对空导弹,随后完成转向脱离。由于歼-20型战斗机具备极强的低可探测性能,估计歼-16型战斗机对于歼-20型战斗机的雷达烧穿距离,可能只有小几十公里,而歼-11B型战斗机对歼-20型战斗机的雷达烧穿距离,可能只有十几公里。

雷达反射面对比图



在实战中,后者的对抗机会非常少,攻击阵位也很难找到,几乎等于无法对抗;而前者在机群实施多批路突击的情况下,如果歼-20比较难以做到多目标同时攻击,同时还有陆基雷达、空中预警机乃至友机数据链掩护,还是能够在数十公里的距离上找到发射机会的。



面对歼-16型战斗机发射的中距空对空导弹,歼-20战机则采用了标准的“转向脱离”机动。从战机对中距弹的规避动作来看,这种“转向脱离”的置尾机动其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通用规避动作”:在中距弹的杀伤区远界,采用置尾机动并打开发动机加力,可以迅速脱离导弹的攻击包线。毕竟目前大多数中距弹采用的都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未使用双脉冲固发的情况下,其实在杀伤区远界性能相对较差,战机采用转向脱离可以快速摆脱中距弹。



但是,除了部分非常急躁的飞行员,或者使用中距弹发射只是为了单纯“赶走”对方,否则大多数飞行员一般都会采用在导弹的威胁杀伤区范围内发射。这一范围导弹在进入弹道末端时仍然具备一定的机动性能,且越靠近导弹的主动段,导弹的机动性越强。为此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往往会选择3-9线机动,也就是靠迅速转向导弹来袭轴向的3点或9点钟方向(水平转弯,同时还可以迅速改变高度),尽量避开载机的中段脉冲波照射,也尽量避开主动雷达弹的末端弹上雷达扫描。如果经过3-9机动后,弹上主动雷达的扫描锥角未能捕捉到目标机,那么就有可能规避中距弹成功。

空对空导弹发射时机与不可逃逸区示意图



比较危险的情况是导弹在不可逃逸区、尤其是靠近导弹火力近界的不可逃逸区发射,在不可逃逸区(NEZ)发射时,导弹全程可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甚至可以刚一发射即使用弹上雷达截获目标机。导弹全程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意味着导弹能量充沛。近年中美等国在新一代中距弹上普遍使用了高比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使用速燃发射药,导弹加速更快,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上达到极高的速度,成为可以“远弹近打”的中距弹。



面对在不可逃逸区包线内的中距弹,目标机往往会通过抛洒大量箔条干扰弹,使用急转弯、急盘旋和桶滚等机动动作,实施“交汇式规避”。也就是目标机航迹和导弹航迹是需要交汇的,这对于飞行员的胆气和反应能力要求极高,几乎等于“在刀锋上跳舞”。



当然,新闻到这里,并没有指出歼-20型战斗机规避的结果,只是提到,说此次对抗歼-20型战斗机取得了胜利。不过这也并不奇怪,毕竟,从咱们之前分析的情况看,歼-20型战斗机承担的,是守势防空任务,主要目标是歼灭对手的来袭机群。在有效破坏了对手空中战役布势的情况下,即可被判定为作战胜利,至于单机被击落与否,对战果的判定没什么影响。



但是,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歼-20型战斗机在空战中“大杀四方”,正如当年歼-20刚刚装备东部战区某旅一样,它的超强空战性能,再一次得到了验证。这大概是歼-20型战斗机技术验证机首飞11周年之际,咱们得到的最令人欣慰的消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