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和立陶宛断交:一是希望通过外交关系降级施压立陶宛,但保留回旋空间;二是欧盟支持立陶宛立场,中国政府投鼠忌器,暂时不想完全撕破脸;三是立陶宛目前仍坚持一中政策,中国担心一旦断交,立陶宛会无所顾忌,从而带来负面连带效应。

最近,台湾外交部宣布“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正式成立并挂牌运作。作为反击,中国大陆外交部对立陶宛提出了强烈抗议,称此举是制造“一中一台”的恶劣先例。

此前,不少观察人士预言中国会与立陶宛断交以示惩罚,但最终中方只宣布双边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中国和立陶宛关系并没有出现“地动山摇”。

中国大陆此举,可能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施压立陶宛,但仍保留回旋空间。依相关国际公约,派驻国外使馆馆长分为三级,包括向驻在国国家元首派遣的大使和公使、以及向外交部长派遣的代办。代办作为较低层级的外交代表,一般出现在两国关系恶化、但又没到断交程度的时候。

历史上,中国曾通过降级外交关系施压,最后取得成功的先例。1980年,台湾向荷兰洽谈购买6艘潜艇,荷兰政府于1981年批准出售2艘潜舰给台湾,从而引发中国大陆强烈不满,将与荷兰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在中国的压力下,荷兰政府终止了后续4艘潜艇售台计划,中国也在1984年同意与荷兰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其次,欧盟支持立陶宛立场,中国政府投鼠忌器,暂时不想完全撕破脸。自今年8月立陶宛决定允许台湾政府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以来,中国大陆已经表达了严重不满,8月10日决定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但欧盟及其成员国却多次发声支持立陶宛立场。

近年来,欧盟内部在涉台议题上动作不少。10月21日,欧洲议会通过挺台的《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10月28日,欧盟理事会主席和欧盟执委会主席联名复信给欧洲地区的“福尔摩沙俱乐部”,支持立陶宛与台湾互设代表处,并称此举没有违反欧盟的“一个中国”政策。多数欧盟成员国认为,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欧盟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因此,中国通过降级外交关系给立陶宛台阶下,也是基于不希望看到中欧关系陷入被动。

再次,立陶宛目前仍坚持一中政策,中国担心一旦断交,立陶宛会无所顾忌,从而带来负面的连带效应。最近,欧盟与台湾的互动比较频繁,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10月底出访了斯洛伐克、捷克和比利时,而欧洲议会官方代表团也在11月初访台。如果中立两国断交,必然会给其他欧洲国家错误的示范,中国要防范这种效应在欧洲乃至全球的扩散,这对中国来说是大局所在。更何况,立陶宛政府在声明中,仍然重申坚守一中政策,辩称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不具有正式外交地位。

事实上,中国早就启动了对立陶宛的惩罚措施,但立陶宛仍坚持与台湾靠近。8月设台湾代表处风波爆发后,中国停开了通往立陶宛的货物列车,并停止发放食品出口许可证。但立陶宛不为所动,坚持与台湾的密切关系。在代表处正式挂牌运作的新闻稿中,立陶宛和台湾宣称双方在半导体、金融科技等各项产业领域具有庞大合作潜力,并已经签署了6项合作备忘录。

立陶宛选择与台湾密切关系也有迹可循。早在今年5月,立陶宛就宣布退出中国牵头的“17+1”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除了欧盟的支持外,美国政府也曾多次表态反对“他国”干预立陶宛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宣布与立陶宛关系降级后,美国宣布将与立陶宛讨论开放立陶宛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和发展共同投资项目。此外,美国将向立陶宛提供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意在缓解立陶宛与中国外交关系降级后,可能会遭受的经济损失。

从目前局势看,中国和立陶宛未来关系并不乐观。有了美国和欧盟的支持,再加上价值观和经济利益权衡,立陶宛走回头路的可能性很小,中立两国未来走向断交的可能性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