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代号为“震海专案”的“新一代飞弹巡防舰”因技术困难延迟3年,台军规划建造8艘2000至2500吨级轻型舰艇,分为防空型与反潜型各4艘,用来填补空缺。



2017年台北航太展上亮相的“震海专案”模型


“震海专案”是台湾当局计划在岛内自产的相控阵雷达防空舰(下文简称盾舰),是所谓“国舰国造”项目其中之一,就和“潜舰国造”项目一样,是台湾当局所谓的“国防自主”的迷幻梦境。

2014年,时任台“海军”司令的陈永康打出了所谓的“国舰国造”方案,计划在15到20年内搞出各种新一代舰艇,其中包括12个项目:“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多功能人员运输舰”、“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潜舰国造案”、“两栖直升机船坞运输舰”、“新一代导弹巡防舰”、“新型救难舰”、“快速布雷艇”、“新型海洋测量舰”、“新一代主战舰”、“新式港勤拖船”和“陆战队特战装备”。

目前,已经有1型4艘舰艇交付,即代号“永捷计划”的“快速布雷艇”FMLB-1、FMLB-2、FLMB-3与FLMB-5。另有1型舰艇下水,分别为于今年4月13日下水的“玉山”军舰,属代号“鸿运计划”的“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1型舰艇服役,为今年9月9日服役的“塔江”军舰,属代号“承海计划”的“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



2021年9月9日服役时的“塔江”军舰

每当“国舰国造”方案获得一些成果,台湾当局总会敲锣打鼓、大操大办,似乎所谓的“国防自主”进步神速。而无论是布雷艇、登陆舰亦或是大型导弹艇(“沱江”与“塔江”本质上是大型化的双体导弹艇),其固然在台军妄想的“以武拒统”作战体系中拥有一定的效能,但总体而言技术含量仍然较低。而当这些项目碰上真正的技术“硬茬子”,像是“震海专案”中的相控阵防空舰、“潜舰国造”中的潜艇时,各种障碍与拖延,如潮水褪去后裸露的礁石一般,分外扎眼。

“震海计划”所涉及的舰艇为台湾所称的“新一代导弹巡防舰”,被岛内称作“小神盾”,方案要求为:七级风力下可执行任务、十级风力下安全航行,在100节横风、三舱破损情况下仍维持一定稳度、具装载与执行多功能任务模组能力、自动化船用科技、降低操作人力需求、具低雷达截面积、低红外线、低噪音。根据其公开资料,其长度为135米,宽15米,吃水5米,排水量4500吨,航速28节,续航力4500海里,可能提升为5200吨到6200吨左右。



2016年6月公布的“震海计划”方案示意图


2016年时台湾当局的计划可谓“很美”:2019年决标、签约开工建造,于2019年到2021年建造“震海”首舰,2021年交付台“海军”使用。而如今时间的车轮已即将驶离2021年,台当局的“很美”已落到“想得美”。

根据台湾方面的计划,该舰计划搭载台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迅联舰用作战系统”以及舰载相控阵雷达(台湾称“舰载相列雷达”)。舰载相控阵雷达即是寻常所说的“神盾系统”。而所谓的“迅联舰用作战系统”则是一种模块化的指挥系统,以开放式指挥管理系统为核心,根据任务需要对特定武器、传感器、通信模块进行调整整合。

据相关消息,台湾研制的舰载相控阵雷达体积与重量控制不到位,比欧美同类产品要重要大;而模块化的指挥系统固然在纸面上是很好的,但是模块化本身意味着系统设计和建造时必然要留有适用于其他任务职能的接口,还必须考虑不同体积外接设备所需的余量。就导致这种作战系统必然在体积上过大。

而无论相控阵雷达还是舰艇作战系统,台湾方面都没有设计、制造的经验。



作战指挥系统是舰艇的核心与大脑,需要设计、建造方拥有强大的实力与丰富的经验。图为美国盾舰“麦凯恩”号(DDG-56,“阿利·伯克”级)上的作战情报中心

因此到2020年4月3日时,理应在建造状态的“震海计划”完成度仅2.58%,其2018年为该舰编列的预算24,549,162,0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625,251,941元)并无效果;2022年度的新版预算案从10,640,690,0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438,232,396元)也被缩减至5,715,0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09,548元)。

至于这“小神盾”现在在哪,依然是——影子都没有。

台湾岛作为解放战争仍未开启的最后篇章,长期与祖国大陆处于敌对状态。无论是之前的国民党蒋氏政权,还是如今的民进党当局,或出于“反攻大陆”的意图,要么号称“捍卫民主自由”,始终未曾松懈军事作战准备。

就像这“震海计划”的“小神盾”难产那样,台湾的“国X国造”已经是个陈年老话题。从冷战至今,台当局的自我期许始终很高。而在武器装备获取与更新换代的现实层面,就不难看出台湾当局“小姐心思丫鬟命”的事实——自以为是国际舞台上棋手的台当局,实际上只是个棋子。



台湾“自研”的IDF战机


美国是台湾各种武器装备的主要提供国,是台湾获取武器装备始终绕不开的重要环节。然而美国始终在武装台湾的同时,又依靠各种手段限制台湾的军事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压制台湾岛内自研自产武器装备的意图和能力。

比如在历史上,台军的坦克、火炮等武器对外依赖度极高,就是美国不断从其中作梗导致。在具体实践上,美国要么对此类进攻性武器严加看管限制,要么在台湾好不容易“攒”出此类装备后,突然愿意以低价出口该类型装备,导致台湾自研自产武器顿时陷入巨大的成本劣势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才队伍自然也如失去了根基的植物,逐渐枯萎飘散。



发生坠河事故的台军“勇虎”坦克

当然,除了美国有意识的干预与限制,台湾岛内政治环境也与历史上有了显著的不同——决定台湾自研自产武器始终“跌宕起伏”的,是自身的内因。

过去国民党蒋氏政权在具体事务操作上贪腐横行,而无论“反攻大陆”的口号,或是“保持地位”的政治意图,促使蒋家王朝以其特有的病态形式,在武器装备自研、自产领域,摸索出了一个粗浅的方向。

民进党执政后,并未能如其所许诺的那样革除岛上政治的沉疴陋习,也未能改善整套体制的运转逻辑,乃至扁政权时期台上大佬们的贪腐与弄权,与蒋氏时期相比不遑多让,简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台湾岛内政治叠床架屋的组织架构,纷繁复杂又有着充沛表演欲望的各方势力,则使得台湾当局想要作出任何耗时可能较长,投入可能较大的举措,总是哪哪都能碰到质询扯皮,导致处处掣肘、举步维艰。



“玉山”号两栖舰下水仪式


台湾岛内政治环境的演变,倒是给予民进党为代表的台当局一个非常出色的“优点”,即在宣传、造势、鼓动方面已臻化境。“国舰国造”中登陆舰、布雷艇、大型导弹艇的下水、服役仪式都是风光大办。正如其在岛内选战、内政操作上那样——口号山响,短期动作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仔细推敲起来,却是搞“贿赂性政策”,是对选民的愚弄性讨好,本质上是粗暴的敷衍。

当台当局意图研发相控阵防空舰、潜艇,这些技术难度高、具有显著困难的长期项目便会让其“现出原形”。导致台湾当局虽然有“以武拒统”的迫切需求,却始终难以作出真正有力度的举措。这也是为什么前文所述的“震海计划”显得花钱如流水,进度如乌龟。

台当局推进 “国舰国造”的意图,是应对其所谓的2027年“威胁窗口”。而台当局“国防自主”的幻梦,终会有破灭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