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在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后,立陶宛与大陆的紧张关系频频升级。


随着北京加强对立陶宛的贸易报复,不允许立陶宛货物或生产过程中有任何立陶宛色彩的商品进入大陆市场;连带地与维尔纽斯关系密切的欧盟,也惨遭池鱼之殃。其中,又以德国企业受牵连最深。不过,德国联邦政府迄今仍沉默以对,尚未正式表态。

据《世界报》(Die Welt)23日报导,德国汽车产业已成立陶宛与大陆冲突的夹心饼干。自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在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后,立陶宛与大陆的紧张关系频频升级。毕竟,维尔纽斯允许设立台湾为名的代表处,已抵触「一个中国原则」,北京势必要杀鸡儆猴,以免他国效尤。

※自12月初以来商品持续遭封锁

随着台湾代表处正式运作,大陆高层在外交上虽仅有严词抗议,却明显在经济上对维尔纽斯商品做出事实上报复。相较于北京官媒否认对立陶宛采取任何制裁措施;维尔纽斯却宣称自12初以来,立陶宛货物持续遭大陆海关封锁。

欧盟贸易执委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证实,欧盟忧心,立陶宛与北京之争将对其他欧盟国家的企业造成愈来愈严重的影响。

他表示,「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掌握立陶宛的情势。目前大陆海关已不再处理自立陶宛进口的商品,这影响多处港口与各种商品。我们也忧心,愈来愈多其他的成员国(指欧盟)的商品,在叩关中国大陆时同样遭到阻挠。」

他强调,很明显的,如果欧盟国家商品的零件来自立陶宛,大陆海关也不会让其报关。这已经不是个案,「我们已掌握多起自立陶宛与欧盟进口的商品,滞留在中国港口的案例,且案例数每天都在增加」。

杜姆布罗夫斯基斯补充,「从小笔交付到大规模贸易,还牵涉广泛的金额;不过,一想到欧盟与中国每天都有庞大的贸易量,数字会快速成长也不足为奇」。



2021年夏天,马牌宣布斥资9000万欧元于考纳斯(Kaunas)扩建厂房,将产能翻倍。 (图/路透社)※德国企业明显遭波及

报导指出,在这波北京与维尔纽斯之争中,德国企业明显受到波及。根据德国─波罗的海商会(AHK)写给维尔纽斯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德国企业举凡与立陶宛有关者,都因紧张局势而受到牵连。不但无法进口来自大陆的零件;相对地,使用立陶宛原料而制造的产品也无法交付给大陆客户。

例如,德国汽车零件大厂马牌集团(Continental)与海拉(Hella)都在立陶宛生产产品。 2021年夏天,马牌宣布斥资9000万欧元于考纳斯(Kaunas)扩建厂房,将产能翻倍;往前推一年,海拉也于2020年底宣布扩建考纳斯的工厂。

但《路透社》指出,马牌已遭北京要求不要使用立陶宛生产的任何零件,也不可自考纳斯工厂向大陆出货。

※向WTO正式提出控诉

这不免让布鲁塞尔对冲突的恶化感到震惊。杜姆布罗夫斯基斯说,欧盟正努力透过政治与外交管道寻求解决方案,还准备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控诉北京。

他重申,「我们更希望对此一问题能有更友善的解决方案;但万一不如人意,我们也为失败做好准备。这就是为何我们同时搜集证据,以便在必要时刻对中国采取行动」。

※德国政府选择低调

对于此一敏感议题,德国政府选择低调以对。政府内部消息指出,德国─波罗的海商会正透过谈判寻求解决,目前已进行多次对话。 《路透社》日前报导指出,德国经济部预计在这周将与受影响的企业进行会商;不过,该部不愿回应此一报导。



图为我国总统蔡英文接见立陶宛国会参访团。 (图/路透社)※左右为难的德国企业

《德国之声》指出,AHK呼吁各方应尽快找到「建设性解决方案」,使北京与维尔纽斯的经济往来尽快恢复正常。毕竟,在立陶宛投资设厂的不只是大陆集团、西门子等大型公司,中小企业更是不计其数。

报导访问1间企业的发言人;其表示,由于很多企业同时在中国大陆与立陶宛设有分公司,两方政府都得罪不起,让其在这波冲突中尴尬不已。

报导引述立陶宛与德国的贸易数据;2020年,德国与立陶宛贸易总额达56亿欧元,德国是立陶宛最大投资国,每季投资额都超过50亿欧元。 AHK主席施洛德(Florian Schröder)向《法兰克福汇报》解释,正因为双边存在着热络的经贸关系,北京与立陶宛的外交纠葛才会对德国经济产生冲击。

※北京瞄准间接贸易

虽然部分论点认为,立陶宛对华贸易仅占该国贸易总额的1.1%,故北京的经济报复无法对立陶宛产生任何威胁;但施洛德却不这样认为,由于双边间接经贸往来规模非常庞大,彼此关系的紧张势必影响多个领域。

不过,他也认为当下关键是欧洲保持团结。有鉴于贸易是欧盟的管辖范围,布鲁塞尔有必要针对现有情势提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