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12月20日披露一份针对宗教内容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法规,基本上封杀了境外组织和个人通过互联网对中国大陆进行宗教信息传播的可能。这对于跨国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传教活动活跃的宗教来说,可能受影响最大。

12月20日,中国官方披露了这份即将在2022年3月1日生效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据称,它由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于2021年12月3日,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等7常委正在出席一个为期两天的高级别的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那次时隔5年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要求更深入推进中国宗教中国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

料这一法规的出台背景正是中国官方正在将宗教工作重心转移至互联网。

习近平曾表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事实上,近年中共在强化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的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动作,而这次推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制则只不过是填补了在宗教领域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新法规提出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等原则,尤其在抵御渗透上可谓严防死守。

它要求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必须取得省级及以上宗教管理部门的许可,而申请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或者非法人组织,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内地居民”,“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及其在境内成立的组织不得在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

也即是说,中国境内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者非但需要自行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而且必须是中国人,不得由境外人员和组织来实施。这实际上基本阻止了境外人员和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可能。

而如果考虑到11月份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国境内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受来自境外的宗教信息传播服务也同样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它规定:“国家建立数据跨境安全网关,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予以阻断传播。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提供用于穿透、绕过数据跨境安全网关的程序、工具、线路等,不得为穿透、绕过数据跨境安全网关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技术支持、传播推广、支付结算、应用下载等服务。境内用户访问境内网络的,其流量不得被路由至境。”

毫无疑问,切断互联网跨境宗教活动,有助于中国政府推动宗教本土化,即“独立自主办宗教”。

而之所以如此,大概与中国和全球的宗教活动现实有关。对于中国来说,境内最为活跃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及基督教各派系基本都是跨国宗教,与境外有千丝万缕的活动。从历史上说,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曾与西方殖民活动深度捆绑,而如今还有不少分支试图脱离中国政府的宗教管理活动。

而对于伊斯兰教,情况可能更为严重。近二三十年来,来自西亚和北非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力量通过各中途径对中国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区进行着持续的渗透,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渗透变得更为方便,这导致了新疆等地区持续多年的动荡。中国政府一度在新疆地区实施电信服务控制,临时切断或者限制网速来组织有关的极端主义内容传播。

这一次,中国政府出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新规,将从生产传播到结束掌握网络宗教活动的全部流程,监管之网已经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