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月7日播出的《法里德·扎卡利亚的环球公共广场》(Fareed Zakaria, GPS)访谈节目中,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提到,中美关系不是新冷战,美国并不寻求从根本上改变(fundamentally transform)中国,而是想与中国共存。在台海问题上,沙利文强调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一现状,这符合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以及整个地区的利益,反对任何单边改变现状的行为。

沙利文是以务虚、审慎的方式谈中美关系,尤其保持了在台海问题上的模糊策略。之所以说是务虚,主要还是因为沙利文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价值观、普世价值、规则和秩序等外交辞令,拒谈被CNN提到的务实性问题。

比如,沙利文认为,评价中美关系的思路(matrix)并不是什么协议,做出什么样的让步,或者纸面上的工作,而是制定有效竞争的条件(terms),以便让美国不仅在印太地区、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捍卫自己的价值观,推动自己的利益。他认为,这个思路是判定美国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准。而过去十个月,美国在这方面的记录是“良好”(strong)。

在沙利文看来,这个思路应该始于内政,也就是内部利益,包括在抗疫、基建和科技投资等领域让美国享有优势;然后才是和欧洲盟友协调,确保中国无法在欧美市场“滥权”;最后即在印太地区经济、科技和安全层面能够追究中国的责任。

之后,沙利文声称要确保让中国在全球贸易、气候变化等方面承担相应责任。他还认为,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表现不是给美国的礼物(gift),也不是双边关系的前提(given),而是中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沙利文这种务虚、内政优先的外交思路最大的好处是迎合国内选民,同时避免受到国内共和党人的批评。可谓一举两得。这种内政优先的外交策略本质上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无异。这恰好也是拜登对华策略最大的问题。一方面,价值观路线这种冷战色彩的做法不可能成功,另一方面,内政优先本身就意味着拜登难在对华关系上有所作为。

即便沙利文强调不改变中国、和中国共存,也没有新意。他效力于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时,中美高层就曾达成过共存的共识,也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强调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希拉里当年也多次公开支持这一主张。



3月19日,杨洁篪在阿拉斯加同美方会谈时有力回击了拜登政府的对华指控。(Reuters)

和中国共存之外,沙利文并没有强调平等的概念。他强调最多的反而是美国的利益、美国主导的秩序或价值观、以及符合美国及盟友利益的印太地区秩序。虽然沙利文强调中国处理问题方式(approach)不同,美国不寻求遏制或新冷战,但是他主张在重塑国际秩序方面,美国(和民主盟友)要占据主导权和有利地位。这体现了美国自由派根深蒂固的霸权思维。

中国的主张就是和平共处、平等以待。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盟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同时又要以一种优越的姿态和中国对话,按照拜登团队的话说,就是“从优势地位”和北京对话。只要这种姿态不变,中美之间的各种立场和利益摩擦就不会少。

而且,北京半年多来释放的信号很明确,美国没有资格从优势地位出发和北京对话,美国也无法单方面定义中美关系,北京也不认可当前拜登对中美关系“竞争、对抗和合作”的三分法定位。

所以说,沙利文这个表态不算什么改变,而是回到了特朗普上台前民主党主政时的对华关系状态。这算是拜登政府以一种审慎的姿态调整对华关系,只不过还是尝试回到之前较为传统或理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