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11月16日进行了近四个小时的视频会晤。尽管美方通稿极为克制,仅仅展示了三节内容,但外界仍可以从中方通稿中发现双方事无巨细地展示了在战略稳定、外交安全、金融经贸及气候变化等等领域的兴趣,美国愿意同中国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长时间充分沟通,本身就有积极意义。
拜登在这次会谈期间,明确承认中国为世界主要的领导者,像美国一样,“None of this is a favor to either of our countries –- what we do for one another -– but it’s just responsible world leadership. And you’re a major world leader, and so is the United States.”这是对中国的重要评价。不是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的美国第一,而是中国也是世界主要的领导者,美国愿和其一起协商问题。
拜登政府的对华耐心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布林肯(Antony Blinken)、沙利文(Jake Sullivan)等华府精英上任后首先展现的仍然是美国式傲慢。在新冠溯源问题上指责中国、利用舆论营造强迫中国低头,让新疆人权问题延烧为棉花大战,等等做法和特朗普时期没有什么不同。
在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白宫罗斯福厅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的虚拟会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随同(右)旁听。(美联社)
3月的阿拉斯加高层会晤不欢而散。北京展开了“火药味十足”的回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老毛病要改一改”,是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掷地有声的警告。拜登气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4月首次访华被安排在了远离政治中心的上海。
拜登当局作为华盛顿建制派的最大公约数,其在2021年确立后,他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上不仅维持着特朗普时期制度的惯性,这背后还加上了奥巴马(Barack Obama)末期对华意识形态的攻击性色彩。这使得拜登当局从3月开始就展示了自身在政治、经济领域对北京居高临下的一面。北京在阿拉斯加会晤、克里首次访华等事件中的强硬姿态让拜登政府清晰认识到了原有的一套和中国打交道的方法并不适用了。
7月末美方主动派出副国务卿级别的官员访华,8月布林肯与中国外长王毅通电话,强调“美方无意就病毒溯源问题指责任何国家”,9月在中方特使没有不回访的情况下,克里第二次访华。拜登9月通话习近平时美国方面的通稿开始淡化分歧,非常官方的表述背后是有意维稳,不刻意发挥制造摩擦。
此次习近平和拜登视频会晤,美国方面在会晤开始之前和之后都在公关降低各方的预期,而实际上中美的探讨非常充分,拜登政府能够主动营造对话的氛围,谋求实际,是非常明智的。
不需要表演强硬,区分谁胜谁负,坦诚面对问题才是关键。此次拜登和习近平的视频会晤是过去数月北京对拜登政府傲慢姿态斗争的成功。
在奥巴马还是美国总统时,中美之间的“G2”关系以及北京建议的“新型大国关系”一度成为显学,但这种气氛最终未能持久。(美联社)
此外,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近日在电视访谈中说,美国正在考虑降低针对中国商品的部分关税。拜登承诺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这些是过去四年中国坚决应对美国打压的成功。
如果北京一早就放弃抵抗,拜登毫无疑问会重新拎起最简单的关税大棒。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贸易战三年之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又呈大幅增长之势,中国官方1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大幅增长,月度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近一半来自对美国的顺差。
中国历经疫情洗礼仍能在贸易战中站稳脚跟,经济稳步复苏,而美国至今仍在通胀的泥潭中挣扎,至少说明贸易大棒是失败的。中国没有崩溃,而是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实力和存在感越来越强,亦宣告了美国体制颠覆路线的破产。拜登不得不谋求同中国共存,不得不正视中国的存在,不得不构思比贸易大棒、操纵民主更为缜密的策略。
不少人对中国谋求和美国平起平坐持质疑态度,认为这样做过于冒进和出头。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担忧。中国要的美国尊重不会自动得到。美国的转变需要有外部氛围去倒逼。中国没有被动承受这一切,而是在主动塑造态势。从韬光养晦、积极作为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北京在应对美国挑战方面的做法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