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生积蓄换来的东西,是属于你的归宿,是避风的家。
所以当节目《梦想改造家》花132万把农民老人的家改成了红砖毛胚房时,全网都愤怒了。

房屋改造之前,老人的房子是这样的,标准的西北土胚大平房,朴实整洁亮堂。

改完以后,花了一百万多万的新房,长这样:

这期节目的标题是《甘肃农村土房重建后变梦幻田园居》,但梦幻田园倒是没看出来,网友们纷纷吐槽这房子像公厕,像砖厂,像烂尾楼......

如果仅仅是外观不好看就算了,但整期节目看下来,是个人都会忍不住吸口凉气:
“这哪儿是人住的房子啊?!”

一百多万,就建了个这?
《梦想改造家》是国内一档老节目了,请设计师来帮人改造旧房,口碑一直还算不错。
最新这期的委托人是一位68岁的甘肃老人老杜,他在村里务农了一辈子,和妻子一起住在已经有40年历史的老房里。

这对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个牢固的房子,来帮他们抵御大西北凛冽的寒冬。
另外,他们想着如果把房子翻建得好一些,等儿女们退休之后,也许会愿意回到农村,有根有底地活着。

但就是这么朴素的梦想,也破灭了。
在地里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是如此善良朴实,看到新房的第一眼,赶忙夸赞到漂亮、真好。
但他手上的动作却忍不住探测起红砖墙体砌地够不够牢靠,神情若有所思——
“这能抗住沙尘和大风吗?”

要知道甘肃干旱少雨,一年四季多风沙,冬天更是寒冷异常,保暖防风无疑是最重要的。
然而这座房子,整个外墙都是镂空的红砖,四处透风。
大西北凌冽的寒风和沙土,直冲冲地往家里灌。

再看屋内,竟然也是裸露的红砖墙体,水泥+砖块,简直就是毛胚房中的毛胚房。

房子内部结构被设计地七扭八拐,除了红砖就是木头,色调单一,采光极差。
天天住在这里面,哪里有点家的温暖感,只会让人觉得压抑。

房子有不少狭窄还漏风的长廊过道,冬天灌风夏天蚊虫就不说了。
这个又长又窄又昏暗的画风,说是鬼屋都不为过吧?

老人育有5个子女,子孙三辈人加在一起,这个大家庭足足有20个人。
结果设计师设计的能容纳20个人的饭厅,就这么大。

再看厨房,空间明明就狭小了,还偏偏用不实用的内开门。
厨房门一开,直接把灶台挡住了。
真的,都把观众气笑了。

一个20口之家的厨房,勉强站3个人就满了。
可设计师还因为给老人装了集成灶而有点得意......

最让人无语的是卫生间,冷工业风的浴室灯光昏暗阴冷,老人很容易看不清滑倒。
浴室侧墙依旧是裸露红砖,没做任何防水,也没有考虑有人不小心磕碰到砖面上的隐患。
更重要的是,设计师没考虑到保暖问题,在大西北的冬天洗个澡有多冷也许他并不知道。
而且一个马桶,竟然故意装到了一个透明的天井旁边,为了什么?

为了满足设计师的审美,全屋竟然都是走性冷淡风的水泥台面。
坚硬且多锐角,稍微磕碰,就会把人伤地头破血流。
可以说对于住在这个屋子里的老人们来说,处处都是安全隐患。

而且这么大的一个房子,没有设计一点储物空间,比如卧室,放了床以后就没位置了。
唯一放粮食的粮仓还有留有孔洞,弹幕都在询问“这是给老鼠预留的吗?”

整个房子只有主楼有个小小的二楼,上楼的楼梯又陡又窄,光线又差,只有一边有扶手,完全没有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

从设计师自己微博放的图来看,这个上楼梯简直堪比爬山。

而上来之后的二楼是这样的:
天台没有安全扶手,预留来晒谷物的屋顶竟然还是斜坡......

房子槽点实在太多太多……
从节目组公开的改造费用来看,132万巨款中,软装部分甚至才花了11万。

眼尖的网友发现,地板铺的是廉价的松木,5个卧室的床和家具全都是宜家的便宜家具。

那么,钱都花哪儿了呢?
都花在了这位设计师“看重”的红砖上,他甚至还花高价特意请来了北京的砌砖师傅。

一个西北老农民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家,真的需要千里迢迢去请师傅吗?
为了设计师坚持的审美,就应该忽略房子的宜居度吗?


老百姓想有个满意的家,不配吗?
观众们的愤怒和心酸,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位设计师,实在太傲慢。
节目里,心底善良的老人一直很捧场地在夸房子“特别好”,但设计师却只顾着自己介绍,频频打断老人说话。
实际上,从房屋改造一开就可以看出,设计师对老人的需求有些不屑一顾。
老人一开始就流露出希望有个二层小楼房的向往。住平房住了一辈子,他也想像邻居们一样盖一座属于自己的气派小楼。

但这位设计师认为“高品质居住都是反高层的”,建二层完全没有必要。
设计师想用自己的审美和观点去“引导”、“教育”老人。

但老人还是委婉地坚持自己想有个二层的心愿,理由很朴素:
这是我给下一代人盖的房子,不能再像父亲40年前给自己盖的平房一样了。

最后,设计师拧不过业主,“妥协”了。
但言语中都充斥着对这位西北农村老人的不理解,觉得老人无法与时俱进。

除了不情不愿地加了个小二层以外,设计师几乎处处将自己“高级”的审美,强加到了老人身上。
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座不适合住人的房子。
这不是艺术展馆,不是网红民宿,是一户人家想要代代相传下去的住宅啊!

这种不考虑实用的高级审美,不考虑造价的设计,做不到“以人为本”的房屋改造,简直鸡同鸭讲,带着所谓“城里人”与“知识分子”的傲慢。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设计师甚至还在微博上宣称这是自己做过的“低造价房屋”。
农村花132万造个房子真的是低造价吗?
虽然这钱是节目组出一半,老人自己出一半,但对于一个西北老农民来说,这几十万可都是一辈子攒下来的辛苦钱啊。
为了养大5个孩子,老人上过煤窑,下过井底,赚的都是血汗钱。
二女儿都说,家里的每分钱都来之不易。

拿高级来糊弄这样一位老人,不叫翻车,叫残忍。
看着节目里强颜欢笑,努力拍手称好的老人。
把房子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的中国人们,都愤怒了。

拿别人的毕生积蓄圆自己的梦?
这个设计真的那么差吗?
也许并不止于。
甚至在不少角度,不少细节处,他的设计是精妙且好看的。


所以也有不少人,在网上为设计师喊冤。
但一个好看的建筑就是成功的建筑了吗?
这让我想到了住吉的长屋。
当年,大阪市的佐二郎夫妇找到了当时还藉藉无名的安藤忠雄,委托他为夫妇两以及未来的孩子设计建造房子。
房子位于住吉区的一条老街上,宅基地狭长,宽只有4米左右,深度却有14米。
安藤忠雄最终用清水混凝土建造了一个“水泥盒子”。

水泥盒子内部有两层,一楼是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二楼是两间卧室。

别出心裁的是,安藤在水泥盒子的中间挖了一个露天的庭院。本就不大的面积,1/3被用在了中庭上。

住吉的长屋,展现的是安藤“自然”的理念。他小时候跟外婆相依为命,在木制长屋里长大,从小跟自然打交道,观察雨滴、体会酷暑和严寒。
长大以后,安藤觉得人与自然之间越来越隔阂,于是他将自然的理念引入住宅建造中,在钢筋水泥的房子中心打开缺口,让人们在房屋里就能感受自然的每一点变化。
看起来是美妙的构思。1979年,“住吉的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安藤忠雄也因此一炮走红。
但这是建筑师的成功,却不是房主的。
为了体现自然,连接房屋之间的,楼梯并没有顶,如果遇到下雨天,从2楼的卧室走到1楼的卫生间,还需要打把伞。
更糟糕的是,为了体现“自然”的理念,这座住宅中没有设计安装空调。安藤认为空调将人隔绝在了自然之外,无法体会自然的变化。
21年后,安藤忠雄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有作家拜访了住吉长屋中的佐二郎夫妇,他在书中这样记录:
这个家到了冬天就像冰窖一样冷入骨髓,可是夏天又比冬天更难熬。有次到了晚上,实在酷热难耐,佐二郎夫妇想,或许房顶有风,能稍微好过一点,便上了房顶。
没想到房顶铺的楼板晒了一天,晚上正像地暖一样散发着热气,根本不是能睡觉的地方。
夫妇二人当时就像“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一样狼狈地下了房顶,但实在不想回到桑拿房一样的室内,最后便在中庭的架空走廊上,像两节手电筒里的电池一样,前后躺着睡了一觉……
有人赞扬住吉的长屋,称其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建筑是什么”,“建筑不应该只是温暖的溺爱,它也可以是一种考验与试炼”。
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每天在家里接受“自然的考验与试炼”?
再回到《梦想改造家》这期,其实是很相似的境遇:
建筑师想表达审美和理念,却凌驾在了委托人的需求之上。
不少网友也觉得,这个设计并没有那么糟糕,它如果是一间美术馆、咖啡厅、甚至是民宿,都可以说是好看的。
但作为住宅,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住宅里的人,是人的感受和需求。

别扯什么高级审美了
比需求不匹配更糟糕的,设计师本人乃至不少为他撑腰者的傲慢态度。
有人为设计师抱不平,上来列了5点,开头就是批判大部分国人缺乏美学素养;





不仅是《梦想改造家》,类似审美霸凌实在是太常见了。
前两天播出的综艺《导演请指教》中,导演梁龙用晦涩的手法拍摄了一部讲述“异类”的短片。由于节奏慢,画面风格不常见,大众观影团中多人按下了离席键。而节目的机制是一旦大众投票低于120票,短片就会停播。最终梁龙的短片没能播放完毕。说实话我个人是喜欢梁龙这部短片的,但他的节奏和叙事风格确实不大众。试验电影之所以叫做试验电影,就是因为它是先锋的、小众的。它是一个正在探索的方向,并不意味着喜欢他的审美就是高级的,不喜欢就是低级的。可偏偏有人要告诉别人:你表达不喜欢,就暴露了你的“low”。

作品成了新时代的皇帝的新衣。不想暴露“品味不高”?那就只能夸。人们烦透了。真正好的艺术,是大众和专业都认可的。就像《导演请指教》中关锦鹏导演执导的短片,大众上座率91%,专业上座率96%;《梦想改造家》中也有很多美丽又实用的案例。大多数美学,都是从实用开始的。以建筑为例想要“提升”委托人的审美,得先让对方感受到生活比预期更加舒适,而不是以理论说教,用所谓的高级审美,压制对方的需求。让人的体验迁就所谓的“艺术表达”,那是本末倒置。说到底,人才是万物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