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杨亦静,原文标题:《江西人期待很久了:“高铁环赣”成往事,经济“小透明”魔咒待解》,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2月10日,修建了近5年的赣深高铁正式开通,江西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由于高铁开通迟缓,几年前,这座曾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中部省份身份尤其尴尬,被贴上了“阿卡林省(没有存在感)”的标签。
近几年,江西省一直在通过各环节摆脱“环江西”的怪圈。
在建党100年之际,曾经的中央苏区连接上了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列车。未来,江西能否乘上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
一、破除“环江西高铁”
2021年12月10日9时整,G2197次和G4640次列车分别从赣州西站和深圳北站开出,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赣深高铁北起江西省赣州市,途经广东省的河源、惠州、东莞三市,终至深圳,正线全长436.37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内134.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一条赣深线,串起了曾经的革命老区赣州和粤港澳大湾区GDP龙头深圳,从此两地的时空距离仅为2小时。赣州人民对这条线路可谓期盼已久,早在线路修通前一年,赣深线途经的赣州定南县就打出了“深圳北五环”的“广告”。
而这条高铁的开通,也彻底让“环江西”高铁成为历史,国家高铁网络“八纵八横”之一的京港(台)通道的江西段中,除了南昌通往九江的100多公里外,都已提速至350公里/小时。
过去多年间,“环江西”一直是网友热衷玩的梗,“环江西高铁带”、“环江西万亿城市俱乐部”、“环江西双一流大学”等等,仿佛坐实了江西发展的后进地位。
知乎上,有来自江西的网友称南昌为“古时南方昌盛之地,现时难以昌盛之地”。自嘲的背后,是身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的江西人,对时下处境的不甘。
历史上的江西,学风鼎盛、经济富足,有过“朝士半江西”的盛况。受惠于“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的优越地理环境,江西省历代文人雅士频出,经济也处于全国前列。但近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江西发展急转直下。
交通方面,在铁路出现之前,江西依靠水文的丰富性,漕运系统格外发达。但自清朝后期,通往海外的口岸逐一开放,工业革命影响到中国,火车代替漕运成为商业主流运送方式。清代末年修建铁路时,粤汉铁路(现在的京广铁路)改道去了湖南,此后江西失去了交通上的优势。
直到近百年后的1996年,京九铁路才得以全线通车,江西终于进入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中。近些年,国内开始布局高铁线路,江西也慢了半拍,周边的京广高铁、杭深高铁将江西围起一个圈,也成为近年来江西屡屡被调侃的原因。
2014年,南昌通往杭州的杭长高速铁路杭昌段正式开通,江西有了通往外省的高铁。
此后7年间,江西先后开通合福高铁、沪昆高铁、昌赣高铁、武九高铁等线路。2019年12月26日,昌吉赣高铁开通运营,江西省唯一不通高铁的吉安市迈入了高铁时代,至此全省的11个地级市都通了高铁。原本因没有高铁而处境尴尬的江西,成为全国继福建、安徽、江苏之后第4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截至2021年年初,江西250公里/小时及以上速度的铁路里程达到1329公里。按照江西省“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江西省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通车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
二、GDP超陕西位居全国第14
除了交通上的逆袭,经济上也在努力增长。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全省GDP为11583.8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到了2020年,江西GDP已达到25691.5亿元。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万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世界银行标准,图1)。
数据来源:江西省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新财富整理
从2013年到2020年的7年间,江西的GDP从全国第19名跃居到第15名,先后反超广西、辽宁、天津等省(市)。2021年前三季度,江西的GDP为21601亿元,超过陕西成为全国第14名,首次实现前三季度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的增速同样体现在工业上。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营收为84.18万亿元,2020年为106.14万亿元,增幅为26.1%,而同一时间,江西省规模总营收从2011年的18580.3亿元上涨到2020年的37909.2亿元,增幅达104%,增幅远超全国水平。
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的数据来看,江西省正在努力摆脱“环江西”经济现象。
江西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未来5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要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GDP年均增长达到7%左右,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向4万亿元迈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并力争全省发展态势和成效达全国一流。
三、江西GDP靠谁带?
与沿海地区各城市百花齐放的情况不同,中部地区往往都如众星捧月般将省会城市捧成“门面担当”,但南昌却似乎成不了江西的火车头。
近日,《南昌日报》头版发布文章,直指南昌在全国存在感弱、中部地区影响力弱、在全省带动力弱的问题。“南昌发展首位度不高”,似乎成了江西没有拿得出手城市的重要原因。
2020年,南昌GDP为574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十三五”期间的5年内,其GDP上涨区间增幅达43.6%,年均增长约8.7%。2021年前三季度,南昌GDP为4855.47亿元,同比增长10.1%。
虽然与自身相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但放眼中部乃至全国,南昌就出现了不进则退,甚至不快进则退的情况。
2020年,南昌GDP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36位,全市GDP占全省比例为22.36%,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0位。
数据显示,南昌常住人口为625.5万人,市域面积达7195平方千米。在辖域面积为16.69万平方千米的江西省,省会面积占比仅4.31%,是中部6省中最少的。
人口和面积小于其他省会,经济实力也不如隔壁省会,南昌的带动能力,让人诟病颇多。曾被赞“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豫章故郡,近些年难以摘掉“中部最弱省会”标签。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十强省会城市分别为: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西安。由此可见,江西周边除了福建福州外,其他省会全部位列全国前十。
除了沿海强省外,武汉2014年GDP就已突破万亿大关,作为中部唯一副省级城市,拥有着与沿海省份明星城市PK的能力。长沙、郑州、合肥三省会近几年各自发挥自身优势,都已跻身万亿俱乐部。长沙不仅仅是拥有网红奶茶的旅游城市,更是我国工程机械之都,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郑州则借助富士康落地,充分发展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GDP排名也从2010年的全国地级市第20名晋级到第12名。
曾经,合肥和南昌总被放在一起,作为弱省会的代表,但这几年,借助政府主导融资的方式,合肥引进京东方、蔚来等企业发展新兴产业,2020年以10045.7亿元的GDP加入万亿俱乐部,成为逆袭的黑马。与周边几个省会对比之下,南昌实力愈发显弱,形成周边强邻环伺的情况。
与同属中部的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虽然GDP总值排名第5,但10年来增幅却处于第3位,增速居前。2010年到2020年,中部6省GDP涨幅分别为安徽省215.4%,湖北省174.9%,江西省171.8%,湖南省162.7%,河南省138.2%,山西省94.2%。
再看6省省会城市最近10年的GDP增速,南昌仅排在第5位。2010年到2020年GDP增幅分别为合肥271.8%,郑州197%,武汉180%,长沙167%,南昌161.1%,太原133%。
对比可知,中部5个省会GDP增幅均跑赢全省水平,起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即使是整体经济实力最弱的山西省,省会太原的带动能力也十分明显。
而南昌却是被拉动的对象。上述计算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江西省GDP增幅为171.8%,南昌市增幅为161.1%,增速不及全省水平,说明其他地级市贡献了更大力量。
对此,江西省政府也很着急,“十四五”规划中特地写明要发展“大南昌都市圈”,联动周边城市,到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GDP需要占到全省53%以上。
由于省会南昌“带不动”,本省其他城市缺乏向心力,纷纷被他省强市吸引。赣西北的九江在“大武汉”都市圈辐射范围内,赣东北的上饶城区到杭州仅有200公里,赣西的萍乡、新余与湖南联系紧密,赣南的赣州搭上了大湾区的快车。
常有人说,江西各市发展均衡,因此省会优势不明显,那再来看一下全省11个地级市的GDP及财政收入情况。
作为省会城市的南昌,依然是全省GDP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赣州和九江两座城市,都达到了3000亿级,此外,宜春、上饶、吉安、抚州、新余几市都到达千亿级别,只有鹰潭、萍乡和景德镇三个面积较小的城市GDP尚未过千亿。
江西省的其他10个地级市中,10年来GDP增幅超200%的共有四个城市,按涨幅排名分别为赣州、宜春、九江、吉安,增速均超过200%,四市也是全省GDP第一方阵,带动作用明显。
四、南昌靠什么翻身?
GDP增速低于全省水平,南昌是否真是“难昌”?
城市发展依托产业带动,其实南昌并非没有优势产业。
回顾历史,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等都诞生于此,在过去数十年中,南昌都作为工业建设重镇,先后布局了洪都航空、江铃汽车、南昌钢铁等多家大企业。
改革开放后,南昌市从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进行转化,第二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航空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南昌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与1978年比,年均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是2000年的26.8倍,年均增长21.3%。
近几年,江西主要优势产业集中在航空、汽车、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领域。
南昌造飞机的历史还在延续,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继续做强南昌“航空城”。由南昌飞机制造厂发展而来的洪都航空,成立70年来先后研制生产了5大系列20多种型号飞机,交付飞机5000余架,是波音、空客、GE等企业供应商。2017年我国首次研发成功的大飞机C919,洪都航空是其前机身、中后机身的唯一供应商,工作量占机身制造的25%。同时南昌还拥有全国第二大的航空产业园——南昌航空工业城。
此外,汽车是南昌市目前的最大支柱产业,2019年产值已达1259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128家。南昌的江铃汽车(JMC)是当地龙头企业,也是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2020年公司营收达到331亿元,在国内卡车界占据一席之地。但近几年,传统汽车制造已经在向智能化转变,南昌也开始摸索新能源汽车领域。
除了重工业,南昌还有食品这个传统优势产业。资料显示,食品是南昌首个千亿级产业,2014年就已突破千亿,目前共有两家上市公司,正邦科技(002157)和煌上煌(002695),2020年全年总营收分别为491亿元和24.4亿元。
老牌工业已成为经济存量,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做加法,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是南昌近几年一直在考虑的事情,南昌急需龙头产业作为经济崛起的密码。
2020年,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收入为7346.9亿元,较上年增长5.5%,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行业达到17个;利润总额达444.9亿元,增长26.3%。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高于全国规工增加值2.8%的数据。
按照2019年江西省“2+6+N”产业发展计划,江西省希望在2023年之前,打造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该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2万亿元。截至“十三五”末,全省相关规上企业总数为1160家,完成营收5253.5亿元,近5年一直保持在年均18%以上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排名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
但即使有这样的成绩,距离1.2万亿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江西省将京九铁路沿线规划为电子信息产业带,其中,南昌和吉安两城市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区”。
全省电子产业C位南昌这几年在铆足劲打造“南昌光谷”。数据显示,南昌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73.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09.8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83.6%,连续8年实现30%以上高速增长;2021年1-5月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67.17亿元,同比增长47.5%。
截至2021年年初,南昌市电子信息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龙头企业包括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等。A股上市企业4家,包括联创光电(600363)、泰豪科技(600590)、联创电子(002036)、日月明(300906)。
电子信息产业中,南昌的主要发力点在LED和移动智能终端。
目前,南昌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已形成以液态镜头、摄像模组、触摸屏、主板贴片、受话器、耳机、芯片封装和整机生产的移动通讯终端完整产业链,可实现90%以上的手机零部件本地化配套。LED产业拥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在硅衬底技术方面全球领先,形成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这两年,南昌又把主要目标瞄准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另一个细分领域——虚拟现实(VR)。
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各省都使出浑身解数布置花车,恨不能把所有让省里出圈的家伙什悉数装饰上去。
江西没选历史、没选农业,放上了一座LED井冈山和两个大大的字母——“VR”。
在人们眼中,发展稍微滞后的南昌,与先进的VR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眼看乌镇借助互联网、贵阳借助数字化纷纷出圈后,南昌将VR定为自身发展电子信息的未来之星。
南昌从2016年开始布置VR产业,先打造了国内首个VR产业基地,又联手众多重点高校进行规划布局。2019年8月,南昌市正式提出,到2023年要将自己打造成产值破千亿元的“世界级VR中心”。
根据南昌市政府对外发布的信息,目前全市VR企业超250家,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达234亿元。南昌也成为了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会址。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VR产业呈现“一超多强”的情况,北京拥有20余家先进VR企业领跑全国,江西在这几年的发力下,也跻身国内第二梯队。
在“十四五”规划中,南昌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全省核心龙头地位更加突出,并定下了到2025年GDP达8200亿元的目标,尚未将自己划入万亿俱乐部的行列。
VR领域不同于传统电子制造业,需要大量技术研发高端人才,缺少科创基因、高校科研资源相对匮乏的南昌,想要借助VR实现翻身,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五、吉安:“反虹吸”赣商
在全省的规划中,吉安是江西省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的第二位,仅次于省会南昌。
吉安坐落于江西省中西部,是江西省面积第二大的城市,共2.53万平方公里,辖2区10县1市,而下辖的唯一一市正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
虽然拥有红色圣地,但吉安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跟大学同学说我是江西吉安的,人家问我老家是不是产茶叶。”在谈论江西没存在感的话题下,有吉安老表现身说法,对“家乡吉安作为地级市没隔壁省一个县(安吉)出名”一事表示无奈。
吉安在国内知名度低,2020年的GDP也仅排在江西省第6名,为何能获得这项重要任务?
此前,吉安市工信局副局长陈晓花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曾表示,本世纪初,吉安开始瞄准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承接来自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的企业。
2008年,吉安率先提出打造“吉泰走廊”,并获批成为江西首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6年起,吉安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
产业转移,是吉安发展电子信息的主要路径。
目前,已经跻身百亿市值企业行列的合力泰、立讯、木林森等,都是吉安市早年间从广东省请回来的。此外,还有从深圳来的宏瑞兴、航盛电子,从东莞来的生益电子、红板科技,从上海来的南亚新材……通过引凤入巢,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总营收连续7年以百亿量级增加,2020年达到1706.6亿元,占吉安全市规模工业营收的46.8%,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超过了湖南全省的电子产业营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吉安从外省请来的合力泰、木林森、航盛电子、宏瑞兴等部分企业,创始人都是江西籍,属于赣商回乡。
木林森的创始人孙清焕是宜春人,1992年毕业后到广东就业。1997年创立于中山的木林森,从一家小工厂发展壮大为LED封装王牌企业。2002年木林森入驻井冈山经开区,2014年正式注册成立吉安市木林森光电有限公司。2020年,木林森在吉安加大投资,布局了LED全产业链项目。孙清焕曾于2016年到2021年共6次入围新财富500富人榜,2021年以121.3亿元的财富位列368名。
图4:孙清焕连续6年入围新财富500富人榜 数据来源:新财富500富人榜
合力泰的文开福也有类似路径。1994年,他离开家乡吉安泰和县来到广东,经过10年打拼,创建了合力泰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同年,文开福回到家乡泰和,投资3亿元创建了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文开福曾以67.8亿元位列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第479名。
杨洪是吉安永丰县人,同样发迹于深圳。1993年创立深圳航盛电子公司,目前是销售额突破50亿元的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杨洪在吉安永丰投资2000万元创建永丰航盛公司,2009年又回吉安成立公司。
根据2019年深圳外来人口租房数据统计,深圳外来建设者(除去广东省)户籍所在地TOP5省份,分别是湖南(21.76%)、广西(14.38%)、江西(13.05%)、湖北(12.62%)、四川(6.73%)。江西人南下深圳打工、创业,是本地人才出走的一条主要路径,其中成功的也不在少数。
虽然他们都是江西人,但自古“重利轻离别”的企业家,并非仅靠感情用事,吉安有哪些利好政策让赣商用脚投票?
“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是吉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秘诀,意思是企业的总部或注册地在不在吉安,没有关系,只要将项目落在这里就好。
同时,出台扶持相关企业的“特惠八条”,在用地、重资产建设、设备、搬迁、物流补贴、流动资金、创新发展、上市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吉安市建立了精准帮扶机制,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还发动了市领导和牵头部门专门解决企业难题。
数据显示,2021年1-9月,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1297.1亿元,增幅23.7%,年内预计将突破1800亿元。目前吉安市集聚电子信息企业达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74家。
资本市场方面,2019年8月,海能实业(300787)敲响深交所开市宝钟。这家吉安本土培养的电子信息企业,打响了吉安企业在A股上市的“第一枪”。财报显示,2020年,海能实业营收达15.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7.34%,目前市值已超过40亿元。
除海能实业、明辉光电科技分别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外,邦力达科技、联创电缆科技、浩瀚数字科技、东南光电等4家电子信息企业相继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鑫力华数码、耐亿电子等21家电子信息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六、赣州:扛起有色产业大旗
本次赣深高铁的开通,让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州,获得了不少流量。这座位于江西省南部,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900万的城市,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下辖3个区、13个县及2个县级市。
赣州为自己写的slogan是“共和国摇篮”,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央苏区所在地,大名鼎鼎的瑞金就坐落于此。虽然赣州面积占据全省1/4,发展却十分滞后,此前,在江西省21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赣州就占了8个。
一方面,赣州的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的80.98%,四面环山的地形下,由于铁路修建较为迟缓,导致封闭的地理环境阻碍了经济的外向联系,作为江西省的“南大门”,其与广东省的交流被九连山脉和大庾岭挡住,一直处于“关门”的状态。
另一方面,赣州资源禀赋较差,产业结构单一。虽然赣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早些年民间存在私自开采的情况,同时受制于技术问题,许多资源廉价卖出,没有形成产业链,仅依靠基础的开采和简单的冶炼来拉动经济。
据统计,2011年,赣州市人均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61%,人均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58%。按当时国家的贫困线标准,赣州贫困人口多达2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近1/4。
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赣南地区若干民生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提升目标,并提出到2020年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同时,江西省提出建设赣州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革命老区赣州的建设,提升到了国家层面。
受益于种种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十三五”期间,赣州实现GDP增速全省五连冠,2020年,赣州GDP排在全省第2位,仅次于南昌。曾经积贫积弱的革命老区,也进入了全国百强城市,排在第66位。
然而,在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赣州目前还存在不少短板:一是缺少大支柱产业,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品牌,三是赣州高校不多、缺少人才。同时,赣州市的人均GDP依然不高,2020年的数据为40638元,在江西排倒数第2名。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9年底,赣州当地户籍人口为983.07万人,但常住人口只有870.8万,人口净流出超百万。据新财富整理发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赣州人口超897万人,相比10年前的六普数据,增长了60.1万人,人口总体呈现回流的现象,是江西省地级市中为数不多人口回流的城市。
而在支柱产业方面,赣州也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千沟万壑的地形,并非只有劣势,赣州的山上有世界闻名的赣南脐橙,山下还藏着矿产,江西省正在努力将现有资源变为“富矿”。
在“十四五”规划中,有色金属也被江西写入了万亿级产业方略。资料显示,江西共有139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其中储量排名全国前10的有83种,居全国首位的有钨、钽、铷等10种,有色金属目前是省内第一大产业。
赣州是江西有色金属最丰富的地区,有着全世界60%的黑钨、70%的中重稀土,赣州的钨、稀土产业营业收入在2020年占全省营业收入的53%。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新能源行业爆发下,稀土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资源。
稀土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与北方内蒙古包头地区的轻稀土不同,赣州的稀土主要为中重稀土。
稀土之所以炙手可热,是因为它是当今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用以制造手机、电脑、汽车,还能在飞机、坦克、火箭、导弹等军工领域派上用场。
而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同时在全世界的稀土占有量达60%。
早年间,稀土生产门槛低、缺少监管,民间出现不计其数的非法盗采,国内稀土行业十分混乱,大量稀土以“白菜价”卖到国外,十分可惜。
2016年10月,稀土行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所有稀土产业要整合进六大稀土集团——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而这个南方稀土集团就坐落于赣州。
据悉,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是江西省稀土的唯一合法采矿权人,拥有56宗稀土采矿权证,占全国南方离子型稀土采矿权证的67%,掌握全国一半以上的离子型稀土配额生产量和稀土氧化物供应量,位居南方稀土第一位。
未来,借助稀土行业,赣州又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七、金融力处全国中下水平
除了产业发展影响地区经济实力外,金融资源的占有、地区之间的资金流动,也同样影响着一方的GDP和财政增长,江西省的金融实力能否匹配其经济实力?
2021年8月,江西省政府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江西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一连提出了数个“力争”,江西资本市场亟待快速发展。
《措施》要求,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0家左右,到2025年末,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135家,A股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左右。同时,力争每个设区市境内上市公司超过3家,“2+6+N”产业实现上市公司全覆盖。
那么目前江西省上市公司是什么样的情况?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12月21日,江西省上市企业共有80家,其中A股65家,港股13家,中概股2家。
新财富整理发现,江西省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企业共有78家,数量位居全国31个省份的第17位,中部6省的第5名。
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明确,“2”个万亿级产业为电子信息和有色金属,“6”个五千亿级的是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纺织、食品、汽车,而“N”个千亿级产业则主要指航空、中医药、移动物联网、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VR)、节能环保等。
那现有的上市企业,是否已覆盖“2+6+N”产业?
新财富整理发现,江西省在A股上市的65家企业,业务涵盖了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基本涵盖规划中的“2+6”八大产业,但千亿级的新兴产业中,则缺少移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相关产业的上市企业。
截至2021年12月21日收盘,江西A股上市65家公司的总市值约为8821.4亿元,其中,市值最高的是赣锋锂业,达到1857.1亿元,其次是江西铜业,为616.6亿元,第三是孚能电池的371.3亿元。同时,港股上市13家公司总市值约为2990.3亿元。
按江西省“到2025年,培育市值1000亿元以上上市公司3家、500亿元以上6家、200亿-500亿元15家”的目标,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
新财富梳理发现,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中,上市公司最多的是南昌市,共有30家,占全省的比例为37.5%,其他各市的上市企业数量都在个位数。按现有数据,目前已完成《措施》中的“力争每个设区市境内上市公司超过3家”的目标。
2020年,全国GDP为1013567亿元,其中金融业贡献了83618亿元,占比8.25%。江西省的金融业GDP为1808.63亿元,占全部GDP比重为7.04%,比全国低1.2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新财富通过对比发现,虽然江西省的金融业对GDP贡献率较低,较全国发达省(市)落后,但在中部6省中,贡献率却是最高的,其在金融方面具备一定潜力(表9)。
在最新出炉的新财富与证券时报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21年中国内地省份金融竞争力排行榜》上,江西省在内地31省中位居第15名,较去年排名前进4位,为全国排名增长第二的省份。同处中部的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四省也处于全国第10-15名的区间中,可见在金融力方面江西与几省份的差距小于GDP总量的差距。
然而,在更聚焦城市的《2020年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中,南昌市排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第20位,为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江西省的计划是,到2025年,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8%;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明显提升,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全国占比与全省GDP全国占比基本匹配;“金融赣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地方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3.5万亿元以上。
再看江西民间金融发展水平。数据显示,江西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2.34%,低于江西省在经济、人口方面的全国占比。同时,在历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公司总部设在江西的富人上榜率较低,民营经济活力不足。近3年来,每年仅有赣锋锂业的李良彬和正邦科技的林印孙两人上榜。
图6:2019-2021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江西富人上榜情况 数据来源:新财富500富人榜
较之“十二五”末期,江西省的金融业已经有了不俗成绩,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金融市场体量偏小,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金融控股集团,消费金融、公募基金等金融业态匮乏等问题,都是江西省需要解决的。
2021年10月,1989年出生的清华博士谢淘,当选为新余市分宜县县长。据媒体报道,作为江西人,他从清华毕业后,选择了回家乡做选调生,从基层做起,为江西发展做贡献。2021年,他说的一段话在B站上引发关注:“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
如今,江西的老少边穷地区已经实现了脱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高铁落成,也有更多赣商回巢,能否顺利抓住机会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江西能否实现崛起、重塑辉煌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杨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