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0月20日,位于莫斯科的北约军事联络处、北约驻莫斯科信息处等机构已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18日发表讲话后关闭。到11月1日,俄罗斯驻北约代表处也将撤回莫斯科。现在,俄罗斯和北约的常设机构已停止存在。
俄罗斯《观点报》认为,此举意味着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Boris Yeltsin)时期“积极创建”的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已在25年后走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随着俄罗斯内部认为此举系“一个自尊强国应该做的事”,看起来,曾在四个月前用一吨炸弹驱逐北约犯境的俄罗斯正在采取更为显着的手段来应对其与北约之间的攻守态势。
从外交到军事的对峙
对俄方来说,莫斯科此番针对北约的强硬行动与10月上旬的一场外交风波有很大关系。10月5日时,北约领导人曾谈及“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的重要性”,还表示赞同恢复自2014年后长期停摆的俄罗斯-北约理事会机制下的对话。不料一天后,北约方面即宣布将驱逐8名俄罗斯驻北约外交官,并称这8人均为“未申报身份的俄情报官员”,应在10月底前自行撤回。这种局面也让莫斯科一侧采取了严厉的回击。
不可否认,自北约与俄罗斯自1997年确立接触关系以来,莫斯科曾不止一次冻结与北约的关系。但无论是1999年的北约全面东扩、2000年的空袭南斯拉夫、2008年的奥运战争以及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北约使团最终还是在被驱逐后返回了莫斯科。特别是在2002年和2017年,俄罗斯和北约还两次因“反恐”而修好。但2014年之后,北约针对俄罗斯的敌对态度似乎也与日俱增。
资料显示,2015年后,北约即对俄常驻北约代表团人数设定30人上限。2018年,北约撤销俄常驻北约代表团7名成员的资格,拒绝3名俄外交人员常驻北约的申请,将俄代表团人数从30人减为20人。而今,随着北约荷兰等国在2021年大举宣传俄罗斯间谍网,这一使团已被缩减为只剩10人。
与此同时,北约针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也在逐渐加码。2015年开始,北约即计划向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派遣约4,000人的轮防部队,北约高层更一度计划向欧洲增兵至3万。到2016年,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部署了1万多人的兵力,以及将近500台导弹发射器。至2018年8月,美军又针对俄罗斯北冰洋部署重建第二舰队,并开始针对俄军实施“动态部署”(DFE)战法。
到2020年,美军为首的北约开始把针对俄罗斯的小股突袭行动作为行动重点。2020年11月19日至24日间,美军即于俄罗斯东西两侧分别以派遣美舰“麦凯恩”号(DDG-56)、空运两辆M142高机动自行火箭炮(HIMARS)等方式,分别对海参崴、克里米亚两地展开海、陆“突袭演练”。此后,北约还在拉脱维亚加修建一处耗资370万美元的军营,旨在“允许美军精锐部队在波罗的海地区扩大行动”,并为美空军专用于空降渗透作战的“352特种作战联队”提供支援。
莫斯科也在行动
就目前局面来看,俄军的核力量让北约暂时不敢造次。俄罗斯海军拥有约330件战术核武器,俄罗斯空军拥有334件非战略核武器。俄罗斯防空部队也拥有68件到166件装在各类地空导弹上的战术核武器。这让美俄在东欧到黑海一线形成了基于互相威慑的平衡。为此,北约正在针对罗马尼亚、乌克兰等黑海周边国家采取舰队部署、高官游说等手段,从俄方相对薄弱的地区寻找突破口。
譬如美国防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将军即在近期前往格鲁吉亚、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三国。奥斯汀不仅强调美国仍致力于“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还希望“向黑海地区的盟友传递美国支持它们对抗俄罗斯的信号”。
但遗憾的是,美国的军事与外交施压行动面对俄方在一线的措施似乎成效有限。也就在6月23日,面对北约派遣的英国舰队以伪造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试图潜入克里米亚近海的突然行动,俄军在开炮示警无效后,即断然派遣Su-24攻击机向英舰行进轨迹上投下了四枚重250公斤的“OFAB-250”型航空炸弹,在一吨炸弹的直接威胁下,英舰立即调转方向逃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对于美国为首的北约展开的小规模挑衅,俄罗斯方面正在把反击的目标从内线转往外线。譬如也就在英国军舰冒险潜入克里米亚近海时,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竟一反常态地于同期集结20余艘水面舰艇、潜艇和支援保障船所组成的大舰队配合俄空天军战略远程轰炸部队,远征超过4,000公里,在夏威夷以西500至800公里处展开演习。
很显然,俄罗斯虽然仍难以扭转其与北约的攻守态势,但他已经发现了北约及美国的力量在其面前终究是有限的。随着莫斯科采取断然措施,对近来已在全球能源危机中掌控能源、粮食等物资的俄方而言,他们似乎也到了调整战略态势的关键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