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恐怖情人”林秉枢殴打民进党籍民代高嘉瑜,本来外界以为只是简单的家暴案,结果舆论发酵,各种爆料不断,导致雪球越滚越大。最近又流出林母出殡当天,林咆哮高嘉瑜并扯她口罩的影片,起因据传是因为林不满高嘉瑜未将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请来而震怒。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影片由负责林母丧礼的殡葬公司提供,但只提供给一家绿媒,而且严禁其他媒体转播。据郭正亮透露,该殡葬公司的老板是民进党籍前民代段宜康的好朋友,影片应该很早就提供给了媒体,但由于当时情况不明,未有及时播出。
而选择现在播出,应该是别有目的,因为林秉枢流出许多与绿营民代的合影,难免不引起民众对于他们之间关系的关注。据传林将自己与各类名流、政客的合影以及对话录音分门别类进行存储,文件夹多达上万个。而最近外界谈论最多的,是林与民进党籍民代范云、郭国文、钟佳滨以及民众党籍民代邱臣远组饭局的照片。按说吃一顿饭并没有什么,但饭局中的几个民进党人纷纷进行切割,推脱为其他人邀请、与林不熟云云。然而一张又一张新的照片不断流出来,让人见识到这些政客毫无担当,反而更加怀疑他们私下有什么勾当。尤其是范云,作为半路出家的民进党籍民代,今年似乎每一件坏事都与她联系的上,也算是衰到家了。
林在监狱之中也不安分,不顾侦查不公开的原则,通过律师发声明,似有威胁高嘉瑜的意思,比如宣称有人给予高嘉瑜400万新台币以及赠送名表。高则回应林是胡说八道,并诉其诽谤。但台司法部门在侦办林秉枢案上则显得十分暧昧:一方面,放纵林不断对外释放消息,有公开串供的嫌疑;另一方面,对于显而易见的线索——比如林的财务状况,以及林在媒体上打赏公开威胁高嘉瑜的网友等——反应很慢,直到蓝营的一些议员发起举报才有动作。
媒体人黄扬明则挖出林秉枢经营了一个民进党网军的网络账号。经过梳理发现,该账号成立于卓荣泰任民进党主席期间,那时候罗文嘉任民进党秘书长。有传闻指,林秉枢曾被罗文嘉任用,但罗后来予以否认,表示确有面试林,但林却没有来民进党党部上班。现在看,罗也是政客话术,林可能确实没去党部上班,但不妨碍他替民进党操作网络文宣。林还以党部名义邀请一些民进党新人一起录制节目,而那些新人如今也一概含糊以对。此外,黄扬明发现,彼时民进党党内初选,林是民进党网军之中,罕见的未有攻击赖清德的人。这背后有可能是因为在卓荣泰、罗文嘉时期,民进党党部还相对中立,当然也有人称林可能是判断赖清德未来可能当选,所以一直想巴结赖清德。最近还有媒体曝出,林自称是台湾安全部门人员,尾随赖清德一起进入某家饭店,还跑去批评饭店服务不周。
林秉枢与赖清德 图源:TVBS新闻网
外界注意到,林秉枢一直自称自己是台安全部门人员。有民众爆料,林在今年岛内疫苗紧张的时候,曾以安全人员名额去接种疫苗。不但如此,林还巴结名流,称可以帮他们取得台安全部门接种疫苗的名额。有意思的是,台安全部门一直否认有这个人存在,然而林的所作所为非常缜密,甚至根本不像一个人的单独作为,而是背后有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
比如林想认识一个人,会事先对其进行研究,以做到投其所好。事后将所有资料归档整理,显示出不同寻常的耐心和目的性。他与商界大佬称兄道弟,与贵妇谈收藏与投资,与文人谈文艺,与政客谈选情,甚至对一个小网红,都可以送水果、单独约吃饭,以博取好感。出事后,岛内网上稍有名气的人(基本是偏绿立场)都称林曾经尝试与其联系。林秉枢想认识一个人,甚至会研究他的日常行动轨迹,以期在半路上遇见他。比如邀请他上节目的电台老板、作家蔡诗萍就回忆称,自己经常在旧书店遇见他。试问一个正常的自然人就算肯付出,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概率究竟几何?
再查林秉枢的历史。仅仅几年前,他还因为在家索要金钱不得而殴打其母,以及在与友人同游欧洲时,无力支付因闹事而产生的几百欧元罚款。甚至有媒体人指,林因为之前的金融信用问题至今都没有申领信用卡。几年后,林除了博士在读并无任何公开的正当职业,账户上却显示有几千万的余额,出事后还被曝出购买了几百万的艺术品作为豪礼到处送人(当然,也有画廊因林买了画却几年不取而怀疑他实为洗钱并报案),举办昂贵的饭局,以及进行政治献金。此外,公开资料显示,林有两个秘书,且秘书的口气还很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林有暴力倾向,但至少迄今为止,未有人承认被林骗钱。如果单纯说林秉枢是一个骗子,似乎并不能解释林的一切所作所为。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家暴案而被曝光,林秉枢过去的所为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现在丑闻引爆,全民热议,以林秉枢所掌握的党政秘密,如果稍有泄露,对岛内政界,尤其对于民进党所造成的震荡可想而知。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当前民进党全力推“公投”,试图以“公投”压掉林秉枢的新闻,背后各种看不见的手也都在施压。讽刺的是,就连作为苦主的高嘉瑜本人,现在也闭嘴帮民进党推起“公投”。
马英九说台湾现在是不自由的民主
美国搞所谓的“民主峰会”,不顾大陆的强烈反对邀请台当局参加,虽然是美国针对中国大陆施压的又一个小动作,但对于民进党而言,就成了所谓“抗中保台”的某种成就。包括最近尼加拉瓜与台湾“断交”,蔡英文为此发表讲话的时候,依旧以所谓的“民主自由”进行标榜,强调台湾不会改变所谓“坚持民主自由、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民主社群的决心和努力”。但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台湾已经是“不自由的民主”》,显然对蔡英文的自我标榜很是不以为然。
马英九说,这几年民进党政府的表现,不但离“民主”越来越远,反而趋近“不自由的民主”。他为此感到担忧,马英九以民进党执政以来伤害“民主”的种种作为为例,其中包括:
● 不让合法当选的管中闵就任台大校长,使尽各种手段无缘无故地拖延了一年多时间;
● 民进党任命的“促转会副主委”张天钦以“东厂”自居,要以公权力打压在野党政治人物,干预选举;
● 台大政治系教授苏宏达批评政府文化政策,被警察约谈并扣留数小时;
● 蔡英文要求修改“公投法”,严格限制民众行使“公投”的权利,等同于在实质意义上没收“公投权”;
● 蔡英文绕过行政部门与民意机构,直接宣布放开含“莱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国进口猪肉。
● 蔡英文关闭中天电视新闻台,为台湾首次通过行政命令关闭媒体机构;
● 蔡英文无视2018年“以核养绿”投票结果,执意将核四厂燃料棒送出国;
● 蔡英文废除民进党党内初选制度,个人制定民进党参选公职人选;
● 民进党豢养网军,霸凌与蔡英文不同的声音,导致一名驻外人员为此自杀。
马英九称,蔡英文经常自诩台湾的民主价值如何如何宝贵,却亲手破坏了这些民主价值。哈佛教授史帝文·利瓦伊兹基(Steven Levitsky)与丹尼尔.齐布拉特(Daniel Ziblatt)在2018年畅销书《民主如何死亡》中指出,多数民主制度的死亡不是经过一次政变,而是逐步倒退,最终滑向民主的对立面。
马英九的说法,与几年前《亚洲周刊》曾发文评论台湾已是“民选独裁”的文章观点基本类似,只是马英九举了更多实例。
现在看来,岛内除了两岸关系和能源政策,蓝绿两党在大部分政策上,实际并无什么区分,只是为了争取选票而不惜制造对立,以致形成了“谁执政谁坚持,谁在野谁反对”的格局。一方面,具体的政策细节、政策后果中的利害关系,并非每个民众都有能力和耐心去了解,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者,蓝绿双方都以扭曲政策主旨,简单化复杂议题,乃至以扣对方帽子的简单粗暴做法来最大化地去争取支持者。包括岛内每四年的领导人选举,每四年地方选举,再加上最近各种罢免、补选、“公投”,选举事实上成为了台湾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常态。而在选举语言以及意识形态充斥的媒体舆论环境之中,很多真正重要、严肃的事情反而变得无足轻重甚至轻浮起来。与此同时,每次选举都只决定当下的利益分配,所以也养成了政客以及选民都有“哪管身后洪水滔天”的态度,只问立场,不问青红皂白,甚至不知轻重。是的,甚至包括几乎兵凶战危的两岸关系,以及如履薄冰的台湾能源政策。
相较国民党而言,民进党更被认为是一个擅长选举的政党,但从这些年来看,民进党并非只是擅长选举,而是一个邪教洗脑加上对社会规则、公序良俗毫无敬意的政党。以“公投”为例,当下岛内的四个“公投”议题基本都是民生议题,与两岸关系乃至国际政治全无关系。这些议题本该值得严肃讨论和民意的谨慎决策,但民进党将其悉数操作成简单化的口号式选举,通过大规模的造势、洗脑以及扭曲议题,使之变成对于在野势力别有用心的污蔑。民进党甚至不惜控制媒体,运用网军,不顾行政中立原则,浪费公帑替自己进行宣传,制作有利于自己的辩论规则,到最后也居然使之前差距悬殊的民意发生扭转。所以也许民主确实还在,但自由却是民进党独享。
与之对照,蓝营则依旧显示出迂腐的所谓“理性客观”,乃至一些政治人物的“精致利己主义”所带来的分裂。比如过去被视为偏蓝的蔡诗萍评论马英九这篇文章时候,不去谈民进党这些年种种荒腔走板所造成的“不自由”和“民主独裁”,反而直接扣马英九一顶靠拢“深蓝思维”的帽子。蔡诗萍一方面执念于自己所谓的“中立”立场,另一方面却站在视“深蓝”为不堪的基础之上,公正中立又不知该从何谈起。
不同于民进党滥用行政资源,国民党推四大“公投”,自己那么多地方首长却纷纷不表态,甚至可以唱反调。其中尤以向来不问国民党死活的新北市长侯友宜为甚,直接引起了国民党基层的众怒。赵少康号召,国民党支持者应该打电话给这些蓝营地方首长施压。台北议员徐巧芯强调,如她是国民党主席,明年干脆不再提名侯友宜。
大敌当前,内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