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公然侵犯“一个中国”原则,在中国内政问题上连续越线,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陷入危机。11月21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宣布,将中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等级从“特命全权大使”级降为“代办”级,一瞬间从最高级下降到了最低级。而立陶宛国内的舆论目前也在嚷嚷,说要对等降低和中国的外交关系等级,甚至还嚷着说要“断交”。





立陶宛的“越线”行为十分恶劣

提到这次立陶宛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在中立关系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制造不稳定因素的行为,大伊万只能说,立陶宛的行为非常恶劣,而背后的挑唆因素更是昭然若揭。



说立陶宛的行为“非常恶劣”,其实立陶宛在维尔纽斯允许台湾地区设立这个“代表处”,并非一时兴起的独立行为,从今年年初开始,立陶宛就各种上蹿下跳,想给中国“添堵”。尤其是今年五月份,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和中东欧外长“17+1”会晤机制,宣称这一合作机制“给中东欧国家造成分裂”,甚至还想忽悠其它国家跟它“共同行动”,一起“退群”,结果没有国家理会,即使隔壁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都没搭理这茬。

图源:文化纵横杂志




因此,这回立陶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改打“台湾牌”,可以算作这个小国在中立关系上给中国“添堵”的最新行为,也是今年以来立陶宛费尽心机破坏中立关系的一个最新表现、算是“大气候”下的“小气候”。只不过,立陶宛可能小看了台湾问题的严肃性,也小看了中国可能实施反击的分量,认为中国可能不会有什么反应,对此我们只能说,立国想错了。



立陶宛为什么跟中国“杠”上?

至于立陶宛本国为何会跟中国“杠”上了,因素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对于一部分体量较小、日常惯于在各大国间选边站队、国内政治集团分野模糊不清的小国来说,其国内的对外政治共识非常之弱,对于部分国际关系上的“红线”更视若无物,只要有一丁点利益,就敢在口头和行动上“越线”,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著名的冈比亚“大统领”叶海亚贾梅。



而从立陶宛本国的情况看,尽管我们暂时不清楚立陶宛本国在此次外交风波中,是否存在国内政治权斗、获取部分民众支持的因素,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后冷战时代的产物”,立陶宛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在意识形态上就存在着反俄反苏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甚至有可能直接压倒该国在经贸方面的直接利益,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将带给我们对此次立陶宛事件另一个考量的角度。

此前,谢尔曼与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通话时,也表示过美国“支持”立陶宛与台湾当局发展关系。




最后,从直接因素上来看,此次立陶宛对华关系风波,明显是存在着背后挑唆的因素的:立陶宛在前边上蹿下跳的当口,背后有某个域外大国始终给立陶宛加油打气,一边警告我们“不许干涉立陶宛内政”(瞧瞧,这倒打一耙),一边连续向立陶宛批准信贷额度,一口气就给了六个亿的额度。而11月18日,该国副国务卿谢尔曼甚至直接飞赴维尔纽斯,到立陶宛总统府“坐镇督战”,现场撺掇立陶宛政府和中国方面公然对线。



因此,总的来说,立陶宛这回在中立关系上发难,有历史因素,有现实因素,有外部势力,还是一以贯之的连续行为,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能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了。



立陶宛“越线”的影响

虽然立陶宛此次公然“越线”、突然发难,看起来相当之无厘头,更像是一些小国在大国的挑唆下,为了一毛线利益就敢公然挑事,但是从此事的性质和对中立乃至中欧关系上来说,影响相当深远。

立陶宛领土变迁




首先说说此事对咱们的影响好了,之前就有大佬科普过,此次立陶宛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十分类似当年立陶宛从苏联分裂时,西方国家采取的“冰岛战术”:首先策动一个与苏联没什么直接利益冲突、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国家承认“立陶宛独立”,也就是让冰岛首先承认立陶宛独立。由于冰岛跟苏联没什么直接利益冲突,让苏联在反制时找不到政治、经济的抓手;又因为冰岛看起来人畜无害、体量也不算大,给了苏联以“可以继续与西方改善关系”的幻想,故而,在此问题上采取了绥靖的策略。

立陶宛作为人口不到300万的小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并不很大




没想到,冰岛承认“立陶宛独立”,很快变成了立陶宛从苏联完成分裂的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那之后,连续有多个中东欧国家承认立陶宛独立,在骨牌纷纷倒下的时候,苏联再想找机会,目标太多,已经无法反制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西方国家、尤其是域外某大国策动立陶宛“冲锋在前”,在中国内政问题上公然越线,不排除是想重演“冰岛时刻”,这也决定了我们对于这种可能的趋势,必然会将其在苗头状态就彻底摁死。

1989年,三小国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反苏示威游行,200多万人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75公里的人链,穿过波罗的海三国……




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对于这种小国,“别废话,摁死就完了”,甚至这几天大伊万还看到不止一个人在网上发文,列举出了在政治上、经济上甚至历史领土问题上(毕竟维尔纽斯本身就是当年苏联划给立陶宛的)可能会有效反制立陶宛的多少抓手。



但是,大伊万认为,立陶宛问题不算复杂,可是立陶宛背后的因素算是比较复杂的,这当然不是指策动立陶宛这次跟中国对线的域外大国,而是立陶宛这个国家本身,是欧盟成员国之一。

欧盟国家对华反倾销抗议




从先前欧盟内部的对外关系来看,欧盟内部在外交、意识形态、环境保护等议题上,往往呈现出“抱团取暖,圈地自萌”的态势,一般会要求“圈内人”采用一个口径对外行动,一个声音对外说话。比如在今年以来,欧盟多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议题,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都“跟”了。连去年咱们在抗疫工作中给予了很大帮助的意大利也没有例外,虽然引得不少国人声讨,说意大利“不够意思”,但人家作为欧盟成员国,当然以欧盟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而在这种对内意识形态、对外关系上的“保持一致”,本身就是欧盟作为一个准政治实体、存续的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在内部意识形态无法一致、外部外交策略无法一致,这还算什么“欧盟”,直接就彻底蜕变成了“散装的欧洲”了。



因此,这回立陶宛的越线行为,明面上是立陶宛,背后有域外大国,但其根源其实是中欧关系:如果按照欧洲各国“协同一致”的原则,既然立陶宛在维尔纽斯越了这么一条线,其它欧洲国家、尤其是老欧洲国家要不要“跟”,为了确保欧盟的统一和完整而纷纷越线;在中立降低了外交关系等级的情况下,其它欧洲国家要不要“跟”,同样也跟中国降低外交关系等级,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甚至也是值得欧洲注意和警惕的方面。



如果因为一个小国立陶宛的行为,导致整个中、欧盟关系出现不可控因素,乃至发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那么,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欧盟,损失都是相当之大的,唯一能笑出来的,也许就是此次策动立陶宛对中国挑事的、大洋彼岸的某域外大国了。



欧盟内部的纠结

最后,大伊万不说我们,得说说欧洲。其实,欧盟在对内意识形态、对外外交关系上规定的这么两条线,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欧洲目前明面上秉持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对于历史上因为民族主义打出狗脑子、最后引来了两次世界大战教训的欧洲人来说,目前讲究各民族、各种族和解,并在承认人民主权的基础上搞出来一堆欧洲式的“共同价值观”,这本身也算是欧洲人悟出来的“历史教训”之一;而这种对内寻求所谓的“共同价值”、对外则寻求所谓的外交领域“步调一致”,也确实是欧洲从原本的多个民族国家、逐步迈向一个超越主权的、联合的政治实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是,这种欧洲的“内部价值”和“对外关系”,随着立陶宛这回搞出来的事,却是实实在在地受到了威胁:立陶宛是欧盟成员?确实是;立陶宛是否受到了其它外部势力的挑唆?大概率有;立陶宛的行为是否有利于欧盟的整体利益?有利个鬼,除了能让某域外大国笑出来,估计欧洲现在全恨死立陶宛了。

立陶宛当局已经宣布准备与中国断交




说句民族国家常用的话,立陶宛的行为,其实就是某个政治实体内部的一部分势力不顾大局、为了局部的利益牺牲整体的利益、公然服务于域外势力的行为,说难听点这就是真正的“里通外国”。而这种“里通外国”,很有可能是某域外国家给了一点蝇头小利,或者仅仅是该国政治不够稳健的后果,在严肃的大国关系面前,这种上蹿下跳的挑衅行为,简直如同儿戏。



在未来,欧洲要想真正成为国际政治上的“一极”,就必须解决自己内部如何真正协调一致的问题,否则,再出来一个立陶宛,在事实上绑架整个欧洲的对外政策,或者说某些域外大国借助小国来轻易撬动欧洲的对外关系、塑造欧洲的内外交往,对欧洲诸国来说,才是真正麻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