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目前票房已经超过50亿元人民币,不仅在中国走红也引发欧美的关注,比如德国之声就以“爱国主义大片《长津湖》引韩国人愤怒”为题予以报道,声称“在韩国,该片遭到激烈批评”,并引述对一名韩国人的采访称“”如果没有中国帮助北方南侵,战争本会更早结束,也不会有数十万人死亡“,还煞有介事地介绍”长津湖战役中发生了什么“。那么,韩国是如何看待长津湖战役的呢,由韩国国防部战史委员会编写的《韩国战争》给出了答案。

长津湖战役属于中国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二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第一次战役后中国志愿军就主动后撤与联合国军脱离接触,以至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坚持认为只是少量中国部队介入,决定联合国军在清川江附近修整后于1950年11月24日再次向北进攻,随后与中国志愿军的新一轮攻势发生对撞,这就是第二次战役--西线为清川江战役、东线为长津湖战役。

据《韩国战争》一书披露,第一次战役时”东部战线有中共军1个军和北共军3个军团,西部战线有中共军第13兵团的5个军和北共军1个军团,总兵力达30万人“,但在韩国看来”用这些兵力还不能给国军和联军以决定性打击,阻止北进,要想转入攻势,只好等待后续兵团入韩。因此,敌人隐蔽地进行战略展开,为发动攻势做准备“。



这样的记述当然属于”事后诸葛亮“,不过也符合当时的现实。事实上,在进入相持阶段前中国志愿军相比联合国军在兵力上并不占据多大优势,美军及韩国津津乐道的中国志愿军的”人海战术“只不过是遮羞布。以第二次战役为例,西线美第8集团4个美军师、4个韩国师、土耳其旅、英国第27旅,兵力甚至还比中国志愿军第13兵团的6个军还多;东线美第10军3个美军师、韩第1军团2个韩国师及配属美陆战第1师的海军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相比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12师也差不了多少,而据《韩国战争》记述称最终从兴南港撤走的联合国军就有11万。

有别于中国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与美国清川江战役、长津湖战役的提法,《韩国战争》一书将包括长津湖战役在内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朝鲜东部的作战称为”图们江进攻作战“,顾名思义即由朝鲜东部向北进攻直至作为中朝、苏朝界河的图们江。韩国又将这次作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0月16日至11月5日,由陆路沿朝鲜半岛东部海岸线北上的韩国第1军团占领元山、咸兴地区后,韩第3师负责元山、咸兴地区守备等待美第10军登陆,韩首都师”单独追击敌人,封锁咸兴至长津线和北青至丰山线,以其主力占领吉州(位于今朝鲜金策以北)“。

11月6日至11月末为第二阶段,登陆的美第10军第3师和陆战第1师一部接替韩第3师元山、咸兴地区防务,”两国其他部队正式向富宁、惠山、长津湖发起总攻“。而据负责东线作战的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Edward Almond)少将的计划,第二阶段作战中”国军第1军团沿东海岸线,向东北部国境地带挺进;美陆战第1师警戒军团后方的后勤供应线和后方地域,并从咸兴出发,向长津湖挺进;美第7师在利原登陆后,攻克北青、惠山;美第3师守备元山、咸兴地域“。(富宁位于朝鲜东北部、清津市以北,距离中朝界河图们江仅几十公里,惠山则位于图们江畔与中国吉林省白山朝鲜族自治县隔河相望,利原系咸兴东北的一个港口城市,长津湖位于咸兴西北。)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经过要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根据该作战计划,1950年10月26日陆战第1师在元山登陆后逐步向北推进,12月2日从韩第3师手中接防咸兴地区;11月5日,美第3师开始元山登陆,并从陆战第1师手中接防这一地区后,陆战第1师开始全师向北推进,其前锋陆战第7团于11月16日占领长津湖以南的下碣隅里、24日占领长津湖西岸的柳潭里。10月29日,美第7师在咸兴东北利原登陆接替韩军防务,随后向惠山、赴战湖方向前进,于11月21日攻入惠山,11月30日将会惠山防务移交韩国第3师。

陆战第1师由元山向长津湖推进过程中,第7师向北推进过程中,都曾与前进至这一地区的中国志愿军第42军124师、126师378团交战,可以被视为第一次战役在东部战线的体现,陆战第1师与124师在长津湖地区的交战也被称为第一次长津湖战役。由于42军入朝时间较晚,由中国吉林省集安市当面之朝鲜满浦入朝后面临狼林山脉山路难行,行军队伍拉的太长部队太分散,未能集中兵力与美军作战,124师、126师378团都是次第与美军交战,交战规模不大、战果也有限。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美第10军,令其产生了中国介入朝鲜兵力不多的假象,在交战后仍命令美军北上。

而据《韩国战争》记述,11月22日陆战第1师在柳潭里抓获的2名中国志愿军俘虏就交代其隶属于第89师267团,这意味着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已经出现在长津湖地区,战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这一至关重要的情报并未引起美军的注意。几天后第二次长津湖战役爆发,美军才突然发现陆战第1师在长津湖西岸柳潭里及长津湖以南下碣隅里,保障陆战第1师侧翼的美第7师第31团级战斗群即”北极熊团“在长津湖东岸,均陷入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的包围中。随后即是《韩国战争》中的”图们江方面的撤退作战“--”1950年12月1日至24日,美第10军和我第1军团从咸镜北道一带国境线附近撤至兴南,而后由此取道海路转移至釜山方面的战斗经过“,与之对应的是西线”鸭绿江方面的撤退作战“。

长津湖战役中的陆战第1师:
















从《韩国战争》对第一次战役的记述来看,第一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就发现了夜战与韩国军队系联合国军的两大弱点。”敌人在清川江北岸只进行了轻微的抵抗,我军的进攻相当顺利,然而于这一天夜里,中共军却以吹喇叭、敲锣等奇怪的战法和人海战术进行反击。总的来看,共军在东线进行迟滞,在西线主要采取先机进攻,重点攻击山岳地带的国军“。第二次战役中,西线正是瞅准了联合国军右翼韩国第2军团的弱点,中国志愿军38军、42军率先击溃韩国第2军团,进而试图包抄围歼美第8集团军,导致整个第8集团军全线后撤。11月28日撤退至清川江,12月4日撤出平壤,随后一路撤过三八线。

随着联合国军在西线的战败,”截至11月30日,继续在咸镜南、北道一带实施进攻作战的美第10军和我第1军团在整个战线上处于孤立乃至后方被切断的局面“,”尤其是到11月末,中共军第9兵团所属第20、第26、第27军的9个师便出现在长津湖附近,包围压迫美第10军的左翼,战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东京美远东军总司令部于11月27日举行作战会议,决定咸镜道地区的我军和友军全部撤退“。

“东线,自12月1日起撤退。我第3师从惠山,我首都师从清津,美第10军主力从长津湖地区分头撤退,在最短时间撤至海岸线集结。”12月9日韩第3师在城津(今朝鲜金策)登船,12月16日韩首都师在兴南港登船,至此“在美第10军的掩护下,第1军团全体部队,按预期的计划完成了兴南海上撤退”。“在长津湖地区,美陆战第1师和美第7师一部被中共3个军和北共军1个军团包围,但在空军的支援下经过苦战,终于突围,到水洞里同美第3师胜利会师,于12月11日到咸兴集结。”
















“东线的国军和联军在兴南集结后,决定从海上撤退。这时,敌人采取人海战术攻击兴南桥头堡。美第10军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边迟滞敌人,边从12月14日开始上船,12月24日胜利地完成了著名的兴南撤退作战。这次作战中,敌人因大胆采取难以想象的无比残酷的人海战术,损失3个师规模的兵力。我军也付出若干代价后才完成了海上撤退。这次撤退动用了193艘舰船,共撤走了军队11万人、居民10万人、车辆17,500辆、物资35万吨。”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的父母就是此时搭乘美军舰船由朝鲜前往韩国的。

在韩国看来,“陆战师在长津湖附近的战斗,与其说是撤退战斗,倒不如说是对另一方向的进攻战斗,这一战斗的成功,从多方面对整个战争产生了影响”。“陆战师不仅成功地突破了中共军7个师的重围,给敌以致命的打击,撤至咸兴地域,而且消除了中共军第3野战军第9兵团增援西线第4野战军第13兵团的可能性,使美第8野战军避免了一场危机。”长津湖战役也给“美国当局的军事决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当时美国国内就美军是否撤离韩国产生争论,《韩国战争》引述美国《纽约时报》当时的评论称,“这一战斗使韩战进入新阶段。叙述这一战争情况的记事、照片、新闻、影片等报道,对美国政策的决定做出了比语言更大的贡献。现在美国知道了,在未找到更好的场所和机会消灭共产侵略者之前,美国的战斗人员应该继续留在韩国”。



朝鲜战争中韩国宪兵。(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长津湖战役后,撤至咸兴附近地区的美第10军实际上处于孤立地位,西线中国志愿军第13兵团6个军此时已经逼近三八线附近。在韩国看来,第9兵团被吸引在咸兴附近地区围攻美第10军,而不是像西线一样南下直逼三八线,反而对美军有利。“在东北部战线,如果中共军第9兵团同西线一样一路南下三八线,那么当时的情况就会更加混乱不堪”。事实上,因美第3师北上咸兴接应陆战第1师、第7师及韩第1军团,由咸兴南下直至三八线实际上处于不设防状态,三八线以南韩军军力也极其薄弱,还有一个朝鲜兵团的残部在三八线附近打游击,韩第1军团南撤后立刻就被派往东线三八线以南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