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虎社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知不觉,2021 年已经到了尾声。恍然发现,这已经是要“戴口罩”的第三个年头。

 

这一年,全球疫情反复,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从新冠疫苗到口服特效药;


这一年,全球资产疯涨,从房租房价到大宗商品,从民生小事到资本市场;


这一年,全球政治紧张,从特朗普到拜登,从贸易关税到科技制裁;


这一年,你买了特斯拉,他买了英伟达,我重仓了阿里巴巴,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约翰·坦普顿曾说: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又在憧憬中成熟。新年伊始,政策暖风对抗资本寒冬,春季躁动如火如荼,让不少投资者充满期待。

 

那,2022 年行情该如何演绎?投资者又该何去何从?在老虎国际投研团队通过量化分析,对全球核心资产的数据表现进行分析和对宏观经济的逻辑推演后,奉上这份 2022 年度投资展望。


直接上干货:全文主要分四大板块,文章近万字,建议先全文收藏,然后根据思维导图按需享用。



一、2022 年全球四大核心资产投资简析


1. 美股


美股观点:谨慎偏多


11 月 30 日鲍威尔国会听证中放弃“通胀暂时论”,标志着美联储政策转向“持续放鹰”的阶段;叠加就业数据和供应链瓶颈问题,在未来半年内,美联储将在行动上以“加速 taper,持续放鹰”为主,视通胀发展形势决定加息时间点。


美股走势预判:上半年以宽幅震荡为主,不排除出现 20% 急跌。到下半年,尤其是 2022 年 Q4 中期选举前的时间窗口,可能重拾上涨趋势。


投资机会:


  • 较强盈利支撑的科技股龙头

  • 经济恢复利好相关板块(航空、制造业、可选消费等)


2. 美债


美债观点:看多


加息预期驱动之下,明年上半年美债收益率曲线将呈现短端抬升,但长端上行空间不大。若美股出现下跌态势,美债不失为较强避险价值的资产。


美债走势预判:长期国债下行空间不大,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以长期国债为主的中长期债券。


3. 港股


港股观点:中性


港股基本面与内地景气度关联大,而在流动性上则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更为密集;受美联储 Taper 影响,2022 年仍存在惯性下跌的可能,但整体下跌空间有限,2022 年或迎来一波估值修复的上涨行情。


港股走势预判:目前恒生指数市盈率在 11 倍左右,历史分位点 68%,仍存在继续杀跌的可能,但整体来看下跌空间有限,估值修复有望带来补涨空间。2022 年,港股有望出现“困境反转”,“政策底”明确后,部分板块仍值得期待。


重点关注结构性机会:


  • 景气度回暖带来的基建回升逻辑(传统基建、新基建)

  • CPI上行带来的消费逻辑(食品饮料、日用品)

  • 困境反转带来的互联网板块反弹逻辑(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


4. 中概股


中概股观点:中性


全球地缘关系复杂紧张,短期难见好转迹象。今年中概股表现低迷,12 月美国监管细则落地后,个别企业宣布自美退市。目前来看,在美中概股回归香港仍是大势所趋。2022年国家的政策力度或将放宽,自身运营良好的中概股或迎来发展机会,值得期待。


中概股走势预判:经过一轮的下跌之后,整体中概股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很多优质中概股配置价值逐渐凸显。基本面优质,主业稳健,同时运营良好且合规的超跌互联网公司,或将迎来长期配置机会。


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业绩优秀的互联网行业龙头公司。


二、2021 年全球主要资产表现回顾


这部分,我们主要从大类资产、交易市场和发达国家等几个角度来回顾。


先来看大类资产情况:


1. 2021 年全球大类资产回顾


大宗商品>全球股票>全球房地产>另类投资>全球货币>全球债券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 2021/12/27,全部收益为美元计价全收益)<br>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 2021/12/27,全部收益为美元计价全收益)


大宗商品:29 种大宗商品,整体表现强劲。超 80% 的商品资产上涨,平均收益近 30%。其中,天然气、汽油、原油等资产涨幅靠前,钯金、大豆粉等跌幅居前。


全球股票:124 种股票资产,近 80% 的今年获得了上涨,平均收益 12.13%。其中,能源相关的权益资产涨幅靠前,中概相关的则跌幅较大。


全球房地产:27 种房地产资产,整体涨幅明显。约 2/3 都获得了上涨。其中,加拿大、美国的房地产资产涨幅近 30%,反之,中国、泰国和德国房地产则受到冲击。


另类投资:17 种另类资产,平均涨幅 8.40%。其中,AIEQ 人工智能基金上涨近 20%。


全球货币:39 种货币,随着美元的升值,大部分在今年都出现了下跌。比特币是唯一的极端异常值,全年收益一度翻倍。


全球债券:与股票资产相反,全球 51 种债券资产,仅有不到 20% 的债券资产上涨,平均下跌 3.72%;中国国债涨幅靠前,发达国家债券跌幅较大。


商品带权益齐飞,货币与债券惭愧:截止 2021 年 12 月 27 日,统计的全球 287 个资产,在今年的平均收益为 8.39%,其中有171 个资产在今年获得了正收益,占比超过了半数。


2. 2021 年全球股票市场回顾


美股>A股>发达国家股市>新兴市场股市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 2021/12/27,全部收益为美元计价全收益)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 2021/12/27,全部收益为美元计价全收益)


3. 2021年发达国家回顾:经济恢复慢一拍,全年基本无收益


2020 年中国充分发挥体制的优势,率先从疫情中恢复。到了 2021 年初,经济遇到瓶颈,增速开始放缓。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整体节奏上比中国慢了一拍,2021 年上半年正处在快速复苏的的阶段,在夏天受德尔塔变异株冲击后,直到 Q3 才开始放缓;


高盈利增速下,美股普涨;A 股呈现明显的结构性行情,大盘股沪深 300 表现不佳,但创业板指和中证 500 指数收益仍旧不错,市场整体风格明显偏中小盘;


中美之外,发达国家股指表现平平无奇,而新兴市场在疫情的间歇性冲击下,整体来看基本上无收益。


看完了发达国家的情况,我们再详细看下美股今年的表现。


4. 2021 年美股回顾:上半年价值演绎,下半年成长恢复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供需错配大背景下,美股上半年的主题为再通胀交易,风格上价值跑赢成长、能源、工业、金融等传统行业领跑;市场预期经济快速复苏,美联储开始启动taper,美国国债长端利率上行,但短端不动,利差扩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长期国债表现不佳;


美股下半年的主题转向经济复苏增速放缓与滞胀,10 月中起加息预期飙升,美股短端利率开始抬升,长端触顶回落。美股成长风格王者回归。


2021 年整个宏观市场表现,我想你已经了然于心;下面我们来讲讲 2022 年的宏观经济的推演和结论。


三、2022 年全球宏观经济逻辑推演


1. 2022 年美国宏观经济推演:通胀高,放水多,就业低,货币政策覆水难收


a. 通胀高:CPI 破 6,美联储控通胀压力增大 

 

(数据来源:彭博)
(数据来源:彭博)


美国总统拜登,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话中表示道,“扭转通胀上涨,是他的首要任务”。据 Gallup的民调显示,45% 的民众认为通胀使自己的钱包严重缩水。考虑到民主党目前仅勉强控制参众两院,通胀问题在 2022 年底的中期选举前势必得到控制。所以,无论是客观现实,还是政治考量,通胀,都是目前美联储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


(数据来源:彭博)<br>
(数据来源:彭博)


相比疫情爆发前(24 个月前),供应链瓶颈下原材料与运费价格上涨,是美国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食品和能源以外年化增长率都超过 5%。


(数据来源:彭博)
(数据来源:彭博)


服务类通胀能否继续维持在高位,是接下来通胀能否维持在高位的关键。目前相比疫情前,能源食品以外主要服务类分项年化增长率在 2.5%-3% 之间,因此高通胀仍有一定的持续性,在供应链瓶颈问题解决前不会明显缓解。


b. 放水多:全球央行史无前例的资产负债表扩张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2021/10/10)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2021/10/10)


COVID-19 以来,全球再次进入大水漫灌模式。美国、欧洲为代表的央行,两年内总资产规模再次翻番,超过了过去 10 年的累计增长规模。


(数据来源:彭博)<br>
(数据来源:彭博)


美国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重已达历史高点。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若美 10 年期国债利率在 2024 年上升至 1.76%,并在 2025 年达到 2% 以上,则美国政府利息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会突破 1990 年海湾战争时期的历史高点。


美国不光受到高通胀和扩表的影响,疫情影响下,就业还尚未恢复。


c. 就业低:美国距离充分就业尚远 

 

(数据来源:彭博)
(数据来源:彭博)


根据 12 月初公布的 11 月非农就业报告,美国总非农就业人数缺口约 400 万人,其中服务部门缺口近 26 万人,与人接触最多的休闲与住宿分项缺口最大。供应链瓶颈问题推动运输仓储业就业人数已超过疫情前。

 

(数据来源:彭博)
(数据来源:彭博)


失业率虽然已基本下滑至疫情前水平,但大批劳动者退出劳动市场并没有统计到分母中。劳动者参与率远不及疫情前。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根据兴业证券的研究,尽管失业补助在 9 月初已停发,但仍有大量的美国人长期退出就业市场,或受疫情的影响暂时没有回到就业市场。


(数据来源:彭博)
(数据来源:彭博)


若考虑趋势项,即使未来每月非农新增就业 80 万人,也需要约 10 个月才能在非农就业人数这个维度上达到完全就业,对应时间点为 2022 年 Q4。


2. 2022 年美国宏观经济推演结论:美联储大概率将延续“急 taper,缓加息”的基调


通胀高,放水多,就业低的经济环境,导致美联储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边着急为控通胀而加息,一边担心加息后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不仅不利于美股以及投资者,还会影响充分就业目标的达成。美联储两大目标相互冲突,导致货币政策覆水难收。


在这种情况下,若 CPI 持续在 5% 以上,则美联储将以控通胀为主要目标,货币政策偏鹰;若CPI 有所回落,则美联储以充分就业为主要目标,货币政策偏鸽。


结论:


2022 年上半年,美联储政策基调将以控制通胀为主,通过加速taper和持续放鹰,抬升加息预期,打压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压制通胀;


2022 年下半年,若供应链问题好转,CPI 将出现下行趋势。政策上将分离 taper 和加息,打压加息预期。


说完美国的情况,我们再来推演下中国宏观经济情况。


3. 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推演:两缓一宽,明年 A 股或成“全村的希望”


这里“两缓一宽”指的是海外需求放缓、出口红利变缓和货币政策宽松。


a. 海外需求放缓:供应链瓶颈,消费需求回落 


(数据来源:彭博)<br>
(数据来源:彭博)


全球供应链问题,主要是由供需双方错配造成。一方面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商品生产者,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品需求方。这两年来,美联储疯狂印钱,美国政府疯狂发钱,直接刺激了需求方的消费需求。但与此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冲击复工复产、和运输成本上升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生产者无法承受海量的商品需求,从而造成了如今的供应链瓶颈。

 

(数据来源:圣路易斯美联储)
(数据来源:圣路易斯美联储)


值得庆幸的是,从源头上来看,2021年9月美国政府停止了“疫情补助”发放之后,居民的个人超额储蓄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消费需求的回落是大势所趋。不过目前来看,需求并没有释放完全,因此明年需求的回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若奥密克戎变异株严重性不及德尔塔,则美国与欧洲的开放边境还会带来一波新的需求释放。


目前数据显示,奥密克戎传染力强于德尔塔,但患者重症率不及德尔塔。科学家对其真正的危险性,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做出最终的结论。


我们认为,或许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将逐渐转好,全球供应链瓶颈问题或将在2022年底得到缓解。


b. 出口红利放缓:海外复工复产,降低国内依赖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虽然我们认为全球供应链瓶颈问题将在2022 年底得到缓解,全球贸易将逐渐畅通。但是,这对中国来说并非什么好消息。一方面,需求的减弱,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国内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疫情的好转,也将利好其他生产国的复工复产,从而降低了需求方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2021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的主要贡献因素,已经从价格转向了数量。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今年需求的暴增。如何应对 2022 年的局面、内需和内循环是否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撑?这也是摆在中国面前,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c. 货币政策宽松:疫情“动态清零”,政策“空间有余”


纵观世界现状,奥密克戎再次肆虐全球,美国、英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确诊人数再度飙升,复工复产的节奏再次被打乱。而这一次,使尽浑身解数的西方各国,再也无水可放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东方风景独好。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依然在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国家,中国或将成为全世界的希望。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当 11 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之后,中国央行立刻密集出台各项货币宽松政策,给实体经济注入强心剂:


12 月 6 日全面降准:中国央行宣布 12 月 15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0.5%,释放 1.2 万亿资金。


12 月 7 日定向降息: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0.25 个百分点。


12 月 20 日降低一年期 LPR: 时隔 19 个月,再次下调 1 年期 LPR 5BP,最新报 3.80%。


4. 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推演结论:经济景气度回升,货币政策“弹药”充裕


从经济周期来看,中国领先世界一步,已经提前度过了疫情压力、快速恢复,和增速放缓的过程。目前来看,2022 年对中国来说,或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结论:


宏观数据反映,虽然经济仍在下行趋势,但经济景气程度整体稍显回升。11 月份制造业PMI超预期,重回荣枯线之上;工业增加值也正在逐步企稳,11 月同比增长 3.5%。中国经济有逐步企稳的迹象,业绩增长的企业有较高的成长空间。


在此次疫情处理中,中国并未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现在利率下降空间仍然非常大,为刺激经济保留了很多“弹药”。我们认为,在美联储正式加息前,若全球通胀得以控制,中国将推出更多的经济刺激方案。


中美经济推演我们都说完了,为更好把控明年投资方向,你还有必要了解“全球宏观经济情况”,下面我们就对全球宏观经济作简要推演。


5. 2022 年全球宏观经济推演:经济放缓,盈利尚可,疫情可控


a. 经济放缓:2022 年全球GDP预料降低

 

(数据来源:彭博)
(数据来源:彭博)


2020 年开始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给当年的经济砸出了一个深坑。随之 2021 年,在全球放水的大环境下,GDP 预期增速普遍偏高,全球上演“欣欣向荣”的景象。到了 2022 年,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即将进入了反弹触顶的阶段,放水的刺激将无法持续。所以目前普遍预期,2022 年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复苏将放缓,GDP 的增速相较 2021 年,将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降低。


b. 盈利尚可:增速将放缓,但仍将创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FactSet)
(数据来源:FactSet)


对于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华尔街分析师一致预期认为,虽然盈利增速将放缓,但仍将创历史新高。若 2021 年 Q4 的时机盈利增长与目前分析的一致,那么他们预计,2022 年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将达到 8.23%。


考虑到,在过去 25 年里面,华尔街分析师在年末时,对下一年的盈利预期相比实际盈利平均高估7.2%。排除因特殊事件导致严重高估的三年(2001 年高估 36%;2008 年高估 43%;2009 年高估28%),平均高估幅度仍有3.3%。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 2022 年全年预期盈利增幅4.67%,这与美国 GDP 预期增长相近。虽有放缓,但增速尚可。


对于股票资产来说,合理的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值,它与企业的长期盈利增速息息相关。一个合理的股票估值,与企业未来长期盈利增长是成正比的。假如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长期向好,盈利增速持续攀升,那么获得一个高估值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也解释了美股近十年的大牛市,即使美股的估值年年新高,但是股价依然可以连续向上。


一句话总结:市场利率只是外部刺激,盈利增长才是股价的内部核心。


c. 疫情可控:反复不定但整体可控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


经济要抓,疫情更要防。反复不定的变异和爆发,随时牵扯着全球经济的命脉与未来。就目前而言,最新的奥密克戎新毒株正在全球传播,尤其是欧洲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仅英法德三国,每百万人口中滚动 7 天平均新增确诊病例达到了 600 人以上,均大幅超过前几波疫情峰值。这一波疫情,欧洲成为了震中。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


新毒株虽然传播迅猛,但是就目前数据来看,重症率并不算高,与世卫组织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就震中心的德国、法国和英国这几个国家来看,新增重症人数,都没有超过上一波的德尔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疫情虽然反复不定,但整体上是可控的,还未出现全球失控的悲惨现象。


但是,如果 Covid-19 病毒再次出现大的变异,传染性和重症率同时大幅提升,全球出现了失控的局面。那么一切的逻辑恐全部颠覆。届时,疫情防控最严、仍然坚守「动态清零」的中国,或将成为全球的最大受益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


6. 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推演结论:新冠影响减弱,经济恢复常态


2021 年,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在2022年将完成复苏并恢复常态。


结论:


2022 年,疫情影响减弱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死率已从最高时期的28.3%降至 1.6%的水平,叠加疫苗接种比例的不断上升,我们认为 2022 年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影响将大幅减弱。 


2022 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根据 IMF的预测,2022 年全球名义 GDP 约为 102.4 万亿美元,较 2019 年的三年年均增速将达到 5.4%。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 GDP 的同比增速为4.9%,高于 2011-2020 年历年增速。虽然基数效应和疫情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但是我们认为 2022 年全球经济仍将继续复苏,前景较为乐观。 


现在,对今年和明年的局势,相比你已经很清楚了;最后的投资展望,你一定要再反复看几遍。


四、2022 年全球资产投资展望


美股


核心结论:


2022 年,美股指数大牛市恐不再有。整体来看,全年将分为上下半年两个部分。上半年以宽振幅为主,波动将大大增加,或许出现 20%+ 的急速下跌,导火索可能是欧洲或者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下半年,整体将趋于稳定,尤其在第四季度中期选举的时间窗口,将恢复到继续上涨的趋势。


具体理由:


1. 2022 年至少在上半年,美联储的目标重心转为控通胀,将进入“持续放鹰”阶段;


2. 美联储点阵图显示 2022 年将加息 3 次,加速 taper 已成定局;考虑到充分就业目标仍还遥远,美联储实际的加息次数或低于目前预期;


3. 美国公司盈利增速放缓,绝对估值较高,但相对估值仍在合理范围,有较强盈利支撑的科技股龙头仍是首选;


4. 若疫情逐渐消退好转,则经济重启板块将迎来一波行情;同时,那些前期爆炒的,高估值的,无法持续增长的成长股和周期股,或面临较大的回调风险。


美债


核心结论:


2022 年,我们预计,长期国债下行空间不大。无论是相比去年,还是相比其他资产,都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具体理由:


1. 加息预期驱动之下,明年上半年美债收益率曲线将呈现短端抬升,但长端上行空间不大的态势,整体收益率曲线扁平化;


2. 美股波动加剧,风险增加;若美股出现了明显下跌,美债的避险属性将得以凸显;


3. 一旦加息预期得到打压,则可能出现短端与长端利率同时下行,美债将出现阶段性上涨行情。


港股


核心结论:


仍存在惯性下跌的可能,但整体上下跌空间有限;第二季度开始将逐渐好转,2022年港股或迎来一波估值修复的上涨。


具体理由:


1. 宏观上看:美联储加速 taper 的前提下,明年上半年加息预期比较高,港股市场首当其冲;若美股继续维持这种不确定性的震荡,港股市场恐继续杀跌;


2. 政策上看:在立法会和特区特首换届选举之后,陆港关系更加紧密,香港大概率在2022年恢复通关。另外,回归 25 周年,中央或出台大湾区惠港政策,进一步提振港股信心;


3. 估值上看:2021 年港股遭遇了盈利和估值的双杀,全年行情惨淡;目前恒生指数市盈率在11 左右,历史分位点 68%,仍存在继续杀跌的可能,但整体来看下跌空间有限。


4. 结构上看:景气度回暖带来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上升逻辑,CPI 上行带来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复苏逻辑,困境反转带来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反弹逻辑。


中概股


核心结论:


2022 年,政策环境或趋于放宽,自身业绩优秀,公司运营良好,有较强护城河的中概股,将具备长期配置机会。


具体理由:


1. 全球地缘关系复杂紧张,短期难见好转的迹象,在美中概股回归香港仍是大势所趋;中国经济整体机会较大,中概股也同样受益;


2. 2021 年海外中概股的杀跌。2022 年,那些业绩增长良好、合规、具备高性价比的中概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3. 中概互联板块从 2021 年 Q1 大幅调整至今,市盈率、市净率均处于历史较低区间,估值吸引力显著,配置性价比较高。


大宗商品


核心结论:


2022 年,如果疫情发展不变得更加恶劣,大宗商品牛市大概率将终结,谨防相关资产的回调风险。


具体理由:


1. 2021 年年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放弃了“通胀暂时论”。这标志着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决心已非常明确;


2. 如果疫情不变得更加恶劣,通胀将得到抑制,国际贸易将畅通,物价上涨得到好转,大宗商品的牛市也将终结。


五、写在最后


回顾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中概的腰斩煎熬,感受了元宇宙概念的巨大爆发;或许,你在年初觉得自己是超级股神,年中怀疑自己是韭菜;直至年底你只想销声匿迹,但无论如何,这一年,你一定感慨万千,收获良多。这一切,也都将留给过去的 2021 。


最后,我们知道,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或许最疯狂的时代已经过去。潮水退去,请勿裸泳。未来终将光明,道路或许曲折,我们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