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特殊”的送别饭,成为《亲爱的》原型小孩孙卓此次认亲的最后一站。

饭店门口,早早拉上了“欢迎孙卓回家”的横幅。不一会儿,孙卓进来了,身边跟着他的生母彭四英。自从孙卓回来,无论他走到哪儿,彭四英的目光都舍不得移开。此刻,彭四英安顿孙卓在桌旁坐好,让生父孙海洋坐到儿子身边。最后,她才挨着孙海洋坐下。



吃完送别饭,孙卓一家和亲朋在饭店门口拍了全家福,后排中间身穿橙色衣服的为孙卓。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7日,孙卓跟随亲生父母回到湖北监利老家与爷爷奶奶认亲,之后,他将在孙海洋夫妇陪同下,返回山东阳谷继续上学。

孙海洋:将儿子送到后就回深圳,不想打扰他的学业


未来将儿子送回山东后,孙海洋其实也很想留在当地,了解孙卓14年来每一天的成长历程,“他生活的环境,他的朋友,他的小学、初中、高中……我太好奇了。”孙海洋说,与儿子相错而过的每个时刻,他都想补上。

但担心这样会打扰孙卓的学业,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悄悄离开,自己去看一看孙卓的小学、初中,然后回深圳,让孙卓在安静的环境下完成学业。之后,他也会支持孙卓的选择。



孙海洋夫妇和孙卓、杜小华即将启程前往山东。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昨天,他带着孙卓在村子周围逛了逛,看了看故乡的天空和树,见了见故人。他们还去了孙卓小时候上过的幼儿园,那里的园长还记得孙卓。当晚,孙卓的爷爷奶奶、各位亲戚一直拉着孙卓给他介绍大家庭中的成员,聊到了夜里12点。有时气氛太热烈,孙海洋还得劝他们,“别吓到他。”

“孙卓性格很好,很懂事,跟他交流很开心。”孙海洋感到欣慰,十四年没见,父子之间仍然没有感觉到什么隔阂。

寻子“难友”:“如果他还在,已经26岁了”

除了孙卓一家人外,还有人专程从各地赶来,坐上了另外半个饭桌。他们都有一段相似的经历,和不止一个的总是弹满消息的寻子“难友群”。其中一个人的孩子在1998年丢失,当时3岁零4个月,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找到,“如果他还在,已经26岁了。”



寻子“难友群”里的数位家长来到湖北监利送别孙卓。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和孙海洋同在一个寻子“难友群”的杜小华,也来到了湖北监利,准备完成他和孙海洋的“约定”——陪他们一家人送孙卓回到山东。

杜小华带了一条印有许多丢失孩子照片的横幅,身穿写有自己电话“18270381898”的T恤衫。杜小华的儿子杜后琪2005年4月16日出生,于2011年3月6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失踪,疑似被拐走。



孙海洋和杜小华。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杜小华说,孙海洋找到了孩子,他相信自己的孩子迟早也会被找到。同时,他也想对拐走孩子的人贩子和买主说:“我没让你们养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句‘好不容易养大的’,就能变成你们的孩子。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杜小华告诉新京报记者,他计划回到山东之后,跟孙海洋、郭刚堂(电影《失孤》原型)一起聚聚,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寻找孩子的经验。

孙海洋也说,“我的孩子成功找到了,是我们的幸运,以后杜小华将从我手里接过‘接力棒’,帮助更多的人找孩子。”

养母:没给过钱,不知道孩子是拐来的


孙卓在山东的“家”,是一座离阳谷县城不远的小村庄。这里靠近国道,距离高速公路40分钟车程。傍晚时分,村里已经黑蒙蒙一片,村口有防疫人员站岗。借着昏暗的路灯,能看见一片低矮的楼层,排布得还算整齐。

孙卓的养父母做点小生意,一天能挣七八百块钱。养母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初,她和丈夫生了两个女儿,承受不住旁人“轻蔑的眼光”,就动了领养一个男孩的心思。后来,一个姓吴的亲戚说,他知道一户家庭,父母离异了,留下一个男孩没人养。他们便把孩子抱了来,自己养着。

养母称,当时抱来这个孩子,没给过钱,她也从没担心过孩子的亲生父母找来。而这个吴姓亲戚,就是拐骗孙卓的犯罪嫌疑人吴某某,如今已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养母自述,因为怕影响孙卓,她从没跟旁人提起过他的身世,而且孙卓跟她长得还有些像,身边也没有人怀疑。在当地,孙卓和生身父母认亲的事,除了他们夫妻俩和孙卓的老师之外,没人知道。

孙卓的户口落在了黑龙江,但这并不影响上学,他的学籍仍在山东。养母说,她希望孙卓在山东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之后无论孙卓如何选择,她都没有意见。“说实话,只要不耽误他的学业,不耽误他的前途,该哪边咱都没意见,都当亲戚走。”

延伸阅读:

湖南男子和孙海洋撞号6年不敢换号:万一有一天我能为他找到有效线索呢


据沸点视频报道,因与寻子14年的孙海洋手机尾号仅有一数之差,从2015年起,湖南小伙袁先生总会接到许多误拨的电话。

他表示,想过换号码,但是又怕错过线索。再往后,他习惯了突然的来电,每次他都会告诉对方孙海洋正确的联系方式,然后表示感谢。

袁先生还记得有个小女孩半夜十二点给他打电话,说了很多宽慰鼓励的话,听了之后他很受感触。

尽管6年间,他还未曾真正与孙海洋取得联系,但他就像一个中转站,把来自全世界的爱心“中转”给孙海洋。



据潇湘晨报报道,袁先生第一次接到误拨电话是在2015年,对方问他:“是孙卓的父亲孙海洋吗?”

袁先生并不认识对方提到的这两人,还有点生气,因为当时小孩就在他身边。

电话那头说,“刚才在新闻上看到你小孩丢了。”

袁先生确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五岁,小儿子半岁,都未走丢,他告知对方:“你打错了。”

本以为是通普通的误拨电话,令袁先生没想到的是,接到的误拨电话一通接着一通,一个月高达数十通。

袁先生的手机号码是恋爱时妻子赠与他的情侣号,已经使用多年,他询问妻子,这个手机号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告知他当时办的是新号。

随着误拨电话越来越多,袁先生从天南地北来电人的口中,逐渐拼凑出孙海洋寻子的故事。

日子久了,“孙海洋寻子”似乎成了他的一个牵挂,他未曾刻意关注过孙海洋的寻子进程,但全国各地,每天都有人与他同步信息。袁先生会在收到的短信和接听的电话中,筛选有效信息。



“我每年接到电话就想,他还在找,那这个手机号码我就用着吧,除了来电显示上有明显提示的诈骗号码我不会接,其他电话我都会接,万一有一天我能为他找到有效线索呢。”

12月7日,袁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委托记者向看到报道的爱心人士表达谢意,同时向孙海洋与儿子表示祝福,“从我接到第一通电话一直到现在,假如说换成是我,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份坚持。昨天我还跟我老婆说,他们父子终于团圆了。”“我什么都没做,要谢谢这些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