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头图来自:unsplash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讲过,我有非常强烈的社恐 —— 这一点我从不讳言。每次认识新朋友的时候,我总是会非常直接地告诉他们。
但我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真的吗?我不相信。完全看不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可能很多人一看到“社恐”,下意识的直觉是:要么,这个人会沉默寡言、呆板木讷、毫不起眼;要么,就是特别容易紧张,犹如惊弓之鸟,容易不知所措。
可能没有人能想到,一个认为自己社恐的人,居然可以表现得很自如、很轻松、很健谈,甚至能让对方感觉“聊得很愉快”吧?
但事实上,这样的人是有的,并且不在少数。
为什么呢?很简单:社恐是一种焦虑状态,而一个人是否容易焦虑,跟他的表现如何,其实是两码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人完全可以在“特别容易焦虑”的同时,对外表现得非常优秀、出色:彬彬有礼,谈吐风趣,开朗外向,做事积极主动,思维敏捷精准,细心、有序、井井有条……
是的,这是完全不矛盾的。
这样的特征,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高功能焦虑”(High Functioning Anxiety)。对应的这部分人群,就叫做“高功能焦虑者”。
为什么叫“高功能”呢?指的就是:对这部分人来说,焦虑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表现,反过来会使得他们表现得更好 —— 在外人看来,他们事业有成,待人和善,性格温和,头脑聪明,通常都是圈子里的佼佼者。
但实际上,他们一直活在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内耗中。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够维持外在的光鲜。
在外在的光鲜之下,背后的痛苦、纠结和挣扎,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因此,今天的文章,我想聊聊这种状态。
如果你是“高功能焦虑者”,希望能够为你打开一扇窗。
如果你身边有“高功能焦虑者”,也希望能让你更了解他们的内心。
一
焦虑对一个人主要的影响是什么?主要有两点:
1)使你花费非常多的精力和认知资源,去反复思考使你焦虑的问题,从而陷入“精力耗竭”的状态里面,更严重的会导致失眠、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2)在1的基础上,叠加上对未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从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阻力,使你难以寸进,不敢行动。
所以,高功能焦虑跟普通的焦虑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克服这种恐惧和阻力,去行动。
在这个基础上,由于焦虑感的存在,他们对问题普遍会有一种更透彻、更全面的分析,从而往往能够有更出色的表现。
但这种表现的背后是什么呢?是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很多的心力。
所以,高功能焦虑者往往也有一个特征,就是比较容易感到疲惫 —— 因为,别人迈出1步可能需要消耗1点精力,他们可能需要消耗5点。
以及,除了他们感兴趣或愿意做的事情之外,他们往往对别的事情提不起兴致。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精力,都已经花在了对他们来讲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没有余力去考虑别的事情了。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他在工作上总是非常出色,该做的都做得很妥帖,行动时总是未雨绸缪,跟朋友在一起时也非常轻松自如,主动参加活动时总是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
但除此之外,你就很少能看到他了。他很少会答应突发的安排,平时总是独来独往,大多数场合下都表现得非常低调,生活也非常简单、规律,很少跟别人谈及自己的事情,也很少交际,显得非常有“边界感”。
那么,他很可能就是一个高功能焦虑者。
他并不是不当你是朋友,也并不是刻意想低调,而是,对这样的人来讲,精力是一种极其稀缺和珍贵的资源。因此,他们会避开一切“不必要的”消耗精力的活动,把精力都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对他们而言,有三样东西是很难接受的:
1)突发事件。
大多数不在计划和安排之内的事情,都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应激反应,引发过度的思考,从而导致他们陷入内耗。
2)低效。
由于精力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厌恶一切低效率的事情。比如反反复复的会议,模糊而不明确的信息传递,推一下动一下的执行进度,琐碎而意义不大的闲聊沟通……
3)无聊。
由于他们的精力有限,他们会高度重视“成本-效益比”,也就是把“我花时间去做这件事情,能得到什么收益”看得很重要,因此,大多数的休闲对他们来说,都是浪费时间。
因此,他们会有温暖的一面,但又多多少少会有“冷冰冰”的一面。
但请不要太苛责他们,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是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就已经要花费巨大的力气了。
二
前面讲过,高功能焦虑者跟一般的焦虑,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克服行动的阻力。
那么,是什么赋予了他们这种动力,让他们能够冒着不确定性和危险去行动呢?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一般来说,是他们为自己设立的标准,以及较高的、脆弱的自尊水平。
高功能焦虑者往往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我是优秀的,我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并且,我必须保证它的稳定,不能出一点问题。
但这种信念并不是基于“我真的很棒”的基础上,而是建筑在“我必须用某些成果,来证明我很棒”上面。
这会带来两方面的结果:
一方面,这会导致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会很容易从平静的生活中发现潜伏的风险和隐患,于是,遇到问题时往往比常人考虑得更多、更深入、更全面。
另一方面,这会导致他们常常是被焦虑“推着”去行动。很多时候其实连他们自己也分不清,他们去采取行动,究竟是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情,还是因为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就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高功能焦虑者,尽管往往会有更优秀、更出色的表现,但却经常显得不够自信,甚至容易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感受 —— 因为对他们来说,很多成果并不是“主动”去争取到的,而是被外在环境“推着”去实现的。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很容易考虑到大量的“坏结果”和极少数的“好结果” —— 因为要把一件事情搞砸很简单,但做好却很难,通常只有少数几条路径。
因此,一旦出现好结果,他们就特别容易觉得:喔,只是因为我运气好而已,下次就不一定了。
这种成就和自信心的脱节,又会进一步堆高他们的焦虑水平:
当他们取得的成就越高,得到的关注和喜爱越多,他们就越惶恐,因为他们总会感到:这些东西似乎并不真正属于我,我对它们的拥有只是短暂的,它们很可能是会离我而去的。
从而,为了守护这些已有的东西,为了避免指数级别增长的隐患和风险,他们会陷入更多的思虑之中……
因此,高功能焦虑者,尽管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成为佼佼者,但却很难真的取得巨大的成就 —— 因为他们对风险会有更强的规避倾向。
他们凡事会追求稳健,不做好全盘的计划绝不轻易行动,愿意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避免可能只有1%的风险……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容易错失机会,很容易“因小失大”。
三
那么,如何发现生活中的高功能焦虑者呢?
他们往往会有这些特征:
完美主义:
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勉强”和“将就”。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做到最好,没有避免一切风险,那就是没有做好。他们无法容忍自己“考虑得不够全面”“处理得不够完善”。
工作狂:
绝大多数高功能焦虑者无法忍受无所事事,当他们闲下来时,他们会有极强的恐慌感,担心发生意外,担心自己被抛下,担心自己错过什么……他们一定要用工作填满空闲的时间,否则就会陷入恐慌之中。
过度思考:
针对一个很小的问题,他们也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揣摩每一个可能性和结果,常常搞得自己筋疲力尽。
回避感受:
他们往往追求理性,认为情绪和感受是无意义、无价值的事物,不喜欢谈论感受,不喜欢停下来去体验生活,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
预期性焦虑:
他们总是会有不切实际的担忧,在一个问题还几乎没有苗头的时候,就开始担心“会不会有不好的结果”。严重的情况下,他们会容易怀疑一切,容易产生“被害妄想症”。
恐惧负面评价:
对他们来说,别人的批评、排斥和负面评价是难以接受的。许多在常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差评”,都特别容易在他们心里掀起狂风巨浪。因此,他们会有非常强的自我规范心态,避免一切负面评价的可能性产生。
不安全感:
他们极其追求稳定、安全,希望一切事情都按照计划发生,不喜欢任何突发的意外。每当遇到突发事件,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过度反应。
情绪波动剧烈:
在得到好结果的时候,他们会显得非常快乐、开朗;但在不顺利或者面对挫折时,他们又特别容易变得沮丧、失落、绝望,自怨自艾,情绪失控。
难以放松:
对他们而言,并不存在“放松”这回事。他们永远生活在“追逐”之中,一件事情做完,立刻就去忙下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解决了,立刻就转向下一个问题……即使一切顺利,他们也总是会担忧小概率事件,从而无法得到真正的放松。
……
不妨用这套标准对比一下自己,或者自己关心的人,看一看符合多少条。
要注意的是:高功能焦虑,并不是一种病症,甚至也不是一个有严格学术定义和规范的概念 —— 它只是对这么一类人的统称。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的测试,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总结和思考,不一定准确喔。
四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小结一下:高功能焦虑,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尽管前面讲过“焦虑使他们表现得更好”,但实际上,高功能焦虑不算是一件好事,它带来的负面结果可能更强烈一些。
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焦虑总是不好的,它往往会降低你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取得成就,本质上还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如果大家都觉得你很优秀,但你自己过得并不快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方面,对许多高功能焦虑者来说,焦虑同时也是一种拖累,因为它会导致长时间陷入内耗之中。如果可以跟焦虑和解,他们很有可能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高功能焦虑者,我也会建议你,想办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避免陷入过多的思虑和焦虑之中。
关于焦虑,我写过很多文章了。那么,具体到高功能焦虑,有哪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思维,可以帮助自己摆脱焦虑呢?
可以试试下面这些:
1. 釜底抽薪
高功能焦虑者往往有一个习惯:喜欢事先做好计划和安排,希望一切事物按照计划来,不要出任何差错。他们通常是规划大师,但应变能力普遍很差。
原因在于:当他们遭遇意外时,大脑中负责识别威胁的部分就会被激活、放大,从而耗费大量的认知资源。因此,他们不喜欢任何超出计划的意外。
但是,这个世界是不可能一切都如我们所想地去运行的。无论多么缜密的计划,也一定不可能覆盖所有可能性。
因此,你需要转变一下思维方式,让自己从:
“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 → 我需要想办法让它回到正轨”,转变为:
“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 → 可以试试看会怎么样 → 只要结果不偏离预期就没关系”。
换言之,在规划的时候,不要为自己限定路径,要求一切按照既定的路径发展,而是考虑好不同的结果的可能性,分析每种可能性的利弊,看自己能否接受、如何做好防范,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索和尝试,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也就是说:事先定下一个大框架,设计好起点和终点,至于中间的路径,就放手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去发展。
只要事情的发展不会超出你对结果的预期和准备,其实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地方。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克服自己对“不稳定”的恐惧。
2. 投石问路
我常常说:焦虑和恐惧都来自于什么?很大程度上其实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你对对象的想象。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所焦虑和恐惧的事情,压根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会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是完全可以把它处理好的。
因此,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当你对某个问题感到焦虑的时候,不要回避它,而是进一步拉近跟它的距离,让自己去试探一下,接触一下,获取更多的信息。
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问题其实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麻烦、困难。
同样,一个简单的原则:无论一件事情看上去多么困难,不要想,你先动手做一下,做大概5%,让自己感受一下它究竟有多难。
大多数时候,你也许做着做着,就自然而然地把它解决了。
3. 反客为主
高功能焦虑者,很常见的思维方式,是去考虑“它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它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这种心态,就特别容易夸大和凸显事物本身的威胁,从而造成虚假的恐惧。
所以,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是:把分析视角,从事物本身,转移到“我跟它的关系”。
亦即:从考虑“它会有多糟”,转变成“我可以如何影响它”“有什么对事情有帮助的做法,是我可以去做的?”
举个例子:你要向客户、领导、合作伙伴讲一个坏消息,你可能会很担忧,会在心里不断想象他们勃然大怒,或是失望的样子。但这种想象,只会进一步加剧你的担忧,让你长久地困在内耗之中,对解决问题是毫无帮助的。
更好的做法是:想象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提出什么问题,会说出什么样的话,然后,针对他们可能的反应,想清楚: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应对他们,来尽可能地缓和场面、降低负面的后果。
通过思考“我能做什么”,并不断地在心里预演,那么当你去行动的时候,就可以无需再动脑思考,可以直接调用你预设好的框架来回应,从而减轻你的负担和认知负荷。
4. 以逸待劳
这可能是一个最根本的技巧:为你的人生去找到一个目标,在你的生活中培养兴趣和幸福感。
心理学家 Steven Cole 发现:当我们专注于目标时,我们的神经系统对危险的反应会降低,抑制我们的应激反应,从而使得我们有更多的余裕、更从容的心态,能够应对挑战和障碍。
因此,与其思考“事情会如何发展”“结果会多么可怕”……不如转变一下思维,让自己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这才是使你克服焦虑、面对恐惧最强力的武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