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立陶宛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注定遭到失败。”出于错误的言行,立陶宛的经贸已经遭受巨大损失,开始频繁向欧盟“呼救”。27日,立陶宛总统与欧盟官员会会晤,呼吁欧方迅速行动,解决有关中国针对立陶宛行为问题;欧洲地区所谓“福尔摩沙俱乐部”也在之前呼吁欧盟尽快采取行动支持立陶宛。当前欧盟对台政策到底如何?与美国对台逻辑是否一致?立陶宛风波对中欧关系到底有何影响?如何防止可能由立陶宛引发的破窗效应?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eda)27日会见了欧盟委员会委员辛克维丘斯(Virginijus Sinkevičius),讨论了绿色协议和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
核心提要:1. 近期,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公认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刻意制造“一中一台”的事实。而欧盟则认为立陶宛允许台设立代表处并未违反一个中国政策。2. 对于欧盟来说,经济利益和技术合作是影响对台关系的首要因素,欧盟国家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与德、法等西欧大国相比,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较少,同时这些国家也认为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对其安全至关重要,所以伴随着与中国关系的降温,中东欧各国正在加强与台湾的联系。3. 欧洲议会在对华政策上扮演着“白脸”角色,是欧盟内部支持台湾的主要力量。由于较低的政策风险、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台湾当局的长期经营,欧洲议会经常搞“台湾动作”。但相比于美国,欧洲在台湾议题上并无战略利益,所以往往重视“价值观”外交。4.许多国际观察家声称现在可能也是台湾接受国际承认的“冰岛时刻”。对此,专家分析提醒,面对主权权益受损情况,我国应把负面影响控制在中立关系双边层面,追寻经贸关系外,新的中欧关系“抓手”。加强与德国、法国等欧盟重要成员国的沟通,极力维护好中欧关系正常发展大局。
▎受中国和白俄罗斯的货物损失的影响,立陶宛港口转运量腰斩立陶宛,一个不到300万人口的波罗的海国家,今年以来,对华恶意不断。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11月21日,外交部发布声明,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使立陶宛成为目前与中国建交的180个国家中唯一一个外交关系为代办级的国家。
对此,欧盟外交政策发言人回应,自立方决定允许台当局设“代表处”起,立陶宛就面临着“来自中国持续胁迫措施”,欧盟不认为立陶宛在台设立代表处(而不是大使馆或领事馆)违反欧盟的一个中国政策,欧盟一直与立陶宛站在一起。欧盟此前也警告称,如果中立关系恶化,将影响中欧关系。“立陶宛事件”真的会成为中欧政治关系中的“易燃物”,引发中欧关系的“熊熊烈火”?
台湾立陶宛走近的的利益底色:经济利益和技术合作
▎2020年底,台积电的等效晶圆产能是每月271.9万片,仅次于三星排全球第二。台积电被称为“护岛神山” 图源:路透社当前欧洲对台政策到底如何?还是以经济和科技合作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降低,台湾当局领导人开始注意到对美关系的局限,扩大与欧共体的交往;80 年代,台湾经济的起飞也引起了欧洲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台湾与欧盟主要国家,如英、法、德、荷等国的贸易都大幅增加。“台欧”经贸关系的深化客观上为双方在其他领域扩展关系奠定了物质基础。1988年,欧洲商务协会在台北成立,这成了双方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从1990年开始,通过相互承认商标优先权、台与多国签署避免双重课税协议、欧盟在台北正式成立贸易代表处(2003年)、欧盟提出与台谈判(2015年)等举措,台欧经贸增长超688%。
▎《饮食男女》中朱家倩计划调到阿姆斯特丹工作就是基于上述背景
欧洲很清楚地意识到,有约2400万人口的台湾是一个大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地区,台湾是欧盟第十四大贸易伙伴,台欧贸易逐年上升。2021年前三季度,台湾向欧洲出口金额为924亿美元,次于美国和中国大陆及香港,年增长率为32.85%,其中出口的产品以信息通信和电子产品为主,占比总出口的八成左右。
▎2021年1-9月,台湾对主要地区的外销订单从2003年起,台湾对欧外销的信息通信和电子产品订单金额大幅上升。今年10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了第一份专门针对台湾地区所发布的立场文件——“台湾欧盟政治关系与合作决议”(不具备法律效益),其中多次提到技术合作,特别是电动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半导体、5G 芯片。欧盟表示,自己这方面存在一定脆弱性,需要绿色数字转型。欧盟认为台湾拥有高科技产业基地,可为其提供许多经济和科学合作机会。
▎1984-2020年,台湾对欧洲外销货品订单金额台湾仅台积电就占全球先进芯片产量的50%以上。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等人认为,“台湾是实现欧洲芯片法目标的重要伙伴”。欧洲寻求增加在整个芯片价值链中的份额,据外媒8月10日报道,受德国邀请,台积电计划在欧洲建设芯片代工厂。此前,台湾也在欧洲部署了一些重大投资项目,比如,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捷克共和国经营一家工厂。
▎台积电分布及量产时间但相比于台湾,中国大陆是个更大的市场,2020年,中国大陆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国,贸易额高达42164亿美元。在此情况下,欧盟各国是如何做出抉择的呢?德、法等西欧大国依赖中国大陆贸易,不会理会美国的减少与中国大陆接触的要求。但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较少,同时这些国家也认为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对保障其安全至关重要,所以伴随着与中国大陆关系的降温,中欧和东欧各国正在加强与台湾的联系。
▎2021年12月16日,蔡英文在与法国议员的对话中表示,希望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取得进展 图源:美联社
整体来说,"台欧"关系近年来在经贸领域发展迅速,且台当局正试图以不断累积的经济实力为筹码,通过经贸关系的 “外溢效应”推动对欧 “实质关系”的发展。但对欧盟来说,经济和商业利益还是影响对台关系的首要因素,欧盟国家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台湾与欧洲的价值观宣称:“亲台”的欧洲议会是什么来头?在台欧问题上,还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便是欧洲议会。欧洲议会的挑衅行为一直在给中欧对话施压,10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台湾欧盟政治关系与合作决议”,提出了一系列与台湾合作的建议,包括推动将位于台湾的欧洲经贸办事处更名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全面参与国际组织等;10月30日,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在布鲁塞尔与“友台”欧洲议员会面,当面感谢欧洲议会对台湾的高度支持;11月3日,欧洲议会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团共13人访问台湾,开始为期3天的访台行程。那么,频繁做出挑衅行为的欧洲议会有何来头?
▎欧盟的权力框架与对台政策总体上基于经济考虑的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不同,欧洲议会在对华政策上扮演着"白脸"角色,侧重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是欧盟内部支持台湾的主要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欧洲议会就多次通过偏袒台湾的决议。
▎欧洲议会发表的主要涉台决议情况欧洲议会为何有浓厚的“亲台”政策?专家表明由多种因素构成。
▎欧洲议会“亲台”的原因从宏观上看,首先,欧洲议会在欧盟政治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虽然2009 年《里斯本条约》扩大了欧洲议会在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的权能,但仍仅限于咨询权、知情权和监督审议权。所以欧洲议会的决议案只具有建设的意义,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欧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这就降低了欧洲议会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的政策成本和政策风险。再者,时至今日,欧洲议会依旧存在对中国严重的负面偏见与认知。欧洲议会的涉华决议案几乎都会涉及所谓的人权问题、疆藏问题、台湾问题。欧洲议会认为台湾地区“民主、多元、尊重人权、法治”,大陆“不民主”。
▎蔡英文与“欧洲议会-台湾友好小组”成员迈克尔·加勒此外,因为所谓“意识形态”的共识,蔡英文当局认为欧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且由于欧盟有27个成员国,一旦把欧盟拖进了台海局势浑水中,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所谓的羊群效应。所以台湾通过邀请欧洲议会议员访台、构建“热心的国际事务参与者”(萨尔瓦多地震后重建出人出力,疫情期间向欧盟捐赠700多万个外科口罩,向捷克捐赠五条口罩生产线)等来撬动欧盟。从微观上看,西方的“民主自由”让欧洲议会对人权问题、民主问题、民族自决问题充满兴趣,且欧洲议会的定位就是为民发声的"民意机关",所以在欧洲社会"政治正确"、"普世价值"的影响下,欧洲议会对有一定意识形态倾向的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问题非常关切。
▎11月3日,苏贞昌与欧洲议会代表团成员拉斐尔·格鲁克斯曼 (Raphael Glucksmann) 讨论台欧关系 图源:美联社台湾的"民主外交"也迷惑了一些欧盟国家。2003 年 3 月,瑞典、丹麦、挪威三国于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 ,赞扬台湾是东亚最活跃的"民主政体"之一 ,是"华人地区第一个民主国家",主张加强"台欧"关系。大会还呼吁大陆不可对台湾使用武力,甚至提议欧盟对台湾所谓的"民主自决权"提供保护。部分议员的工具性动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欧洲议会的选举常被称为"次等选举",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曝光度,累积政治资本,迎合选民偏好,谋求更高的国内政治地位,一些欧洲议会议员炒作人权等价值观议题,助力"亲台"政策的出台。所以,由于较低的政策风险、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台湾当局的长期经营,欧洲议会经常搞“台湾动作”,加上欧洲议会对价值观议题充满兴趣,不少“亲台议员”的工具性动机也推动了“亲台”政策的产生。
频打“台湾牌”,欧盟对台逻辑与美国有何不同?
▎12月9日,拜登在民主峰会上发表讲话 图源:卫报11月25日,美国5名众议院议员窜访台湾,这已是该月内第二次美国议员访台。本月9日,6名美国议员鬼鬼祟祟访台。而在今年6月,3名美国参议员打着“捐疫苗”的幌子访台。不仅如此,12月9日至10日,美国召开了首届线上“民主峰会”,11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袖和代表受邀,中国台湾居然在邀请名单上。美国为何不停地打“台湾牌”,在台湾问题上滋事、玩火?与美国相比,欧盟对台逻辑又有何不同?两组关系的经贸利益差距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战略利益和价值观的不同考量上。
▎美国与欧盟对台逻辑差异
立陶宛频踩台湾红线,如何防止破窗效应?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士兵们准备升起北约旗帜和立陶宛国旗 图源:新华社立陶宛频踩台湾议题红线闹得沸沸扬扬,而不少波罗的海国家与台湾有强烈的共鸣。由于历史恩怨等因素,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疑惧心理突出,长期采取亲美政策,随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打压政策,立陶宛对华也逐渐态度强硬,视中国为“国家安全威胁”。早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从当时的苏联恢复独立时,冰岛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承认立陶宛独立的国家,许多国际观察家声称现在可能也是台湾接受国际承认的“冰岛时刻”。立陶宛这颗小石子究竟能在欧洲溅起多大的涟漪?专家认为中立关系趋冷并不会引起中欧关系的大幅变化,一方面,立陶宛体量有限,很难影响欧洲舆论,欧盟对外行动署也强调这是立陶宛-中国双边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经贸合作的广阔前景,其他国家并不都与立陶宛站在同一立场,立陶宛的对华政策不能代表欧盟的主流。
▎立陶宛驻华使馆“人去楼空” 中立关系进一步恶化 图源:IC Photo但也有专家表示,“立陶宛事件”有可能导致中欧实质性关系的断裂。假如发生极端情况,中立断交,中欧关系将面临危机,中欧之间可能爆发“经济战”;此外,波罗的海、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某些国家可能受到美国政府与台当局蛊惑,会效仿立陶宛做法,对华示强,给中欧双方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风险。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消息称,立陶宛知名啤酒品牌沃夫狼(Volfas Engelman)声称,10月起陆续被中国大陆合作伙伴取消订单,损失超过50万欧元 图源:环球时报对此,专家分析提醒,面对主权权益受损情况,我国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应有反制措施。但与此同时,我国应把负面影响控制在中立关系双边层面,追寻经贸关系外,新的中欧关系“抓手”,加强与德国、法国等欧盟重要成员国的沟通,寻求相互理解,极力维护好中欧关系正常发展大局。
立陶宛紧急求助,欧盟:再等半年
操弄反华议题反致经济受困后,立陶宛政府急忙找欧盟当靠山。然而,欧盟委员会委员辛克维丘斯27日与立陶宛总统会面后直言,欧盟委员会只能在评估中方行动且各成员国达成一致后才会提供援助,这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
立陶宛企业则叫苦连天,该国工商会联合会(LPPARA)主席同日通过媒体喊话,要求政府应尽快解决与中国间的冲突,直呼企业“没有时间再等了”。
LRT报道截图
据立陶宛国家广播公司(LRT)报道,当地时间12月27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环境、海洋和渔业的委员辛克维丘斯(Virginijus Sinkevičius)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会面。此前,立陶宛政府多次向欧盟“求救”,希望欧盟帮忙对付中国。
然而,辛克维丘斯的表态让立陶宛大失所望。
辛克维丘斯说,他理解立陶宛的经济会受到严重打击,但到目前为止,欧盟委员会只能评估局势、监测中方的进一步行动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他声称,这是因为中方的许多行为“很难捕捉到”,也很难判定是“由政府主导的”。
此外,辛克维丘斯还表示,各成员国对如何回应也存在分歧。他说:“我认为,(达成)协议需要一些时间,至少半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国(欧盟轮值主席国)。”
欧盟委员会委员辛克维丘斯接受LRT采访,视频截图
在今年8月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立陶宛政府便开始频繁炒作台湾问题,在反华一线上蹿下跳,反致本国企业苦不堪言。
12月初,立陶宛外交部证实,中国大陆海关似乎已经把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9日,立外交部副部长透露,大陆已要求跨国公司在立陶宛和大陆市场中二选一……针对所谓二选一的说法,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行事。
官方数据显示,立陶宛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国家,中国是其第22大出口目的地。但路透社提到,尽管双方直接贸易规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数百家公司依赖出口经济,为与中国贸易的跨国公司生产零部件、家具、服装等产品。
在此背景下,立陶宛急忙寻找靠山,欧盟是其主要目标。但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在报道中接连用“没有什么好牌可打”、“无能为力”、“没有火力”等字眼,描述欧盟的操作空间有限。
在欧盟委员会委员辛克维丘斯表态的同日(27日),多名立陶宛企业界人士喊话政府负起责任。
在克莱佩达港工作的克莱佩达集装箱转运公司负责人希莱卡,接受LRT采访时抱怨,由于欧盟和美国对白俄罗斯制裁导致货物停运,该港损失货物超4% 。加之受立陶宛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影响,克莱佩达港的货物吞吐量明年有可能将减少40%。
立陶宛工商会联合会(LPPARA)主席瓦尔库列维丘斯(Rimas Varkulevičius)心情更为急迫。他直呼,对立陶宛企业来说,“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了”,政府必须尽快解决与中方的问题。
几天前,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曾举例称,就连立陶宛已付款的货物,运抵港口后也发生无法装柜、出不了中国的情况。截至目前,类似情况已经影响了大约100家立陶宛企业。“所有交易都已停止,交货时间也拖的越来越长,甚至高达创纪录的110到115天。”
立陶宛工商会联合会(LPPARA)主席:没有时间再等了
尽管企业叫苦连天,立陶宛政府依旧试图“粉饰太平”。28日,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接受立陶宛tv3电视台采访,表示政府将尽快解决贸易问题,但“没有国家可以将外交政策强加给立陶宛”。她还声称,立政府没有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据希莫尼特所说,即便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但立陶宛也不至于遭受如此严重的经济打击,与此同时,立陶宛政府仍希望与中方进行“建设性对话”。
在立陶宛政府嘴硬之际,LRT于28日公布了最新民调结果。结果显示,希莫尼特政府的支持率创历史新低:只有17.3%的受访者对政府保持信心,另47.8%受访者对政府“不信任”;其中,立陶宛外长支持率仅有15.3%,“不信任”率高达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