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累计确诊总数增至1844481例,
其中1776765人治愈,29961人死亡,
现有确诊为37755例。
安省今日新增1429例!
↓ ↓ ↓
近日,有关新变种Omicron的新闻屡登头条。昨天杜鲁多警告说,随着Omicron变体在加拿大的出现,COVID-19的威胁将持续存在,随着假期的临近以及病例激增,有进一步封锁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中国也陆续出现Omicron变种病例,再加上华人回国确诊,更严的登机、隔离要求,大家最好还是坚持“非必要、不旅行”的原则。
中国首曝Omicron变种病例,
加拿大华人回国隔离期间确诊!
昨天(12月13日),天津市卫健委发布通知中表示:在天津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的变异毒株,这也是中国首次发现Omicron。
图源:微博
然而,就在今天(12月14日),广东也发现该省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
图源:微博
据央视新闻报道,这名男性患者今年67岁。11月27日从国外入境,集中隔离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12月11日,解除隔离后乘飞机(CA1837)从上海返回广州,闭环转运至家中居家隔离。12月12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采集核酸标本,次日凌晨通报结果初筛阳性。随后,经市、区疾控中心重新采样复核,结果依然是阳性。
广州市疾控中心对该病例的鼻拭子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和复核后,由国家疾控中心确认为是Omicron感染者。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正在接受治疗。
祸不单行,据@健康广州的疫情通报显示,12月12日,广州报告1例加拿大输入病例。
这名加拿大输入的男性患者也是67岁,中国籍。于11月25日从维多利亚搭乘加航的AC8166航班抵达温哥华,后又乘坐加航AC25航班于11月27日飞抵上海入境。
图源:微博
解除入境隔离后,于12月11日从上海乘坐CA1837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全程闭环运至住所居家隔离。在隔离期间检测为新冠病毒阳性。
不难看出,这宗加拿大输入病例和上述Omicron患者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在居家隔离期间被检测为阳性。看似万无一失的隔离过程最终还是难逃病毒的感染......
12月最新回国隔离政策出炉:
最长要隔离56天!
眼看圣诞节、春节临近,为了严防境外输入病例,华人回国后的隔离政策要比之前更加严格了,最久可能长达56天。
加下来是各省/市的12月最新隔离政策和时间:
北京(14+7+7):
北京口岸入境:在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继续开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
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来京:满21天才能进京,进京后补足7天健康监测,未满21天已进京需补足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
天津(14+7):
天津口岸入境:14 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来津:满14天解除隔离后进入天津,需实施7日居家隔离;入境超过21天且未满28天的再进入天津的人员,须提供抵津前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14+7):
14天隔离观察后,继续开展7天社区健康监测。在隔离观察和社区健康监测期间实行6次核酸检测,对经研判为重点关注对象的,适当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南京(14+14):
14天集中隔离,再加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湖北(14+14):
湖北口岸入境: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1次抗体检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后再实施14天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非湖北口岸入境:在外省份已经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满14日,来(返)鄂后继续实施14天(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起算)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
河南(14+7):
14 天集中隔离+7 天居家医学观察。
郑州:继续7 天居家医学观察+1 次核酸+1 次血清抗体检测。洛阳:继续14 天居家隔离+2 次核酸检测。
河北(14+14):
14天集中/居家隔离+14天居家健康检测
吉林(14+14/14+7+7)
境外高风险国家:返回人员执行“14+14”天隔离,即在入境口岸集中隔离14天后,到吉林后继续集中隔离14天。
其他境外国家(非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执行“14+7+7”天隔离,即在入境口岸集中隔离14天后到吉林再集中隔离7天后再转入居家单独隔离7天。
黑龙江(14+14/21+14):
黑龙江口岸入境人员: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期间完成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 和IgG)检测。
其他入境点返回黑龙江:14天集中隔离返回黑龙江后,继续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哈尔滨隔离政策(21+14):21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辽宁(14+7+7/28+28):
辽宁口岸入境:实施14天集中隔离后,再进行7天居家隔离和7天社区健康检测。
其他入境点返辽:在入境地完成14天集中隔离,返回辽宁后,需在目的地市实施“+7+7(单人居住)”防控措施。
沈阳隔离政策(28+28):28天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再进行28天居家隔离,总计56天。
安徽(14+7+7/3+11):
14 天集中隔离+ 7 天居家隔离+ 7 天健康监测。如第一入境点上海回皖,在上海集中隔离3天+安徽广德集中隔离11天。
湖南(14+14/14+7+7):
高风险国家入境:先在口岸集中隔离14天,到湖南后继续集中隔离14天。
非高风险地区国家入境:执行“14+7+7”天隔离,即在入境口岸集中隔离14天后到湖南再集中隔离7天后再转入居家单独隔离7天。
山西(14+14):
太原入境:14 天集中隔离(4 次核酸检测+2 次抗体检测)+ 14 天居家隔离(2 次核酸检测+2 次抗体检测)。
其他省份口岸入境:集中隔离14 天期满后,需进行14 天居家隔离(2 次核酸检测+2 次抗体检测)。
浙江(14+7+7):
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
四川口岸入境(14+7 ):
实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应进行集中隔离。
国内其他口岸入境:到达四川入境时间不满21天的,应由属地闭环接送至居家隔离场所,实行居家隔离直至满21天。
江苏(14+14/3+11+14):
入境人员目的地为南京: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上海受控转运回江苏人员:在一律实施“3+11”集中隔离的基础上,继续实施14天居家隔离 。
自外省市入境14天隔离期满:需继续实施居家隔离至入境28天期满。
陕西(14+14):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江西(21+7 / 14+7+7):
江西入境:21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医学观察。
外省入境并已解除隔离: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
山东(14+7):
14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健康观察。集中隔离期间进行4次核酸检测,隔离结束抵达目的地后,立即在集中服务点进行1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抗体检测,检测阴性的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在健康监测第7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重庆(14+7+7):
重庆入境:14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隔离+ 7天自我健康管理。
外省市入境并已解除隔离:提供解除隔离和核酸检测证明,进行7天居家隔离+7天自我健康管理。
福建(14)
对目的地为福建省的人员采用“点对点”接回目的地后继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
广东(14+7/14+7+7)
除广州、深圳外的城市采取14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隔离。
广州隔离政策(14+7+7):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7天+自我健康监测7 天。
深圳隔离政策(14+7):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不限制外出的社区隔离。
广西(14+7):
贵州(14+14):
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进行5次核酸检测。
甘肃(14+14)
甘肃入境: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
非甘肃入境:在入境地解除隔离7天内入肃的,需居家健康监测,入肃第7天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自由出行;入境地解除隔离超过7天入肃,进行信息登记上报,再不检测和管控。
青海(14+7):
14 天集中隔离+ 7天居家隔离。
新疆(14):
14天集中隔离,若新疆不是第一入境点,入境满28天无需集中隔离,需7天居家健康检测。
云南(14+7):
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继续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香港(21):
所有于到达香港当天或之前 21 天曾在中国 (包括中国内地/澳门/台湾/香港) 以外地区逗留的香港居民 (不论经机场或陆路口岸抵港) ,需要在指定检疫酒店强制检疫 21 天。
此外,中国卫健委近日还发布了一则《官员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对疫情的防控。
根据这份《通知》要求,从公告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往陆地边境口岸人士抵达后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
加拿大-中国航班更新防疫要求
东航于12月10日更新了一条规定,从加拿大始发的国际航班旅客(12岁零4个月及以上)乘机时需持有安全接种疫苗的证明(纸质/电子版)。
如果可以豁免提供完全接种疫苗证明的话,需在航班起飞前,最长21天前提交申请。
图源:中国东方航空
另外,厦门航空业发布了类似的《关于加拿大赴华的注意事项》公告。提醒旅客乘坐飞机必须完全接种疫苗,并随身携带联邦疫苗护照出行。如需申请豁免,至少引提前2-3周提交,且不保证一定批准。
图源:厦门航空
鉴于国际疫情的恶化,华人们最好还是尽量避免在现在这个非常时期回国!
参考链接: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2/11/content_5660005.htm
https://ca.ceair.com/newCMS/ca/zh/content/zh_News/TravelAlert/202112/t20211210_2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