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乌鸦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同不丹外交大臣丹迪·多吉通过视频方式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下简称“备忘录”)。



 

其中特别指出:“相信双方今天签署的《备忘录》将加快两国划界谈判、推动中不建交进程做出富有意义的贡献。”

 



没错,这个邻国至今尚未同中国建交。那它是台当局的“邦交国”喽?

也不是。

这种情况,全球各国中,不丹是独一份。

不丹并非不想同中国建交,而是被另一个邻国人为阻拦。

要问那是谁?自然是——

 



多数中国人对不丹的了解,基本都是拜梁朝伟、刘嘉玲这对明星夫妻在2008年举行大婚,以及许多小清新们推崇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以及“净化心灵”等玩意。

 



可实际上的不丹,却是个十分悲情的国度,也是目前全世界极少数连外交权都被严苛限制的联合国成员。

 

1

不丹,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陆国,北部和东部与中国西藏相接,西部与被印度吞并的锡金毗邻,南部与印度阿萨姆邦以及东北特别区接壤。其中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长为470公里未正式划定,与印度之间的边界线长约605公里。领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0 万(2020 年),GDP25.49亿美元(2019年),属于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不丹的早期国家历史十分模糊,近乎于神话传说。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该区域最早可追溯到6世纪中叶之前,东印度一个叫迦摩缕波的王国领地,当地的居民库奇人也是从迦摩缕波移民至此。

 

到了7世纪,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强势崛起,大量吐蕃人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向不丹区域迁徙,同时来自藏区的宗教势力开始在当地发展,建立了势力范围。

 



最终吐蕃人(藏人)成为了这里的主体民族,不丹这块地盘正式并入吐蕃王朝版图。

 



“不丹”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我国古代文献称其为“布鲁噜克巴”,这个名字是根据藏文音译而来的。进入近代,Bhutan这一英文名称才慢慢替代其藏文名称,我国一般音译为“不丹”或“布丹”。

 

不丹自己则有Drug-yul(雷龙之国)的自称。西藏古代编年史中把不丹称为佛的莲花池。不丹还被称为草药之谷。

 



目前不丹方面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古梵语文献中的Bhotanta,其中Bhot代表西藏,anta表示边缘,也就是说,不丹实际上意为“西藏边陲”,这也很明确了我国和不丹之间的渊源。

 

不过,不丹这片区域一直到9世纪,都不过是吐蕃王朝版图里的偏远边陲,人烟稀少。不过随着佛教在吐蕃境内大量传播,不丹也受到佛教影响,并且在9世纪30年代吐蕃政权更替引发的灭佛运动中,承接了大量逃亡的吐蕃僧侣、贵族和平民。这是不丹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也让当地的人口规模扩大。

 



不丹虎穴寺

到了9世纪中叶,吐蕃中央集权的局面开始崩溃,最终四分五裂,化为无数零碎的部落。不丹也开始自立,成为了零碎的吐蕃诸部的其中不起眼的一小部分。



但当时周边国家一直将不丹当做吐蕃的一部分,以至于十三世纪的穆斯林历史学家把孟加拉王公穆罕默德·本·巴克蒂亚尔·卡尔吉对迦摩缕波以北山区的入侵也说成是对吐蕃的出征。

 

直到元代将西藏统一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不丹和西藏本部等其他藏地共同受元朝宣政院的管辖。

 



之后2个多世纪里,不丹始终是以西藏的一部分的名义存在。

这种局面直到1616年,阿旺·纳姆加尔喇嘛(也可译为阿旺朗杰)来到不丹后开始发生改变。



纳姆加尔所在的吉亚家族是藏传佛教竺巴噶举派创始人的直系后裔与世袭领袖,纳姆加尔是因为在西藏和噶玛噶举派的一位重要活佛发生了激烈的争端后,面临牢狱之灾,所以出逃到了边陲不丹。

想不到在不丹,纳姆加尔乘势坐大,组织起武装力量将当地的其他藏传佛教宗派尽数驱逐。

 



纳姆加尔决心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教合一王国,同西藏地方发生战争,其中在1634年爆发的“五喇嘛之战”中将西藏本部派来镇压的部队击退,纳姆加尔宣布自立为不丹最高的宗教和世俗领袖,并创立了一整套等级职位制度。

 

后来在1650年,纳姆加尔还设立了宣政院,并仿照西藏摄政制度设置德布官职,管理国政。次年,不丹颁布第一部宪法《法令》,规定不丹的国王为世袭制,并同时是宗教事务的最高权威。

 



至此,不丹从政治上不再受西藏地方的节制。

 

清朝入主中国后,遵循惯例在西藏地方行使主权,但没有将不丹作为西藏地方的一部分纳入版图,也没有将不丹作为大清的附属国,却允许西藏地方拥有自己的藩属。

这就形成了一个十分奇特的局面。

那就是在18世纪由西藏地方噶厦政府同不丹形成了宗藩关系。由于不丹是大清地方的藩属,地位比起其他的附属国要低。

 



旧西藏噶厦政府

不过,不丹和西藏噶厦政府的矛盾一直很深,双方因为宗教矛盾和进贡、贸易等问题多次发生战争。

 

尤其是1651年纳姆加尔圆寂后,僧侣集团和世俗集团的尖锐矛盾让不丹立刻陷入混乱,后来还与当时西藏地方的甘丹颇章政权(格鲁派)爆发了长达62年的战争。

 

1729年,不丹爆发内战,当地的统治者米旁旺布(汉文史籍记为诺彦林亲·齐类·拉卜)向以竹·热杰为首的僧侣集团发起进攻。

 



竹·热杰一方恳求西藏地方贵族颇罗鼐调停,但颇罗鼐的派出的使团却遭到米旁旺布军队的包围。

 

无奈之下,颇罗鼐奏请雍正皇帝同意后,派遣蒙藏联军攻入不丹,连克数城迫使米旁旺布接受和谈,这场不丹史上最大的内乱被圆满解决。颇罗鼐受到嘉奖,清政府也当起和事佬,对不丹内战双方都给予了赏赐,还在1736年派遣使者册封米旁旺布“额尔德尼第巴”的封号。

 



此后,不丹完全成为了西藏噶厦政府的藩属,国内重要官员任命都需要奏请西藏噶厦许可,每年固定时间还有派遣专人去拉萨请安汇报,这一制度被称为“罗卡制度”,一直持续到1959年西藏土改方才终止。



可以说,不丹立国后的150多年里,都和中国西藏地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在不丹的影响举足轻重,加上中国一直本着维护不丹的和平、安定、统一的原则,多次出兵维护不丹和平,使得不丹对中国政府心悦诚服。

 

只可惜,不丹这一次的安宁只持续了不足30年,因为更恐怖的外部侵略力量——英国殖民者来了。

2

1772年至1773年,不丹的属邦库奇比哈尔起兵谋反,不丹派兵镇压,没成想,库奇比哈尔当地头目立刻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恳求援助。

 

殖民者大喜过望,认为这是控制要道,渗透中国西藏的天赐良机。于是,东印度公司立刻以帮助“驱逐不丹侵略者”的名义出兵库奇比哈尔,将不丹军队击败,并反攻到不丹本部,占领了不丹的阿姆巴里、阿拉卡塔等地(今印度西孟加拉噶伦堡)。

 



不丹向清政府和西藏噶厦求助,但大清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藩国,全权委托给西藏地方噶厦政府处理。

 

而西藏方面也只是由班禅出面调停,没有出一兵一卒。最后的结果是东印度公司撤军,双方恢复和平,西藏噶厦和英国殖民者也由此建立了联系,不丹则成了最大输家,丢掉了库奇比哈尔、阿拉卡塔等大片领土,元气大伤。

 



西藏噶厦地方的软弱态度让殖民者的胃口越来越大,吞并不丹、锡金后再入侵西藏的图谋也就此成为英印当局的既定目标。

 

此后,英印殖民政府又在1837年向不丹提出全面开放贸易遭拒后,恼羞成怒,分别于1841年、1855年武力入侵不丹,将不丹和印度阿萨姆接壤的战略要地全部吞并。

这个时候,清政府已经也深陷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乱中,对于不丹这种偏远藩属选择彻底忽视,而西藏噶厦当局自身且难保,更遑论援助不丹了。

 



于是,1864年9月底,英印当局精心谋划数月,凑集5000军队杀向不丹。不丹军民面对装备精良的英印军队,展开了英勇抗争,并向廓尔喀和西藏噶厦恳求援助。

 

万万没想到,西藏噶厦方面毫无动静,别说派兵援助,甚至连名义上的调停都没有,廓尔喀更是将事情做绝,直接回信劝说不丹“归顺大英”。

 



结果,孤立无援的不丹拼死抵抗到1865年1月初,期间给予英军一定杀伤,其中不丹在西路帕罗宗的军队从布华山口反击,东路通萨宗的军队从栋桑反击,切断英军的补给线,导致英军一度溃退,还被缴获了一些枪炮。

 

可无奈,局部的胜利无法弥补实力的差距,1865年10月,英军和印度土兵援军源源不断,不军最终力战不敌,于11月6日向英国求和。

 



双方最终签订了不平等的《辛楚拉条约》,被迫割让南部7300平方公里肥沃富庶的山口地带,这导致不丹经济遭受重创,和其他外邦的仲裁权也被迫从西藏噶厦转移到英国,全面向英国开放。

 

不过,对于英国来说,不丹这块偏远狭小的土地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夺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加强印度北部传统边界的安全,防止俄国势力渗透,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喜马拉雅山区,夺取中国西藏。



因此,英国并没有将不丹纳入英属印度的版图,而且让其保持半殖民的状态,名义上的独立。

此后,英国不断加强对不丹的实质控制,首先就是要求不丹远离中国,想方设法将中国西藏在不丹的政治影响力连根拔除。

1905 年,时任锡金政治专员的怀特( John Claude White) 在短暂访问不丹后,向印度英国殖民政府建议“通过签订一个新的条约控制不丹的对外关系”。

 

彼时,不丹内部的世俗和宗教群体爆发冲突,全国陷入了几十年的内乱,原先政教合一的体制开始崩溃,英国顺势支持了不丹地方豪强乌颜·旺楚克统一不丹全境,建立了亲英的世袭君主专制国家,不丹正式改国名为不丹王国,沿袭至今。

 



只是,这个不丹王国从建国伊始就从未尝过真正的独立是什么滋味。

刚刚建国不久,英印当局就提出要其修改《辛楚拉条约》中的第八条,即也就是不丹和其他外邦的争端需要遵从英国政府裁决那一条。

增改结果为:“英国政府承诺不干涉不丹的内政。相对的,不丹政府接受英国对其对外关系的指导。如果同锡金马哈拉贾和库奇比哈尔拉贾发生争端或对他们有所申诉,将委托英国政府仲裁,英国将依照必要的法律手续来解决它,并坚决要求上述各国的马哈拉贾遵从英国的判决。”



1905年的不丹朝廷

1910年,英不双方签订了《普那卡条约》,其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就是上述这一条。也标志着英国对不丹外交关系的全面掌控。

到此,不丹的外交主权丧失,基本上只存在名义上的独立,但这对于当时的不丹统治者来说却是“不幸中万幸”,毕竟自己“不丹之王”的身份可以保留。



不过,不丹当面一直没有放弃追求真正的主权独立,第二任国王吉格梅·旺楚克不断通过外交努力游说英国方面,并在1946年成功说服了英国内阁,承认“英不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不丹和印度其他各邦不同,充分肯定不丹的自治地位。

此时英殖民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真正的独立似乎就在眼前,但等着不丹人的,却是比此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殖民枷锁。



上世纪40年代的不丹军人

 

3

1947年7月,刚刚独立的印度,一把揽过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大旗,认为自己有权利同时接受‘主人’留下的遗产,其中就包括和中国在内的各邻国合法(基本没有)或非法的疆界以及为印度设计的安全战略构想。



其中,不丹、锡金和尼泊尔这三个位于印度北部山区的内陆小国,被尼赫鲁想当然地认定是印度安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他的构想中,西藏也需要脱离中国,或者至少作为一个没有新中国军事存在的半独立地区存在,以保证中印之间存在一处巨大的缓冲地带。



因此,印度刚一独立就不断“邀请”不丹作为一个邦加入印度联邦,不丹当然拒绝,并拿出1946年英国承认其特殊自治地位的文件作为依据。

印度见状,以退为进,暂且收回了直接吞并的手,承认不丹现状。双方经过反复磋商,于1949年8月8日签订了《永久和平友好条约》。



根据该条约规定,印度每年要给予不丹50万卢比的补贴,同时归还80多平方公里的原不丹领土。

但,凡事都有代价。

不丹对外关系上要接受印度政府的“指导”,这一条约基本上就是之前英不《普那卡条约》的翻版,不丹据理力争获得了印度承诺不干涉其国内统治政策,但外交上,印度强硬表态称“不丹是与印度有特别条约关系的独立主权国家”。

好你个三哥糟老头子坏得很,把继承英帝国殖民权益当成“让步”,实实在在是比殖民者还狠了。

 



鉴于国力上的悬殊差距,不丹只能忍气吞声答应下来。

至此,不丹的外交完全被印度把持,不丹的外交部基本上相当于印度人控制的衙门,没有一点主权。

值得一提的是,不丹从1950年代开始,在印度的“指导”下 先后加入了数个国际组织,其中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更是得到了印度的“亲切”指导。



可是,印不之间却迟至1978年才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因为印度之前觉得根本没必要,它早有计划像在锡金那样吞并不丹,按此计划你早晚是我的地方,建交什么的不是多此一举到时候还得裁撤……

截至目前,和不丹建交的国家只有22个,境内只有印度和孟加拉两国的大使馆。



印度支持下,以色列和不丹建交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噶厦政府垮台,西藏游离于中国中央政府外的状态结束,印度预想的中印间“大片缓冲区”不复存在,于是选择更加紧紧控制住不丹,必要时刻随时吞并。

为此,印度以国防和外交同属“外政”为由,向不丹派驻大量印军。1961 年,印度向不丹派遣了“军事训练团”。目前,依然有上千名印度“军事顾问”和筑路人员驻扎在不丹。



不丹的国防计划由印度的军事专家负责制定,并在印度专家的指导下组建了国民军在不丹北部边界巡逻,同时要求不丹对其他国家封闭之余,对印度需要完全敞开,印度公民可以免签随意进入不丹工作和生活。



这种对印度移民不加限制的后果,就是不丹的大幅“印度化”,目前已有3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

同时,不丹经济基本被印度垄断。不丹从1961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预算基本都来自印度的援助,至今在不丹境内,印度投资依然占据90%。



此外,印度还想方设法阻挠不丹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一切接触。

从1959年开始,印度“指导”不丹彻底封闭了和中国的全部陆地边界,阻止双方成员往来,更别说和中国建交了。

另外就是将大批藏独分子和原西藏噶厦反动贵族流亡成员安置在不丹,并且大肆污蔑中国的宗教政策,并撺掇藏独分子在不丹那边抹黑中国形象。

因同文同种的关系,不少不丹人听信了挑唆,认为中国是危险的,进而在不丹内部出现了反华群体。



同时,印度在不丹与中国的领土边界问题上也大做文章。

中不之间的边界总长为 550 公里,因为历史上不丹和中国西藏地方只有传统习惯线,没有法定的条约线,加上边境地形复杂多样,导致中不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

中国认为,中不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涉及六个地区,双边争议区总面积约为1200多平方公里;而不丹则声称,中不之间仅有四个争议区域,争议面积只有300余平方公里。



加上中不争议地带多为牧场,对于两国边境地区民众的经济生活与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一些特殊地带还有着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因此,两国对这些争议地区都非常重视。

谈判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总得先谈了再说。

然而印度一直阻挠中不直接接触,甚至连基本的谈判都不允许。直到1984年,双方才开始进行会谈。

而这还躲不开印度的“外交指导”。中不双方至少有20多轮边界问题谈判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甚至不断反复和倒退,比如本两国已就中段的白玉地区归属达成一致,但之后不丹的行动与此前的谈判承诺大相径庭,导致两国在此地区的争端持续至今。



不丹一开始就对印度的这种令人窒息的控制无比反感,但毕竟旁边锡金激烈反抗遭到印度直接吞并的事例摆在眼前,为求国家起码的独立地位,只能忍气吞声。

不丹的“谦卑”态度令印度十分受用,所以在对不丹的问题上,印度始终留有一点体面,没有走向彻底吞并那一步。

熬到21世纪后,印度面临全新的国际形势发展,和不丹维持这种前殖民时代的外交“指导”不符合时代要求,毕竟是怀揣“入常”美梦的“大国”,这种明目张胆的不平等关系实在影响印度的国际声誉,而且不丹看起来十分听话,印度近年来也开始放松了对其的控制。



于是,2007年2 月,不丹第五世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访印,双方签署了《不印友好条约》终于将这个“指导外交”的不平等条例删除了。

所以说,不丹目前的外交政策名义上已经完全独立,印度方面是无权提出“指导意见”的。但实际上,条约中代替的部分是强调不印两国在各个广泛的问题上加强合作的条约内容,以及强调各自的领土不能被用于从事损害对方安全和利益的活动。

而印度则一直以中不关系走近为损害印度利益为由,让中不之间的领土谈判依然无法取得突破,甚至还以“帮助”不丹为借口,强行出头干预。



不丹国王、王后和印度前总理辛格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6月18日,中国施工队在中不边界的洞朗地区修筑公路,印度军队竟然从锡金一侧闯入中国境内。要知道,中国和锡金段的边界已完全划定,这个印度自己是承认的,但为了给小弟“出头”,印度不惜越过已划定边界线侵入中国一侧。至于人家不丹自己到底怎么想的咱们不知道,印度说啥就是啥。



正因为有上述所言的历史渊源,这一次中不的边界谈判突然取得了一些进展,甚至直接谈到建立外交关系,在印度看来显然是一种挑战。

果不其然,中不刚刚签约不久,印度国内舆论就炸开锅了,印度多家媒体纷纷在报道中将此事与持续已久的中印边界对峙联系在一起。



印度政客、学者同样反应激烈,将中不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取得进展视为莫迪政府的外交失败,直叹“连不丹都离开了”。其中有学者还炒作称,中国正在“接管印度与不丹的特殊关系”、“积极包围印度”。

 

但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阿林达姆·巴格奇在14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说道:“我们注意到(noticed)不丹和中国今天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你们知道,不丹和中国自1984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边界谈判,印度也同样一直在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



巴格奇还声称,印度希望与中方在完全遵守双边协议的情况下,“努力快速解决”相关问题。

如此淡然的态度完全不像印度平时的歇斯底里,也许印度对这个自己把控多年的国家还是十分自信,不丹想要逃离印度的五指山并没那么容易,未来中国和不丹的关系发展仍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印度的强力干预。

 



即便国家体量和人口基数、军事力量都远远强于不丹的尼泊尔,也是在中尼铁路和开通以及与中国的长期经济联系后,才有底气开始偶尔对印度的无理要求说不,在外交上逐渐中立,但依然大幅度偏向印度。

在尼泊尔这样的“骨牌”推动下,印度在南亚的“帝国主义统治”出现松动是必然趋势,这次中国和不丹之间签署《备忘录》也体现了这一点。不过对不丹现有的影响力还谈不上“根本性突破”,只是在坚冰上用铁锹刮开了一条缝。

但起码是个开始,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