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对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外交抵制”,中美两国政府这几日又展开了一番隔空争执。
12月初,美国拜登政府以中国政府侵犯新疆人权等问题为由,宣布对2022年北京冬奥进行“外交抵制”(diplomatic boycott),而后又在12月底确认正在为数十位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办理中国签证,以便在奥运期间为美国运动员提供安全和医疗支持。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于12月27日批其“出于政治操弄的目的……自导自演”,而中国会对美方“由政府官员组成的团队来华并提出签证申请”的情况,“根据国际惯例、有关规定和对等原则进行处理”。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则于12月28日表示,“我们确实打算为运动员提供“领事和外交安全服务”(consular and Diplomatic Security services),但这不同于派遣官方外交代表出席冬奥”。
这类争议固然是中美在两国关系“新常态”之下的日常斗嘴,也更显示了美国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自我矛盾的两面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12月21日发表讲话,在总结国务院一年来工作时,强调美国对全球事务的参与和美国的领导力。(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官网)
一边是负责“精神”的国务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一再于国际上就香港、新疆等问题批评中国,希望倚靠“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来唤起盟友共鸣,至少也可以在一遍又一遍的宣传中,向西方各国平民传递相关论述,寄望于各国在下次选举中推出一届与美国更有共鸣的政府。
而另一边呢?负责“现实”的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则要负责管控与中国的冲突,避免军事冲突自是不消多提,甚至不能让两国关系过于恶化。否则或是美国经济伤筋动骨,乃至因民生受损而影响到选举政情,或是资本这“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因私利受损而愈发不满,从而发动其强大的游说、助选和舆论力量颠覆拜登赖以施政的权力基本盘。
拜登政府一年多以来的对华政策就是这样来回拉扯。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美国与中国政府接触时多由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出面。(Getty)
言及至此也是令人感慨,拜登上任以来,美国政府发起“外交抵制”、试图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打击新疆产业链、就香港制裁两地官员、军机和议员抵台——这些虽然看上去更刺激神经,但要说实际影响,跟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大打贸易战、科技战还是无法比较。拜登明显在打的同时,又急着要跟中国谈。
这固然是因为拜登不似特朗普那样不管不顾,但更关键的原因还是拜登如今的形势更严峻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经济的情况已然岌岌可危。
疫情之后,股市、房市和债务都已到历史性高位,还有什么工具可供救市呢?与此同时,美国通货膨胀开始飙升,再不想办法控制通胀,就将被迫提前加息。而在这种形势下加息,将面临的就是“股、债、房三杀”,风险实在太大。
过去十几年,一直是中国为美国缓解通胀压力。现在美国一面持续饮鸩止渴,持续货币超发,一面抵制“中国制造”,为自身通胀火上加油;而人民币又持续升值,成为美国的又一大输入通胀压力。这种情况下,拜登就只能频繁找中国沟通。
根据美国劳工局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美国通胀高达6.8%,为1982年以来最高水平。(Getty)
这就是“精神”与“现实”的冲突。在美国,太多的人将焦点放在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所谓“制度对手”、“模式挑战”就好似不同宗教之间的争论,“是你的信仰更顺从天主,还是我的信仰更贴近基督”。而在此过程中,却忘记了大家都要生活,都要过活。
面对这种现况,拜登又堪谓二战后最弱势的美国总统,国会里的民主党勉强维系的阵线,在面临巨大压力的重大抉择时,也很难做到上下一心,近来民主党议员曼钦(Joe Manchin)对重建美好法(Build Back Better Act)的不支持就是最新的例子。而现在反华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弱势的拜登政府面对党内山头群立和共和党的发难,又能如何强势?如何坚定?如何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