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8点半,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开考。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相比去年增长80万,创历史新高。


虽然“上岸”形势日益严峻,但这并不影响无数考生希望通过考研改变命运、实现梦想。夏梧、豚豚、龙回和纪玉潇也曾是千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他们有的合租备考,有的则孤军奋战。


仅以此文记录为考研努力拼搏过的所有人,愿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个努力过的人都能取得胜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作者:郑奕晖、邓智心、周婧欣、樊峻尧,编辑:平楚宸,指导老师:白净,图文:未来编辑部·新潮学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就业失利去考研


夏梧是南大文学院毕业生,一战考研,目标是北师大文学创作与批评专业。如今他与人合租,在金地湖城艺境小区租房,距南大仙林校区不到四公里。


夏梧住的公寓虽然临街,但并不吵闹,站在房间阳台,一眼可以望见远处的开阔山景。屋里书柜储备箱一应俱全,房间三面各摆了一张桌子,一张用来吃饭,另两张用于学习,东西两面墙上则贴有许多图片。“这些都是九月份买了打印机之后才有的。”



夏梧的学习环境
夏梧的学习环境


考研原本并不在夏梧的未来选项之中。大四时他打算就业,参与了不少单位的面试,甚至寒假跑到新东方实习。今年七月二十号,他结束实习从外地乘机回到南京,遇上南京疫情,被迫隔离,计划被打乱。工作没了着落,夏梧每天被困在房间里,疯狂刷剧、看电影,无聊到快要发疯,“一度怀疑自己抑郁了”。


八月隔离结束,他和隔壁搬来的小哥聊了聊。小哥工作过两年,由于职业倦怠辞职,转而努力考研,今年九月入学南大。小哥建议夏梧,既然工作的事不顺利,便不要在一条路上堵死。


当时家人期盼他在南京和家乡两个城市之间做选择,权衡之下,夏梧最终决定考研。对于他来说,在那段无所事事的日子里,考研成为了一种充实——是一段让他捡起专业课,更新知识的学习时光。


他花了不少心力说服父母帮忙垫付每月一千二的房租以及其他生活费,这是他安逸复习的最大支持。“我本该去挣钱,南京的生活成本又高,我内心有愧。”对父母的愧疚支撑着他发奋学习。从八月到九月底,他一直全力冲刺,甚至为了多学一会儿,用点外卖节省做饭的时间。他每天六点钟起床,六点半开始晨读,一直学到十二点多才睡觉。除了学习和考试之外,他没有其他追求,拼命努力想要“上岸”的愿望压倒了一切。


夏梧的大学室友们一个保研到了南大哲学系,一个去了东京大学,他们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吃喝玩乐的动态。“当我决定考研,就相当于从同一级的朋友圈子里面跳出来了。”他淡淡地说。


夏梧是从衡水中学模式里读出来的。“一开始我觉得考研不就跟高考一样嘛,冲就完事儿了,学就完事儿了。”他笑了笑,又很快收敛住,“但是,学到后来我却有特别奇怪的状态——身体在学习,但脑袋记不进去东西。我只是在机械、无意识地学习。比如花两个小时背单词,但什么也没记住。现在百日冲刺前学的许多东西我都忘了,又不得不重新再去背那些重点单词。”


他和合租的两个研究生室友交流过,他们说专业课和考研的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现在学的东西很可能只是为应付这一次考试。他也很无奈:“因为你不得不把自己打磨成合适考试的样子,变得只在意学习。就和高三一样,除去考试和复习以外,这段时间就是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情,你已经在无形之中被这种学习给异化了。”


“如果考研没考上,我就辜负了家长和朋友们的期望。我就什么也不是,一无所成。”他感到自律不够,开始诵读《大学》来修身,就像一个陀螺,高速旋转,不能停下。


直到国庆,一个转折点改变了现状——高中同学邀请他去云南参加婚礼。“她大学四年一直在谈恋爱,一毕业就领证结婚。工作也顺利转正,待遇不错。”他曾以为只会在小说里面见到的情景,居然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婚礼喜庆的氛围感染了原本情绪紧绷的他,让他开始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之前认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但现在他觉得,七情六欲不需要压抑,人还是要好好照顾自己。


随着心态好转,他稍稍放慢了学习的脚步。虽然仍然保持“早上英语,晚上政治,白天专业课”的学习框架,但每天睡到自然醒,再根据自己的节奏学八九个小时,不像之前一样被作息表的时间框定。


劳逸结合后,夏梧重拾了与朋友的社交活动,学习压力也比起之前小了很多。他追纪录片和国漫,自己买菜做饭,注意喝茶养生,一周给自己安排一两次活动。比如来学校听讲座、去书店参加活动、到爱好素食的朋友家中吃饭、跟南大滑板社的学弟学妹一起滑滑板等。



夏梧养的多肉;偶尔喝茶养生的生活
夏梧养的多肉;偶尔喝茶养生的生活


“我不会再想着把自己学死了,我想作为一个正常人活着,而不是一个孤独症患者。”夏梧笑着说,“就像我们此刻的相处,虽然看起来好像占据了我考研学习的时间,但是至少在我们一起相处的时间里,我是充实快乐地生活在当下的,那我就不后悔——因为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生活的每个瞬间,是否真实地活着,这很重要。”


在他看来,考研成功已经不是非到达不可的终点。夏梧把就业当做备选。“我去年都找到工作了,难道今年就找不到了吗?”他很喜欢《大学》里的“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认为自己现在更偏向于“入世修行”,比起一定要考到某个学校、专业的执念,他更注重考研这一“修行历练”的体验。


对于考研过程,他不后悔。“我花费了钱、时间和精力,至少有所收获,我的生活很充实。”脸上的神情诚恳而温和,“因为我并不是一无所学、一无所知。”在他看来,考上自然好,考不上也有其他的出路。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必偏执烦恼。


二、一战考研: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


豚豚是南京邮电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11月14日,距离考研还有41天。她刚刚结束一天的学习,匆匆忙忙化好妆出门去吃海底捞,给自己“放个假”。


“高考的时候都没有现在这么焦虑。”豚豚透露,高考考上南邮这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像她这样处在边缘的文科学生很难通过保研到更高层次的学校,甚至可能连心仪院校夏令营的简历初筛都无法通过。因此一进入大学,豚豚便下定决心走考研这条路。


耗时三个月,在衡量了是否压分、离家是否足够近、考取难度等诸多因素后,她最终选择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文件显示,除去推免生外,该专业从2022年统考考生中仅招收7人,而去年就有155位考生报考该专业。


面对这样大的“上岸压力”,豚豚并不“求稳”,她直言:“完全没有考虑过调剂,如果考不上就去找工作了。”她并不排斥本科就业,不直接就业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在浏览了几遍招聘网站后,她还是选择考研。


早晨七点起床,一直在图书馆学习到十一点闭馆,肚子饿了就一个人去食堂吃点东西,这是许多考研人的常态,豚豚也并不例外,她每天都尽量保持着这样规律的生活。但同时,毕业论文的进度和本学期两门必修课程的作业也为备考增添了许多学习压力。


豚豚的复习资料<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豚豚的复习资料


对于“只有在看考研相关资料”时才能安心的豚豚来说,这让她十分焦虑,甚至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谈到崩溃的瞬间,她坦言:“每天都会在回宿舍的那条路上难过,想很多很多东西,想打电话也不知道打给谁。”


如何调控情绪,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复习,或许是比起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事情。“我只要自己哭一段时间就会鼓励自己没事,坚持了这么久已经很棒了。”她笑着说。


虽然最终能否成功“上岸”仍是个未知数,她依旧保持着自信:“毕竟南大已经算是很友好的学校了,不会压分,题目也算正常。每年有那么多外校的考进南大,为什么你就不能是其中一个呢?”


三、合租考研:宁静与自在


万达茂御湖世家小区的一套四居室里,住着龙回和他的三位室友。六个月前,2017级本科生毕业离校之际,生命科学学院同专业的两位同学联系了龙回和他的好友照宇,提出一起租房备考。经历半个月的找房奔波后,四人于七月初搬离校园,在仙林湖畔的新住处安定下来。


在龙回的印象里,在学校附近租房是身边“二战”考研群体通常会考虑的选项,尤其是像他们一样,打算继续报考本校的考生。据他所知,他们所在的小区里,还住着其他合租备考的本科同学。


“复习的氛围会比较好吧。”龙回这样评价合租备考的好处。唯一不便的是,按照规定,在没有工作证明或居住证明的情况下,往届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由于没有把户口迁到学校,龙回的三位室友都需要跑一趟。


租期半年算是短租,四人找房的过程费了些周折,不过还算顺利。他们在手机APP上搜寻房源、和中介接洽,在一家一家看房的过程中,被这家偏好学生租户的房东相中。双方在中介费的问题上费了些口舌,最终签订合同。


房东只准他们使用三个卧室,所以龙回和照宇需要共享一个房间。另外两个室友则一人独享一间房。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除了吃饭,几乎不和其他人打照面。


龙回和好友的房间里摆了两张书桌,平时他们各自复习,在学习的间隙也会聊聊天,分享做题心得。不过他们并不打探对方的学习状况,各有各的计划和节奏。


龙回的书桌<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龙回的书桌


根据四人的约定,龙回和照宇承包买菜、做饭,另一位室友由于不会做饭,就负责洗碗,还有一位室友选择自己点外卖。


“做饭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大概半个小时就好了。我们也会想办法做点新花样,就那么几个菜,翻来覆去吃久了真的会吃腻。”龙回报出了一连串自己会做的菜名,炒土豆丝、炒豆角、麻婆豆腐、青椒炒肉、咖喱鸡……而在这次租房以前,他是一个几乎不做饭的人。


龙回炒菜的配料<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龙回炒菜的配料


对他来说,做饭不是学习的负担,而是生活上的体验,也是自己在这次备考经历中的重要收获。虽然备考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目标,但他不会为此放弃全部的生活。


“我应该是不太典型的考研学生吧。”和众多“励志考研故事”相比,他这样形容自己,“我不会给自己施加很多压力,那种紧张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可以,但长期下来,弦会绷断的。”


他没有特别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一般是每天七八点起床,晚上九十点结束学习。中途学累了也会休息一会儿,做些简单的室内运动,或者观赏一下他养在阳台上的几盆多肉来调整自己。租房备考给予了他一个自主、自在的学习生活空间。


阳台上的多肉<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阳台上的多肉


对于整体的复习规划,他也不追求精细安排,只是规定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他以半个月为单位,来推进分章节的知识复习,在这个时间段内,每一天的任务可以做灵活的安排。因而,他可以偶尔外出,和朋友一起吃饭或是在附近散步,不会对这些学习之外的活动感到焦虑。


看似散漫的学习方式并不代表他不重视考研。回顾这几个月的备考,龙回认为,和去年懵懵懂懂的状态比起来,这次他认真了许多,准备得更充分。“毕竟经历过了一次备考,虽然心理压力可能比去年大,但在知识的复习上确实更从容,也更有把握。”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他感到自己比之前略紧张了一些。


“有时候,脑子里会去想考试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也会去想其他人付出的时间和努力等等。考研不像高考,高考的结果有一个区间,而考研就是一条线,上了就是上了,没上就是没上。”好在,他对自己的备考比较有信心。


“第二次考研,万一失败,之后有什么打算?”


面对提问,龙回并未过多犹豫。“如果今年还失败的话,我会去工作,考公或是做其他事情。读研能够让我有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我相信不只有这一条路。”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这一次考研,我好好地努力过了,即使失败,我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四、留校复习:迷茫与挣扎


下午五点钟,昏暗的宿舍内,一阵手机闹铃声响起。纪玉潇爬下床,拉开窗帘,洗漱,点一份外卖,处理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便坐到桌前开始了“新一天”。第二天凌晨五点多,他结束了一个周期的学习,走到阳台上,看太阳从云层中升起,清晨的校园披满霞光。


去食堂点两三个肉包、一碗粥,一边听着单词表一边吃掉,回去的路上在宿舍楼下的学友零食店买一罐能量饮料,再鏖战几个回合,到了午间,便上床睡觉。


这是纪玉潇暑假封校期间的备考日常。升学读研,对于这位南京大学商学院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充满了选择与纠结。自从大二上学期发现自己对于新闻传播学科的兴趣之后,他便确立了读研深造的目标。但处于保研“边缘”,甚至大概率是“边缘以下”的他,读研之路注定坎坷。


纪玉潇有希望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然而,在权衡了“院系选拔、学校选拔两道面试程序”的不确定性和“考卷上一分一分的分数”的确定性后,纪玉潇决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了在暑假“冲刺一把”,纪玉潇选择暑假留校考研。为了避免整段的时间被各种社交信息的轰炸切成碎片,或是焦虑得睡不着觉,他选择在晚上学习。早在六月,他已经开始简化生活。学友零食店的三明治、和园的黄焖鸡和锅盖面、学则路的麦当劳,他的一日三餐就在这四家店里随机解决。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一点儿心灵的负担——不需要去思考过多的问题,“想把思考生活的精力投到复习考研中去”。


对于本科前三年一直活跃在“第二课堂”的纪玉潇来说,前期的备考时光“简单而纯粹”。“暑假前几天,除了偶尔出去玩,大部分时间就是学习,感觉自己这才真正像一个学生。”本以为这种状态可以平稳地延续,七月中旬的种种变故又打乱了他的节奏。


千里之外的河南水患,近在咫尺的南京疫情,不断迫近的台风“烟花”,快被封锁成一座孤岛的学校……他感受到了时代的宏大与个体的渺小。身处小小的一间宿舍,手头的教材和论文变成了唯一精神寄托,“那时候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了一种确定性。”


封校之后,纪玉潇与外界的沟通似乎切断了。除了通宵学习后去食堂跟窗口的阿姨说要吃些什么,他一天都不再说话,这种情况可以持续很多天。“一旦你缺少跟外界的交流和疏导的渠道,自己就会乱想。”孤独给纪玉潇带来了迷茫,他陷入对考研、对备考意义的思考。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尚未结束的学生工作挤压着他备考的精力;周围同学有的拿到了高校夏令营的优秀营员,有的已开始实习;家里人也不时提起“堂哥400多分考上了复旦金融”;考研QQ群里充斥着其他学生的学习打卡……那段时间,他搜索最多的问题是“985学生考研失败,会被调剂去哪所大学?”耳机里循环的,则是几所211大学的校歌。


复旦考研培训班内部群<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复旦考研培训班内部群


起初,纪玉潇设立的目标是复旦大学新传专硕。然而,每天目睹着考生涌入备考群,之后又得知复旦新传专硕由英语二改考英语一,难度提升,纪玉潇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将自己的目标改为清华大学。“既然大概率考不上,都是赌,那不如再勇敢一些。”


复旦的考试风格偏向基础,需要大量背诵,清华考察的是综合理解的能力。修改了目标之后,从厚厚的教材当中抽出身来,面对这种“躺平式考研”,他反而感到一阵轻松。“也许是自我欺骗......心态很消极,要说考研肯定考不上的”。


假期结束后,这样的状态逐渐让纪玉潇放弃备考,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支教保研。就在确定参加学校支教保研面试的几小时前,他得知自己可以获得一个弹性保研名额。一边是马上进入校面的支教保研,一边是“可能有几率失败”的直接保研,他选择了后者。


“赌一把。”


后来,他如愿获得了预推免资格,也顺利通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选拔,成为一名准研究生。


回顾全力备战考研的暑假,纪玉潇觉得自己应被划归在“考研气氛组”,他用五个字概括升学读研的经历——“光明从天降”。


12月25日,夏梧、豚豚、龙回和他的室友们踏入研究生考试的考场,那里将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


注:文中夏梧,豚豚,照宇均为化名;海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作者:郑奕晖、邓智心、周婧欣、樊峻尧,编辑:平楚宸,指导老师:白净,图文:未来编辑部·新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