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和丈夫出生于1970年代,

都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

十几年来,他们一直住在嘉陵江边。

坐在家里就能看到

最魔幻的网红景点之一。





2009年,他们偶然来到南山,

被烟雨蒙蒙的山景打动,

于是买下一套400㎡的毛坯别墅。

但却一直没想清楚,

这套“养老房”要怎么装修。

转眼10多年过去了,

2019年末,

周宁夫妇开始正式装修南山居所,

打算带着儿子一起搬离市中心。



装修完的房子,

让不少同龄的朋友大吃一惊,

却又由衷地赞叹和欣赏。

他们甚至放弃了所有的智能家电,

希望回归老重庆人的慢生活。



周宁说:“我想找回一点80年代的氛围

那时候的重庆是一座雾都,

它质朴、纯粹,

还有一丝忧郁的冷峻。”

编辑 Tango 责编 邓凯蕾





周宁住在嘉陵江畔的时候,很多外地的朋友来家里玩,一进门就会发出“哇”的赞叹,因为从窗口望出去,就是刷屏社交网络的“轻轨穿洞”。

刚开始周宁有些惊讶,后来她慢慢习惯自己的家乡变成了网红城市。但她和丈夫几乎从没去过任何“打卡点”。

重庆南山

重庆南山位于长江南岸,距离解放碑30分钟车程,海拔400多米,被称为重庆的“后花园”。

买下南山别墅后的10年里,房子一直空置着。周宁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只是“不知道怎么装修,想象不出住进去的样子。”

随着重庆越来越繁华、热闹,她经常想起小时候的重庆:矗立着大量的工厂,加上湿气重,常年迷雾缭绕,有时“伸手不见五指”。以至于,人与事物之间总有一点距离,那是一种带有私密的安全感。



雨后南山


2019年,周宁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报道的一栋重庆民宿,对它的风格“一见钟情”。那栋民宿碰巧也在南山,她立即联系了设计师文超。

文超生于1980年代的泸州,距离重庆约2小时车程。他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来到重庆的情景,因此一秒捕捉到了“老重庆人”周宁的情感需求。



在南山安家后,周宁每天都会在户外享受片刻

文超与周宁充分地沟通后,方案一稿过,立即进入施工阶段。在这份设计清单中,一条发现4个装修原则和技巧。

它们虽然有地域性,但在其他城市也同样实用,并具有借鉴意义。





重庆是典型的山城地貌,无论在多么意想不到的山体斜坡上,建筑都一一矗立起来,被网友称为“惊人的奇迹”。

周宁的别墅也建造在山坡上,看起来就像是从斜坡上“长”出来一样。在重庆当地,这样的别墅在装修往往会有声势浩大的土建工程,屋主不满足于别墅本身的空间,还会继续开拓空间,“靠山吃山”地挖泳池、凿地下室。





早晨、黄昏,周宁夫妇都很喜欢待在花园


但周宁觉得别墅已经足够一家三口使用,有时父母来住也绰绰有余。她与设计师文超的理念不谋而合,“装修时尽量少动建筑,一来不浪费,二来也是对最原结构的尊重。”



搬离市中心后,周宁和丈夫除了上班、接送孩子,几乎很少外出逛街。他们希望这个新家除了安静的休憩、学习,也可以实现所有的休闲娱乐:晒太阳、户外运动、招待朋友。



别墅的3D建筑图


文超根据别墅每一层的分区、朝向等特点,做了合理的布局——

房子的正式入口在一层的北侧,整个一层是别墅的中心,走进玄关后,穿过开放式厨房,来到一个矩形大空间,左侧为起居室,右侧为餐厅。

一层入口

往下走,就来到了地下一层。由于建造在山体上的特殊性,地下一层并非传统概念里的“地下”,从南侧看,它也像房子的一层。

地下一层带有一个超大花园,就像其他城市的顶层露台一样,这份只在山城才能享受到的“优越”,被大大地利用起来。





每次露营,丈夫总会体贴地准备好食物


花园里用石材铺了三段步道,种了一些芦苇,留了三块小菜地。周宁一家曾尝试种了不少易养植的蔬菜,疫情期间,每天都能现摘先做,这是市中心享受不到的幸福。

因为外部的自然风景已经足够优美,所以花园尽可能做得简洁,地面平整、光滑。可以随时搭帐篷、支起烧烤炉、甚至吃火锅,即使天天宅在家里,也能每天露营。



疫情期间,周宁每天观察、研究食材



朋友们听说周宁终于装修了10年前买的别墅,都兴奋地过来参观。但踏进家门,每个人都大呼吃惊,脱口而出的问题几乎都是同一个:“你怎么会想到这样装修?”

令大家不解的正是一种既特殊又再普通不过的材质:灰泥。

灰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不易变形,自然质朴。周宁觉得“它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重庆有两种传统民居,一是半栏杆式建筑,即游客们熟知的“吊脚楼”,例如洪崖洞的仿古建群;二是更普遍常见的“土坯房”。

相比吊脚楼,土胚房更让许多老重庆人觉得亲切,灰泥的质感也勾起了周宁对于家乡的独家回忆。





选用灰泥可以节省50%以上的材料费,但调色和涂刷却需要考验创意和技巧。文超先用了杏黄色的灰泥,干燥后,又涂刷了第二层含水量更多的咖啡色灰泥,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在表面反复揉搓、擦拭,形成一种染色的效果。

“这是一种比较笨的涂刷方式,但可以调出精确的颜色,其中包含了很多手工,也更给人温暖、复古的感觉。”



楼梯是整个空间的视觉核心,内部为砖结构,外层也用灰泥涂抹的方式,做成了弧形,如同一条纽带把三层楼面串联在一起。

顶部本来是一个坡顶,视觉上很有压迫感,与楼梯的曲线也很不搭,所以也用同色灰泥改成了穹顶。改完之后,大家发现整个楼梯像一个“海螺”,让这栋建筑更具有“原生态”的趣味。



最开始,朋友们会质疑“不用大理石装修会不会显得很穷”,但很快喜欢上了周宁的新家,觉得身处其中,特别轻松、安静。

这份宁静的私密感,是现在许多重庆人特别想要追求的东西。当家乡越来越网红,它的“魔幻”对外地游客来说是有“爽感”的视觉,但在本地人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与不安。



餐厅挂着周宁最喜欢的油画《铜元局的雨》,代表她心里的老重庆



装修前,周宁夫妇俩除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非常认真地问过儿子的意见:是否愿意离开市区,和父母一起住到南山?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设计才正式启动。

周宁这样形容一家人的性格,“典型的重庆人,简单、不加掩饰,喜欢和讨厌都直接出来。”

整个家有很多开放性空间,例如周宁的健身房、书房,先生泡茶的地方,儿子也可以在餐厅玩电脑。但同时,每个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也被清晰地划分开。



儿子的房间

周宁的孩子今年初三了,她细心地考虑到“青春期的男孩子特别注重个性和隐私”,所以儿子的房间有独立的衣帽间、卫生间和阳台。

杏咖色的灰泥墙上,还特别刷了一层“克莱因蓝”,是一种理性又激发想象力的色彩。



周宁夫妇房间



周宁与丈夫的主卧是一个套房的形式,有点像度假型酒店的房间,这让夫妇二人觉得格外浪漫。但床上的帷幔却并不是为了凹造型,从小周宁就有使用蚊帐的习惯,重庆的夏季很长,潮湿闷热,山里的蚊虫非常多。

搬到新家前,周宁特意请设计师专门定做了一个现代款式的蚊帐,既实用,又能增加一点度假氛围。



周宁很喜欢运动,在家里她既可以在露台上一边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一边打太极;也在私密的健身房里做瑜伽,完全不会受打扰。





周宁在整个设计装修中,都不忘与设计师探讨一个问题:节能。从最少的土建工程,到尽量减少家里的电器,也许一个家庭的努力对于整个环境是微不足道的,但周宁仍然想尽一份心。

“我是看着重庆从原来的工业城市,一点点变成摩登都市的,空气越来越好,也能常常享受到艳阳天了,特别有感触,好的自然环境来之不易。”



虽然很多别墅都用上了时髦的全屋智能,但周宁完全没有考虑,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家人口较少,自动化反而会产生过剩和浪费。

另一方面,她觉得在一整天在办公室享受电梯、电气设备的便利,回到家更应该切换到一个慢节奏的场景:慢慢走楼梯、亲手调节百叶窗,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按下每个开关……



这种人与房间、家具、饰品的互动,会增加家的亲近感,也让她觉得更加踏实。每一次走在蜿蜒的楼梯上时,她都会觉得心在慢慢放松,自从来到这个新家,她就很少有“慌慌张张”的状态——这是空间带来的心理魔法。



周宁迷恋亲手拉开窗帘、看到阳光的几秒钟

每一层楼都留了一个小房间作为储物间,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储藏、寻找物品的上下楼次数。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让居住体验更加轻松。



全屋采用墙暖片+地暖的组合模式

重庆的冬天格外阴冷,想要住得舒适,地暖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周宁与设计师商量、计算后,采用了“电暖片+地暖”的形式。

公共区域,例如餐厅、客厅、起居室采用的是隐形的地暖;卧室、书房等封闭式空间采用了暖气片。

上两套装备会增加费用,同时也牺牲了一些美感,但周宁觉得很值得。在审美与实用节能之间,她做了考虑充分的平衡。



整个装修恰好跨越了2020年初的疫情,突如其来的全球危机也让周宁思考了更多,她和许多朋友一样,越来越在意居家空间。“哪怕足不出户,家也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最近家里来了一位新成员:4个月的小鹿犬

毕业于1990年的周宁,是中国第一批进入外企工作的大学生。年轻时,她的工作非常忙碌,有时候,一年会去8、9个国家。

在一次次出差、旅行后,人到中年的她更明白了家的意义。“这不是一个造给别人看的房子,而是我们内心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