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师:鲍雁洲
“越是发达的城市,高智商的犯罪,就越有可能发生在隔壁房间。”
2017年,章莹颖案嫌疑人克里斯滕森进入公众视野。何袜皮读博士时,曾与他身处同一个校园。她突然觉得,一个凶杀案罪犯有可能曾与你擦身而过。
在此之前,何袜皮是个业余的侦探小说家;在此之后,她成了职业的罪案作者。至今,她和团队在公众号“没药花园”上已经更新了100多个陈年旧案或悬案,很多在案发当时都轰动一时:上海冰柜藏尸案、南大碎尸案、黑色大丽花案、玛德琳失踪案……




如果缺点是影子,什么情况下,人才会没有影子?一,头顶烈日;二,站在黑暗里。他头顶的烈日很可能是他的母亲,一位道德意识很强的教师。两年后,吴谢宇在重庆机场被捕,同时被媒体挖掘出在逃跑期间,他找了一个性工作者作为女朋友,用诈骗来的100多万元嫖娼、买彩票,甚至自己在酒吧当男模,完全背离了母亲为他设计的“完美少年”的路。被捕时的吴谢宇,完全像是解放了自己被压抑二十多年的天性,脱下了面具。

白银市连环杀人案,是1988-2002年间发生在甘肃省白银市和内蒙古包头市的一系列案件,至少有11名女性遭到入室强奸、猥亵再杀害。通常这一类案件刚开始发生时,警方对罪犯的侧写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凶手是一个单身的、得不到性资源的男子。但通过DNA-Y染色体检验并对比数据库,找到的嫌疑人高承勇,他现实生活中是有妻子的,并不缺性资源。他作案是因为自己的性癖好,这类扭曲的性幻想通常伴随着暴力、痛苦和死亡。我曾看过他的第一期案子“小白鞋”的作案现场的照片,他当时非常从容,没有带走之前的财物,没有强奸,而只是打开死者的双腿,进行了窥视。欲望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当它延伸出去就会触碰到一条界限。这条界限是由法律、道德、规则,以及他人的利益划定的。你的欲望是没有对错,但你的选择是有对错之分的,而罪犯是做了错误的选择。

It’s always the husband(凶手永远是丈夫) 受害者最多还是女性, 嫌疑人是丈夫、父亲、情人 我在选择写什么案件时,会尽量顾及不同的案件类型。譬如,杀妻案的题材很多,也受到关注,但我们不会接二连三地去写杀妻案,避免大家对某一类案件发生的频率产生错觉。但无论如何选择案件,都会发现女性被自己最亲近的人杀害的概率,比男性高出了一倍。(根据2017年联合国发布的《女性因性别被谋杀的死亡报告》)

这么一个被所有人认为是好爸爸、好丈夫的男士,在2018年的某天凌晨先勒死了怀孕的妻子,再用毯子闷死了3岁和4岁的女儿,并把母女三人的尸体带到他工作的油田处理。警方调查得知,他正在和一个女同事妮可发生婚外情,妮可投其所好,让他仿佛看到了摆脱家庭后,可以过上自己心仪的新生活。

克里斯·沃兹接受庭审
为什么克里斯·沃兹要选择谋杀,而不是离婚呢?因为对懦夫来说,谋杀反而是个捷径,可以回避更复杂的挑战。他根本不敢和强势的妻子闹离婚,才选择杀害妻子来逃避战斗。这就像是,一个人打游戏冲不过这个关卡,就索性拔掉了电脑的电源。



幼时的何袜皮与父母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看了很多的推理小说,尤其是喜欢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作品,看完了三毛翻译的所有译本。从那时起,我对破案解谜就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的调查记者;后来出国读了人类学博士,系里老师同学的课题都是五花八门,有人研究黑魔法,有人研究非洲巫术,有人研究太平洋岛国上的母系社会,我当时选择研究的是金三角地区的赌场。



案件是指引我们的寓言故事 猎奇的、煽情的部分,那肯定是读者感兴趣的。在国外,也有大量真实的案件,被编撰成书、纪录片甚至电影。
客观地来说,对真实发生的恐怖故事感兴趣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未必很高。但结合中国的人口基数,其实是很大一个群体,但可能中国写这方面题材的作者,就比欧美少了很多。
没药花园的读者中,大概75%以上是女性,高收入和高学历人数比例很高。他们更多关心的不是恐怖的细节,而是从证据或者心理层面去解构这个案子,它的真相是什么,背后的人性是怎样的?
很多案件报道在我看来,就像是寓言故事。

比如诺拉弑母案,一个18岁的少女杀害了她的母亲,其中一个动机就是她希望能提前继承遗产,不想被管束。而母亲希望诺拉不要吸毒,整日派对,要她必须晚上12点前回家。诺拉在等待警察到来的时候,曾拿下尸体头上的洗衣篮,似乎是看到了妈妈瞪着的眼睛,又把篮子盖了回去。哪怕痛下杀手,她对母亲的感情还是复杂的。一方面把她母亲视作是自己实现自由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她也知道母亲是爱自己的,所以内心会有内疚和心虚的感觉,不敢面对母亲的双眼。

同学之间可能会因为一个嫉妒而心生嫌隙,甚至发生凶案。2016年,一个印尼女孩杰西卡用冰咖啡毒死了闺蜜米尔娜,原因竟是因为两个女孩原生家庭条件差不多,但米尔娜的恋爱更顺利,和未婚夫双双毕业后,继承家族事业,走向婚姻;而杰西卡的男友却有暴力倾向,甚至吸毒。 在米尔娜的劝说下分手后,杰西卡迟迟走不出来,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四次试图自杀。人们通常都是拿自己和身边的人,特别是过去曾经同一水平的人,视作幸福的参照物,容易在自己遭受挫折时迁怒对方。

英国现代史上年纪最小的杀人犯,两人仅10岁


在北京大学进行讲座我自己的家庭关系一直以来很稳定,先生从事互联网行业,我们的女儿今年也6岁了。经常有人问我,写恶性事件会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我不这么觉得。因为我是很客观地看待,世界上就存在这些罪行,我们不能假装他们不存在,但同时所有的案件都是小概率事件,不应该因为有这些恶行事件存在而改变人生轨迹。譬如一个女孩本来要相亲,她读了杀妻案的报道后,突然说我不结婚了,保命要紧,我觉得不至于这样。这些报道对本来有结婚意愿的女孩的意义应该是:相亲的时候更加留心,学会识别危险的人,挑选到最正确的伴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