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来讲,就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尤其是内部成员自愿地创造竞争、参与竞争,最终导致大家的努力通胀、集体受伤的结果。
这个中文概念在英国社会也有体现么?当然。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英国教育中家长们的内卷现象。
私立学校学生家长争相给老师送礼,出手阔绰
钻石项链、香奈儿包包、Savile Row西装、乘坐私人飞机旅行…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彩票中奖的愿望清单?
事实上,这些都是英国私立学校一些家长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英国,中小学学年末的时候,许多学生和家长会为了感激老师一年来的奉献而送上礼物。最常见的礼物是巧克力、葡萄酒、香槟…
然而,给老师年末感恩礼这个事情在英国变得越来越卷,不差钱的各家长纷纷赠送价值数千英镑的礼物,以讨好教职员工。
有些家庭会在奢侈品上大把花钱,送给老师哈罗德礼盒、蒂芙尼项链和SPA券。
英国生活类杂志《Tatler》为此发起了一项打击“家长比拼给老师送礼”的运动。敦促家长向子女所在的私立学校施加压力,停止这种逐渐失控的内卷型送礼行为。
《Tatler》杂志称,据他们得到的一手资料,“一些学校教职工从家长那里接受了不恰当的奢侈礼物,例如爱马仕包包或钻石项链”。
这样高价格的礼物可能会导致学校违反《2010年贿赂法》,除了家长外,学校也应该表明立场。
给教职工送奢侈礼品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后,一些学校设置了教师可以收礼的价值上限。
伦敦西部的诺丁山预科学校规定,教职员工每年收到的礼物上限为40英镑;著名私校斯托中学要求教职工如果收到礼品则必须登记;拉格比公学和哈罗公学也要求教职工提防“出格的送礼行为”。
但似乎,这一趋势并没有减弱的迹象。一位英国预科学校的校长说,他平均每两周就要集体退回一批礼物。
他还表示:“不只是学年末,全年都有家长送礼——戏票、礼盒、领带、手帕、甚至是镶有钻石的金袖扣。”
给教职工送礼内卷严重,家长受伤,老师也尴尬
对此,英国的一些教师表示,学生家长送奢侈品的行为让他们感到尴尬。但同时,也有教师会把收到的礼物转送给他人,或是放到eBay上出售。
《Tatler》杂志编辑说:“送老师一张临别卡片或自制的礼物是我们从小到大的传统。但如今,给老师送礼的文化正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越来越有目的性。”
不少英国家长被这种“送礼竞赛”卷得很受伤。
一位母亲在TikTok上谴责了这种行为,她说:
“我这么讲大家可别恨我,我是唯一一个不把孩子在学年的最后一周变成圣诞老人的妈妈么?我儿子班上好几位老师和助教,孩子们在学年最后都会带着成袋的礼物送给他们。我绝对不会这么做,我很感激老师们,但是son送卡片足以。”
这个妈妈还指出:“这股风气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家长群体制造的竞争。”
她的这个观点引发了许多共鸣,下面有评论说:“我们其他人也不会因为做本职工作而收到礼物啊…”
在《Tatler》调查的1149个英国家庭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家庭表示,为了给孩子的老师买礼物感到压力,不只是在物质上,还有来自精神上的压力。
另外,根据家长网站Mumsnet对1200名英国教师和助教进行的调查,他们最想收到的是个性化的、不用花钱的东西,例如,来自学生的一封发自内心的卡片,而不是那些奢侈品。
如果实在想通过送东西对老师表达感激,也可以是购物券。毕竟,老师们也喝不了那么多葡萄酒,吃不了那么多巧克力。
大多数英国老师都认为,学生和家长送5英镑到10英镑之间的礼物才是合理的。
调查中近一半(47%)的教师和助教表示,他们珍视任何礼物,不论贵贱;还有77%的教师和助教担心,学生家长会为送礼物而感到压力;68%的老师担心,如果父母没有送礼物,孩子可能会变得敏感,怀疑自己被老师冷落。
此外,跟中国家长有微信群一样,一些英国家长们也会在脸书或者Whatsapp上面讨论集资为老师送礼的事情。
万一有个别家长持不同意见,也很容易让原本和谐的关系变得尴尬。
由此可见,给老师送感恩礼应该是出自真心的个人行为,如果变成了压力性的竞争,不送或者送的不够贵就是错,那么,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来讲都是有害的。
英国也有份子钱,办儿童生日派对越来越贵
除了给老师送礼这件事跟中国文化一样,还有一些英国家长反映,给孩子和他们的同学朋友过生日也很让人头疼。
在英国,给孩子办一个生日派对,按照邀请10个左右小伙伴过来的标准,花费至少也要几百英镑。
Netmums 网站上有妈妈抱怨说,她10岁的女儿被邀请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竟然被要求出25英镑的“份子钱”,让她十分难以接受。
“就我个人而言,我绝不会邀请我女儿的朋友来参加派对还让他们付钱,负担不起邀请过多宾客的话,就不要办那么大型,这样太不讲理了。”
据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进行的一项调查:给一个孩子从4岁到11岁每年庆祝生日,英国父母平均要花费约5000英镑。并且,家长们互相要求对方在出席儿童派对时交一笔钱也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