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3日一早,中国最大的手机打车平台“滴滴出行”发布消息,“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坊间流传已久的滴滴退市传闻,经官宣终于靴子落地,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个“认真研究”恐怕已非滴滴自身所能左右。

为什么滴滴必须从美国退市?


此前多维及其它媒体引述相关消息已经说得很清楚,主要是担心数据泄露。滴滴作为一家掌握大量用户数据和城乡道路信息的中国高科技平台公司,如果这些数据出境或泄露,将会给用户个人和整个国家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中国互联网管理部门在滴滴事件后连续出台有关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的管理要求时就说明了官方的安全担忧。

不过,在这一原因背后,还有一般人认识不到的更宏观、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全面恶化的中美关系,以及中美对抗格局下中国的经济战略安全需要。而滴滴此前在政治上的无知和在商业利益面前的投机行为,则给予了自己从悬崖坠落的最猛烈一击。

现在我们回顾整个滴滴事件进程会觉得特别魔幻。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这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政治议程,也是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认为通过总结百年奋斗历史,激励人民向更美好未来奋进的最好契机。

但是,令不少人倒吸一口冷气的是,就在庆典之前一天,2021年6月30日,滴滴却置国家相关部门屡次窗口劝阻不顾,悄悄赴美国纽约挂牌上市,试图将生米煮成熟饭,造成既成事实,倒逼国家认可已经上市的结果。从那一天开始,滴滴必须从美国退市的命运似乎就已经注定。

7月1日中共百年党庆;7月2日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就宣布,依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暂停新用户注册。



滴滴在中共百年党庆时间点在美上市,显然欠缺政治智慧。图为2021年7月1日,中共百年党庆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新华社)


7月4日,中国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因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对“滴滴出行”APP实施下架处理,滴滴成为第一个依据该法被处理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7月16日,中国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在此期间,各网站、平台不得为“滴滴出行”和“滴滴企业版”等上述25款已在应用商店下架的app提供访问和下载服务。能惊动这么多如此重要的国家要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审查,滴滴再次创造了历史。

9月5日,针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正式启动,中国交通运输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人员及相关专家组成的检查组进驻滴滴公司。10个部门进驻检查,其中两个是执政党的中央级单位,一个是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国家发改委,滴滴因自己的愚蠢错误,在短短两个月内,第三次创造历史。

这次滴滴宣布从美国退市,使它在短短几个月内,又第四次创造了商业历史。

铺陈开来可以发现,以上时间节点绝非巧合,整个事件的内在逻辑,特别值得业界认真思索。在中美对抗态势下,像滴滴这么大一家巨无霸科技企业,在进行重大商业决策时,居然毫无政治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滴滴管理层居然认识不到,在中美冲突已经白热化背景下,像滴滴这么优质的大型科技公司,不在香港或沪深IPO,却到美国上市,就算没有数据安全因素,在当前这种对抗态势,在中共百年这个高度敏感的时间,也会令政府监管部门难以容忍。

事实上,这几年以来,很多原来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都回归内地或香港上市的规划,这样做是为了规避中美新冷战结构下的不可控市场风险,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政治表态。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说,也有意通过促成这些优质高科技公司回归内地或香港上市,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依赖,巩固中国的国家经济与数据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造中国的高科技资本市场,壮大科创板和香港市场,服务于中国政府确立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

那些在美国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公司,其市场营收与利润来源大多集中在中国内地,看一下这些上市公司的年报就知道,它们在中国内地的营收与利润占比普遍超过9成以上,有些甚至更高,包括滴滴。



滴滴在美国上市有利于美国资本市场收获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但却不利于中国股市的发展。(新华社)

这些公司大量在美国上市,就等于通过资本分红机制,把从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转移到了外国投资者手中,这非常不利于中国国内财富积累与二次分配。

而从美方的角度看,这也是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霸权体现,美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全球优质公司在美国上市,从而可以像抽水机一样,从全球各国市场抽取财富,巩固美国金融霸权地位。

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过这些问题,对很多中资公司在内地凭借垄断地位经营却到美国上市大把分红提出质疑,包括不少在美上市的大型央企。只不过在当时,中美关系比较稳定,内地还没有科创板,中国也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募资的同时向西方学习市场经验,所以这个问题被暂时搁置。

再者,在美国力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不得不从实力现实出发,为了本国建设需要以及与美国关系考虑,屈从美国金融霸权,尊重美国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领导地位。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一方面,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道德失范”已经很难再让其他国家尊重其领导地位,特别是在国际疫情危机期间,为缓解自身危机,美联储联手美国政府枉顾他国危机,拼命开闸放水,借助美元霸权优势,趁机收割他国经济果实,早已失去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风范,美联储以及华尔街金融寡头的贪婪早已天怒人怨。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美国在实力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已经丧失,而中国的实力却在快速上升,就像中国外交官回击美国时说的“你们没有资格再从实力出发与我们讲话”。

与此同时,中美也已经深陷新冷战对抗局面,进入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中美关系虽然在拜登(Joe Biden)上任后有局部回暖,但两国的根本性矛盾冲突却在继续向纵深发展,中国已没必要再尊重美国领导地位,迁就美国的金融霸权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像滴滴这样在业内具有标杆意义的高科技公司选择在中国还是美国上市,已经不仅仅再是企业自己的商业决定,而是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涵和国家利益色彩。因此,从政治的角度,在中美对抗竞争下,中国政府特别希望像滴滴等这些头部科技公司能在内地或香港上市,或是回归内地或香港上市。



由于美国不接受中国复兴的现实,不断围堵中国发展,中美关系已经很难回到过去。(路透社)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促成中国资本市场快速成长壮大,中国政府在中美斗争中也多了一个筹码,大部分中国境内投资者特别是普通中国人,也多了一个投资与财富增值渠道,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购买或持有这些公司资产来积累财富。

特别是,在“房住不炒”的政策高压线下,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逐渐失去投资价值,中国国内经济在近年来也因为内外多重因素冲击面临极大下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滴滴作为一家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的公司,而且是一家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该领域高居“领头羊”地位,如果能在香港或沪深上市,其象征意义与实际意义都不可低估。

相反,这个时候滴滴依照其投资人意愿到海外IPO,就相当于是把通过市场垄断地位从中国市场得来的利润送进了海外投资者的腰包,主要通过中国境内市场投资获益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国家队和个人,却失去了这个投资渠道。

另外,这样做,中国资本市场也失去了一家非常优质的公司,而且还可能带来潜在的经济与数据安全问题,如果未来中美冲突延伸到金融领域,美国就多了一个要挟中国的工具,这对任何一个已经和美国陷入新冷战冲突的国家来说,都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一个比较直白的说法是,在中美对抗已经白热化的情况下,就算是“割韭菜”或“被割韭菜”,也要留在国内市场“割”或“被割”,不能跑到美国去让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割”。



滴滴作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比较符合国际政治现实。(AP)


所以,就算没有官方发布的原因以及网传的数据安全问题,在当前这个时候,在中美冲突正如火如荼,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对滴滴不听劝阻到美国上市毫无反应。

坦率点说,滴滴选择在这个时点在美国挂牌上市,简直就是一个无脑巨婴,实在是有点缺乏一个巨无霸科技公司应有责任意识与政治意识。

这不是为难滴滴,而是个政策方向问题,是个大政治问题。中国政府当然希望滴滴能更好发展,但是希望它能在国内上市,回馈国内市场与投资者,服务于中美对抗格局下的国家战略利益,发挥政策模范作用,这就是整件事情的背后逻辑。

在原来中美关系还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当中美关系崩溃,中国开始启动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这些问题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说明,中国已经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有了明确判断,在金融与资本市场已经做好了中美可能脱钩的最坏准备。

至于滴滴,不管它最终面临什么结局,有四个字也许最能形容它这几个月以来坐过山车般的遭遇,这四个字就是“咎由自取”。经由这番折腾,滴滴和其它公司应该都从中吸取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