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弃安装滑跃甲板来看,日本“出云”级要么不是一款成功的航母改装平台,要么日本打算集中力量更大、更强的专用型航母。


作者|凤凰网军事特约军事作者 高数

核心提示:

1. 美国已在事实上解除对日本包括航母在内的进攻性军备限制,并且通过控制关键技术,锁死了日本未来航母发展的天花板,并不担心出现“反噬”。

2. 意大利才是日本未来航母的技术后台,在未来日本航母的身上,将看到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以及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影子。

3. 印度自以为是的“山寨设计”毁了“维克兰特”号航母上原本优秀的意大利设计,但该型航母依旧是日本、印度这类中型海军实现航母梦想的最优解。

4. 日本未来新航母与“出云”级2舰的关系不是取代而是协同,“出云”级搭载的F35B负责“海上踹门”,新航母将搭载“超级大黄蜂”完成远程对海攻击。

上月27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称,日本航空自卫队飞行员将前往意大利进行高级飞行课程的训练,原因是两国均装备F35隐身战机与KC-767加油机。虽然日意两国此次进行的是空军领域的联合训练,但这实际上是在美国对日军备解禁背景下,日本航母再武装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意大利,乃至印度都扮演了特殊且独特的角色。



美国解除对日本包括航母在内的进攻性军备限制



早在2012年,日本就提出了6.5万吨级“保升”级航母的非官方方案。

早在2019年5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与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登上了“出云”号“护卫舰”,同年年底,日本颁布的《防卫计划大纲》中,安倍政府明确提出要将“出云”号改装为事实上的航母,并搭载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因此,当时美日媒体普遍认为,特朗普此时登上“出云”号,事实上等于美国默许了日本重新建造航母,至少在海军装备领域,所谓“日本不得装备任何进攻性武器”的限制已经名存实亡。

到了拜登政府,美国对日本发展航母几乎由默许转向了明确的支持。10月3日,2架F35B战机在“出云”号上实现起降。这不仅预示“出云”号变身航母的工程基本完工,而且这也是日本在二战后首次在航母上起降固定翼战机。随后在25日,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与“出云”号姊妹舰“加贺”号编队巡航南海,同一天,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在横须贺登上“出云”号,并在推特上称该舰为“航空母舰”。显然,美国对日本拥有航母并不介意。

在这种美国对日本航母与海上进攻性武器事实上双解禁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在10月中旬宣布,要将防卫费用翻倍,而现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表示大力支持了。有鉴于此,仅仅将2艘“出云”级“护卫舰”变身航母显然无法满足日本的胃口。毕竟早在2012年,日本就曾提出建造6.5万吨级“保升”级航母的设想。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海军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全部都拜日本所赐,美国对日本航母松绑,不怕被反噬么?



美国能通过控制关键技术锁死日本航母天花板



源于美国对航母核心技术的管制,未来世界在中大型航母领域,不会再出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种“百花齐放”的情景。


答案是不怕,因为时代不同了,航母也不同了。回顾世界航母发展史就会发现,从英国“竞技神”号航母1919年下水,开启正规航母发展之路,到1942年美日航母在珊瑚海海战首次交锋,期间23年是航母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在此期间,除了美日之外,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苏联,都有自己的航母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那时,能独立研发战机与大型战舰,几乎就等于能够发展航母,在这一阶段,航母的技术门槛最低。

随后经过二战,以及冷战初期的发展,舰载机实现了喷气化,航母也不再是船体+两三层甲板那么简单。随着航母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在西方世界,虽然英国最先发明了弹射器、斜角甲板等航母关键技术,但美国逐渐成为航母技术的唯一核心,其余国家不依靠美国技术,就不能发展航母。即使是心比天高的法国,“戴高乐”号上的弹射器与舰载预警机也必须从美国采购。美国凭借众多的独门航母技术,并不怕在自己的阵营中出现航母的后期之秀。

具体到日本,没有F35B,日本即使能建成航母也没有舰载机。即使日本自研了舰载机,没有美国的弹射器技术,整体战力就会因为无法配备诸如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而大打折扣。即使日本有能力完成装备的整体研发,美国也能通过禁运装备核心技术进行扼杀,这一点只要回顾一下以色列的“狮”式战机就懂了。那么在美国有限制的事实放开后,日本未来的航母究竟什么样呢?要了解这一点,就需要解读一下意大利对日本航母的帮助了。



意大利将是日本航母最大的“技术后台”



意大利是目前世界上轻型航母领域中的最强者,而且在中型航母领域,也具备独特,并对日本等国吸引力巨大的独特技术优势。


在不少人心目中,意大利军队始终是个笑话,正所谓“意大利的存在为原本残酷的世界战争史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但在军事装备领域,早至一战之前,意大利不仅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设计、建造“无畏”舰的国家,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向苏联转让了大量海军技术并影像深远,以至于苏联1952年服役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依旧被具有浓厚的意大利风格,直到1954年建造的“科特林”级驱逐舰才被称为“真正的苏联战舰”。

而在冷战及后冷战时期,意大利也是少数具有独立航母发展历程,并且没有走过弯路的国家。期间意大利虽然只建造了“加里波第”号与“加富尔”号2艘航母,但前者虽然一度是世界最小航母,但却以一半的排水量,实现了同期英国“无敌”级航母超过80%的性能。而后者,则是目前世界上轻型航母中的最强者,凭借27000吨的排水量名列榜首,而且该舰还是世界上首艘批量搭载F35B战机并形成战斗力航母。比英国航母足足早了2年多。

针对日本此次来意大利进行F35联合训练,意大利空军司令表示,两国在装备上有很多共同点,都装备了F35战机。日本想进行F35战机的联合训练,选择近在咫尺的驻关岛美军不是更好,为何要跨越半个地球找意大利呢?答案或许是,意大利拥有的某项优势,甚至是美国都无法比拟,那就是操作中小型滑跃航母,并在其上进行F35B战机的起降经验。如果放在日本积极发展航母的背景下,意大利的这些经验的价值不言而喻。



精装版“维克兰特”号就是日本未来航母



“维克拉特”号航母现阶段的窘境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型海军实现海空一体化作战的最佳核心装备。


目前日本已经完成了“日向”号的航母化改装,日本此行对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进行考察,是否会为“日向”号接下来的改装积累经验呢?这种观点不能算错,但还是看得浅了。有别于“加富尔”号由始至终的航母设计,“日向”号属于半路出家,即使在设计阶段留有航母化余地,但要想真的在性能上比肩专用航母,技术难度与投入很可能并不比建造全新航母更少。这一点从日本放弃为“日向”号安装滑跃甲板中可见一斑。

专用型,比“出云”更大的专用型航母,才是日本在中长期希望从意大利获得的核心技术。2019年,意大利下水了“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该舰吨位从“加富尔”号的27000吨增至33000吨,采用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类似的双舰岛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在“的里雅斯特”号下水时就表示,该舰有4万吨级,装备滑跃甲板的航母型号,“巧合”的是,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的整体设计,正是出自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之手。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虽然弊病丛生,但却是目前世界上首艘4万吨级、安装滑跃甲板、能够起降固定翼舰载机的全新航母。该航母具备搭载2个中队(24架)“阵风”M或“超级大黄蜂”的能力,仅就攻击或空优的单项作战能力而言,能够比肩大型航母。而且4万吨级的排水量、常规动力、以及滑跃甲板布局,一方面让航母跨过了率领特混舰队进行全球部署的下线,另一方面也将技术、经济、政治门槛压至最低。而这一切都是日本梦寐以求的。



日本新航母将成为“炸弹卡车”的“海上停车场”



日本新航母与现役“出云”级2舰的关系不是取代而是协同,未来的舰载机不会是F35B仍是“超级大黄蜂”,原因与印度“维克兰特”号相同。


日本想要的航母是由意大利设计的“加富尔PLUS”,而不是拿到意大利整体设计后,自行山寨的“维克兰特”号。但换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意大利这个共同的技术源头,以及日本、印度两国相似的航母需求。印度今天的航母形态、舰载机配备、以及作战定位很可能就是日本的明天。参照“维克兰特”号目前的发现可以确定,未来“超级大黄蜂”将成为日本4万吨级新航母的舰载机,与“出云”级2舰搭载的F35B协同作战,具备完整的空优、攻击战力。

《军情前哨站|美法角逐印度未来舰载机 美国手握3大优势锁定胜局》一文已经提到,“超级大黄蜂”结合LRASM导弹,未来将令“维克兰特”号具备相当可观的远程对海攻击能力。这一点对于日本同样成立。未来日本新航母与目前“出云”2舰不是取代,而是协同关系。按照目前日本的规划,“日向”级2舰将分别搭载1个中队(12架)的F35B战机,用于在空优作战中夺取制空权,也就是俗称的“踹门”,当“门”被“踹开”之后,就需要“超级大黄蜂”登场了。

“超级大黄蜂”作为炸弹卡车,能比F35B携带更多、更重的弹药,而在己方已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隐身性能已不再重要。中美俄等国都有这种隐身战机+非隐身“炸弹卡车”的搭档,如歼20+歼16、F22+F15E以及苏57+苏34。在这种体系中,既要保证“炸弹卡车”能满载起飞,又要保证数量不能太少(至少2个中队),4万吨级的中型航母就成了日本的最佳选择。如果考虑到这类航母的大多数“雷”已经被印度踩了,其对日本的吸引力就更大了。

在美国逐渐松绑的背景下,未来日本航母或许会以明显超过以往的速度面世,并在战后首次具备海空一体进攻能力,能够对周边大国海军构成一定威胁。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周边大国海军,尤其是大型航母的迅速发展,使日本的航母发展、使用空间十分狭小,巨大的技术差距也将使日本现有以及想象中的所有航母方案,在诞生之前就已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