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最常见的事情之一便是“犯错”。不但普通投资者经常犯错,就连巴菲特和芒格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会经常犯错,区别普通投资者与投资大师的并不是他们会不会犯错,而是对待犯错的态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舒泰峰(本文摘自舒泰峰的书作:《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编辑:彭韧,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0年5月3日,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巴菲特股东大会,因受疫情影响,这是自1964年开办以来,大会首次以线上直播形式举行。89岁的巴菲特携格雷格·阿贝尔一起露面,阿贝尔被视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未来掌门人。这也是第一次因为特殊原因芒格没有参加的股东大会。


在股东大会开始之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季度净亏损497.46亿美元(约3 500亿元),创历史纪录,投资组合遭遇“账面巨亏”超545亿美元,同时账面现金达到了创纪录的1 373亿美元。


会上,89岁的巴菲特花了近5个小时回答了投资者数十个问题。期间,股神罕见地两度认错,一是错估了油价走势,二是错投了航空股。其坦诚精神令人感佩。


前文已经提到过,巴菲特和芒格非常善于自我纠错,芒格说:“我们常常需要改变错误的决定。可以说,这是让生活沿着正确轨道运行的重要一部分。人孰能无错?如果你能及时认识到并采取补救措施,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事实上,在投资实践中,巴菲特和芒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相当灵活。巴菲特早年在航空股上栽过跟头,痛定思痛之后认为航空股是典型的“价值毁灭者”,并发誓再也不碰航空股。但是201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却开始收购多家航空公司的股票,有人怀疑这是巴菲特的助手所为,然而在一次采访中巴菲特明确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4大航空公司中,有3家都是他亲自买入的,且持有比例在这4家航空公司中均占到10%左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每股46美元“抄底”了97.65万股达美航空。然而一个月之后就清仓了,这笔抄底亏损了48%。巴菲特的这波操作真是快进快出,看起来跟他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十分不符。


在对待科技股方面,巴菲特的态度也并非一成不变。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在科技股最受欢迎的20世纪90年代,巴菲特也始终拒绝触碰,为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11年买入了IBM,后来又买入苹果、亚马逊等科技股,而且持股数量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9月底,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苹果公司2.5亿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除了具体的操作,巴菲特在投资理念和方法上也发生过重大变化,早年的巴菲特恪守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努力在市场中寻找极为便宜的股票,他概括为“烟蒂股”投资策略——这样的股票相当于被扔在地上的烟蒂,捡起来还可以抽几口。但是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完成了最重要的投资转变,从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二流公司到以合理的价格买伟大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所以巴菲特说:“芒格让我以火箭般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


巴菲特真的变了吗?


看起来巴菲特非常“善变”,这就带来一个重大的疑问,驱动巴菲特做出改变的是什么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两大驱动力。第一个驱动力是客观条件在变化。比如都是航空股,但不同阶段航空股的特性却相差很大。早年巴菲特排斥航空股,首先是因为航空公司产品的同质化。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相同且价格透明,这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公司都没有加价的能力,只能靠低价吸引顾客,导致恶性竞争。


其次,顾客没有品牌意识。多数乘客在准备乘飞机出行时优先考虑的是时间、价格,而不是特定的航空公司,这也加剧了价格战。最后,航空公司的固定成本非常高。飞机及维护成本、燃料、机组人员的成本都很高,而且即使飞机趴着不飞,也不能省去维护费用。


既然如此,后来巴菲特为什么又重新青睐起航空公司了呢?其背后的原因在于经过长期的充分竞争,美国航空业形成四大航空公司垄断竞争的新格局,从而改变了过去巴菲特所担心的航空业恶性竞争和品牌意识不强的局面。


那么,疫情发生之后巴菲特为什么又要抛售航空股呢?那是因为巴菲特认识到了疫情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且非常严重。巴菲特说:事实证明,我对这项业务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不是四位优秀CEO的错。航空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行业,做这些公司的CEO,并不是一份开心、容易的工作,尤其在目前这种大家都被告知不要再飞行、不要再旅行的情况下。


所以变不是没有原则的变,变是有前提的。正如凯恩斯所说:“当事实改变时,我也会随之改变想法。你又会怎么做呢,先生?”“事实改变”是“想法改变”的前提。


巴菲特变化的第二个驱动力是他自身的迭代进化。他的能力圈在扩大,以前看不懂的东西现在能看懂了。巴菲特曾对记者说:“是的,我是杰夫·贝佐斯的‘粉丝’,没有买(亚马逊的股票)就是个傻瓜。”


这不是巴菲特第一次为自己没有尽早投资亚马逊而感到后悔。2019年,89岁的巴菲特决定突破自我,买入亚马逊。在他看来,亚马逊的股东允许贝佐斯以持续亏损为代价积极扩张。至于为什么投资苹果,巴菲特主要是看中其强劲的盈利能力。


变亦不变


被视为芒格传人的投资人李录曾形容芒格:“查理的头脑是原创性的,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任何教条。”芒格十分重视达尔文的学说,在他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对拿锤子的人来说,看什么都像是钉子”,在芒格看来,思维固化就是“钉子思维”,这是投资的另一项大忌。正因如此,投资者才需要不断进化,甚至不惜否定自己,“及时快速放弃自己原有的理念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策略因时因势而变,但这不意味着放弃原则。对于价值投资的几条原则,比如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安全边际和能力圈等,巴菲特和芒格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的股东大会上,首次亮相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也表示,不管巴菲特或芒格在不在,公司投资文化不会有任何的转变。


有时我们需要看到不变中之变。我们固然需要从历史中获取教训,但简单的类比也可能会误导行动。世上并无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上也不会有两次完全相同的危机。比如,1929年的时候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央行,但是现在各国央行在危机干预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1929年魅影”了。


有时我们则需看到变中之不变。从短期来看,危机可以使人类的行为发生重大的改变,但是一切变化背后也有不变的东西,比如人性。只要人类没有丧失挑战危机的勇气,依然抱持着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经历过坎坷,世界依然会向前。


变亦不变,正如重阳投资创始人、首席投资官裘国根所言,“在投资中,真理比面子重要”。这也是破解“锚定效应”的最佳武器。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舒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