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作者:bawa,设计:小羊、士多啤梨、杨波浪,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是留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生活?”每到毕业季,无数应届生们都会为这个关乎人生走向的问题,纠结不已。
而同样十分关心这个问题的,还有各大城市。
从 2017 年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起,高校毕业生就是城市间“抢人大战”的重中之重。应届生的去留,直接影响着人才争夺的结果。
例如深圳,虽然高校资源算不上丰富,但每年能招揽来十几万的外地应届生,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大学生收割机”。
不过,有进就会有出,流入深圳的应届生是从哪来的?又是哪座城市最难留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
哪座城市的应届生流失最多
每一次放寒暑假,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们离校回家,是规模非同小可的“人口迁徙”。同样,在毕业季的时候,也会有数以百万计的应届生们离开校园,前往人生的下一站。
而这些迁徙情况,都体现在手机信令上,也就是使用手机时,运营商通信基站所定位到的位置 [1]。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就通过年龄、手机信令等数据,获得了全国 2456 家高校的毕业生样本,并用外推专利算法扩至全量人群,分析出了近几年应届生们的流动情况。
虽然这份流动数据只是基于联通的 4 亿手机用户中的应届生推算而得,不代表所有应届生,但它依然能回答:中国究竟哪里的应届生流失最多?
先来看省份之间的流动情况。
毫不意外,几个中部省份的省会都榜上有名。而净流出最多的,就是武汉。
武汉的高校教育水平全国闻名,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众顶尖高校,但对大学生而言,在武汉读书和在武汉工作,完全是两码事。
武汉目前主要依赖钢铁、汽车等重工业,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同样是一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工作,广东一些城市的月薪比武汉就要高很多 [4]。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武汉的应届生也提到这个问题:武汉的工作其实不难找,就是同样的岗位待遇太低了。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提到周围人本科毕业后的起薪:去长三角或珠三角同学拿到了月薪 12k 的 offer,而留在武汉的一般只有 6k。
收入的差距,刚开始工作就拉开来了。
同样人才流失较多的昆明、南昌等城市,也有相似的窘境。
留住自己的,抢来别人的
虽然武汉大学生的流失量全国第一,但并不代表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倒数第一。毕竟江城的大学生数量真的太多了,大部分城市都很难消化掉这么多人才。
而且从居留率看,武汉留人的能力至少算中游。在 2021 年,有 56.6% 的毕业生选择在武汉工作或继续深造。
相比之下,兰州和厦门这两座城市超过一半的应届生都选择了离开。
兰州地处西部,吸引力的确很难拼过东南沿海城市,留不住人可以理解。但厦门这座沿海发达城市,怎么会留不住大学生?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厦门的居住成本太高了 [5]。
根据安居客的统计,如今厦门的二手房平均单价超过了 5 万元每平米 [6],但另一方面,厦门在 2020 年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只有不到 5000 元 [7]。
厦门留不住人,但同属于新一线城市的重庆,反而很能留住自己的大学生。根据联通的数据,在 2021 年,有超过 75% 的应届生留在了重庆。
很多在重庆生活过的年轻人说,重庆的物价是真的便宜。楼价也是,跟兰州、拉萨差不多 [6]。而且,重庆还是个极具烟火气息的城市。
在知乎上,有人问“让你决定留在重庆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一条高赞的回答是:“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美食、这里的人民,时间久了就会沁入你的灵魂。”
当然,要想人才多,除了留住自己培养的,还得吸引外地的。在这方面,最强的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西部城市真的没多少竞争力。
2021 年,拉萨、西宁等西部省会城市仍然抢不到太多外地大学生,而这背后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是就业这件事。
什么在影响毕业生的去留
根据人口学的“推拉理论”,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来自迁出地不良的发展状况造成的“推力”,二是来自迁入地诱人的就业条件产生的“拉力” [8]。
根据 58 同城在 2021 年所做的调研也能看出,不管是想去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应届生们首要考虑的都是就业机会。
一直以来,一线城市就凭借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
只是除了就业机会,大家选择就业地区时,还受到诸如离家远近、物价高低等“中间障碍因素”的影响 [8]。
尤其是首选新一线城市的同学,会更加看重“离家较近”这个因素。
虽然在一线城市,毕业生找到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几率更高,但巨大的生活压力,特别是占支出大头的房租,容易把人压垮。
而且开支高还不是全部问题。
一位在上海上班的程序员提到自己上下班,单程通勤要 110 分钟,不过刚毕业的时候满怀冲劲,觉得有份工作就很开心了,可时间一久,就感到苦不堪言。
所以难怪有人会说:“在一线城市是生存,在新一线城市才是生活。”
当然,也有像厦门这样高房价的城市,租房压力直追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却比较依赖旅游业发展,无法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容易产生“劝退”效果。
不过,近几年,随着那些原本一线城市独有的产业、企业开始下沉到新一线城市 [9],且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又相对没有北上深那么高,所以越来也多的年轻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新一线城市。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从 2017 年开始,应届本科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比例就超过了一线城市,且逐年上升。
而这种变化的背后,和放开落户限制这类抢人政策的关联可能并不大。
王一凡等学者研究发现,人才政策在当前毕业生流动配置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很有限,经济因素与城市舒适性才是影响毕业生移动的关键因素 [10]。
毕竟,抢人政策再好,也不能帮年轻人解决买房和找工作这两件大事。
参考文献:
[1] 国地资讯. (2020). 手机信令数据在交通规划方面的应用.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E31gFbTL6FcZXRpa4dwOow.
[2] 湖南大学. (2021). 湖南大学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
[3] 中南大学. (2020). 中南大学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
[4] 藏天泽. (2019). 武汉辛苦培养的大学生,送给了广东. 浪潮工作室.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42F8eblsZ1W_fHqzHWsUrw.
[5] 陈亚辉. (2021). 房价常年高企 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缺失 厦门真能“小而美”吗?. 搜狐城市.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21, from http://www.sohu.com/a/493925426_120179484.
[6] 安居客. (2021). 2021年全国房价.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21, from https://www.anjuke.com/fangjia/quanguo2021/.
[7] 张诗. (2021). 厦门居民去年收入涨啦!人均可支配收入58140元.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21, from https://news.xmnn.cn/xmnn/2021/01/27/100841883.shtml.
[8] 李晓, 耿建扩, & 王斯敏. (2021). 高校毕业生留京率连续下降 为什么不爱“北漂”了. 光明日报.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21, from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1/01-18/9389727.shtml.
[9] 刘佳, & 晓洁. (2021). 告别北上广、奔赴“新一线”!这些年轻人后悔了吗?. 第一财经.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21, from https://www.yicai.com/news/100947055.html.
[10] 王一凡, 崔璨, 王强, 宁越敏, & 杨振山. (2021). “人才争夺战”背景下人才流动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中国“一流大学”毕业生为例. 地理研究(03), 743-76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作者:bawa,设计:小羊、士多啤梨、杨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