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果打开网页我人都傻了,平时满满当当的首页,变成空白的。
只留下一个吧友实时讨论模块还能显示。大家也在讨论这事,原来其他贴吧情况都一样。

机哥是用电脑打开网页的,我以为是电脑版抽风。


上微博一搜,看到有讨论说,贴吧确实是崩了。


贴吧崩了,网友们似乎觉得无关痛痒,就这?

要搁在平时,像前两天微信崩了的消息,大家都炸了。但贴吧崩掉,网友们受的影响并没有这么大。
由此可见,网友对贴吧的需求,属实没有其他热门 App 高。

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从我个人感受来看,贴吧里的老人早就散的散,潜水的潜水,留下的人没几个。


事实的确如此,贴吧的影响力早就不如从前。
据统计,2015 年贴吧月活用户超过 3 亿。到去年,却变成 3743 万。

难怪机哥在搜贴吧关键词时,发现它的后缀从以前「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改成现在「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机哥看到这个细节,有些唏嘘,毕竟曾经见证过它的辉煌。在 2012 年,贴吧月活就有 2 亿了,当时国内网民数量是 5.64 亿。


可能在座读者有人没经历过当时贴吧有多辉煌,机哥就举一个例子,爆吧。
爆吧类似于报复行为,比如有哪个明星的粉丝惹众怒了,其他贴吧的兄弟们就去那个明星的贴吧疯狂发帖,影响贴吧正常的显示顺序。



虽然这些骚话到现在已经不算「流行」,但说不定其中有哪句你曾经也发过。


那是 2009 年的事情,不知不觉十多年过去,当时跟小伙伴在网吧互相调侃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那么问题来了,几年前热火朝天的贴吧,怎么就变得如此凉凉,连崩了的消息都没引起很多人注意?

早就有人跟机哥有同款疑问,他在某乎上问,为啥贴吧用户越来越少了?

有人回答说:“因为大家都玩某乎了”。。禁止套娃哈,不过网友说得有道理啊。


事实证明,贴吧确实没拿出两把刷子。

相信很多人关于贴吧的最初回忆,是坐在电脑前盖楼,而不是捧着手机签到。
但跟很多App一样,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贴吧逐渐放弃了好好建设网页版的想法,反而是设置诸多不便,去逼着大家下载手机版。



大哥,我都用电脑发帖了,不就说明我不想用手机么?幸好,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改回来了。

先说用手机浏览器刷贴吧,同样是不友好的,它还是千方百计希望你下载App。
想看高清图片?麻烦下载App看。


麻烦下载App看。


麻烦打开App。。

诸如此类的提示,相信用手机浏览器看贴吧的盆友,已经看麻了。
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你有App,只是大家心里都有杆秤,App体验好与不好,决定了大家选不选择你。


要是你App做得足够优秀,那我就原谅你强迫我下载App吧。

贴吧的App设计,有种放弃治疗的感觉。任性起来,贴吧App能好几年都不更新一回,贴吧的HD版就是这样。

因为希望页面尽可能简洁些,机哥在iOS上本来用贴吧极速版。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更新之后直接变成正式版,再不见极速版的踪影了。

打开一个比较冷清的吧,第一条就是广告,还伪装成普通帖子的样子。

在推荐页的信息流里,每隔几条就会插播一次广告。







机哥现在打开消息列表,没一条消息来自好基友,全都是贴吧官方的运营号。。
这些号每来一条消息,机哥都手动设置一次「不接收消息」,不然它还会不断提示,不断推送。


(不过在推送频率上,某乎也有得一拼


而且推荐的内容,都是比较引起对立的话题。
我就这么容易被左右观点吗?有种被它当傻子耍的感觉。



为什么推荐内容变得质量低下,其实背后原因更值得思考。原因之一应该是,贴吧里的好帖子越来越少了,自然没啥好推荐的。



混过贴吧的盆友应该记得,度娘莫名其妙会吞楼,吞得毫无预警。精心码字一小时,被吞就在一瞬间。。

最夸张的是在 2019 年,贴吧一个骚操作,把所有 2017 年以前的帖子都隐藏了起来,人称「贴吧灭霸行动」。


发帖机制不友好,让许多创作欲望强的吧友们寒了心。而将贴吧推向更黑暗深渊的,要数贴吧管理层的奇葩规则。


在众多质疑吐槽中,后来这考核规则取消了,但笼罩在吧主头上的阴影没有散去。


流量大的贴吧,吧主职位成为香饽饽,有人不惜向百度员工行贿,就为了当上吧主。



医疗类的贴吧,曾被广告占据。

学科类、院校类的贴吧,也被污染过。被卖之后首页充斥着广告。


接连不断的骚操作,累积多年的失望,让贴吧在很多人眼中,成为「时代的眼泪」。

很多经历过贴吧全盛时代的人,对贴吧的态度却是:“你待在回忆里挺好的,但不用再出来了。”

的确,无论是平台本身,还是在平台上发言的人们,都慢慢散去了。

如果你跟机哥一样还没放弃它,会时不时去刷帖子,又嫌弃App操作不顺手,可以考虑用贴吧的小程序。
清爽之余,该显示的都能显示,不会强行叫你跳转App。

点击查看评论,就能看完整版的。
发帖、签到等功能都正常。(没有一键签到)

没想到,多年后最纯净、最接近当年形态的贴吧,竟然存在于别家的小程序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