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团被罚 34.42 亿!

再仔细看,美团去年净赚 47.1 亿,34.42 亿是美团去年赚的七成。




笑归笑,机哥还是来捋一捋,美团被罚,大家为啥会因此开心呢?

简单版:因为「垄断」行为,美团被罚。具体处罚情况,在下图中,可以滑动查看。

其实这事从 4 月份就开始调查了,每天像追剧一样追机哥潮讯的盆友,可能有印象。
终于,调查结果出来,算是坐实了美团的垄断行为。


具体垄断了啥,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在日常点餐中也有体会。
机哥喜欢点的饮料店,在饿了么上搜不到,只有美团外卖上才有,有时想用饿了么的优惠券都用不成。大家遇到过类似的吗?

美团通过各种方法,让商家签订独家协议,比如《战略合作伙伴优惠政策申请书》、《诚信战略合作伙伴优惠政策支持自愿申请书》等等。

在这些协议中,都会强调要求商家不能再跟其他平台,进行类似的业务合作。


这,就是一种垄断行为。
协议书说得好听,是商户们「自愿」签的,但果真如此吗?


要知道,美团线下员工的业务指标里,就有商家签订独家协议的数量。
跟业绩挂上钩,那美团员工们还不抓紧找各家店铺老板谈协议的事?

为有效推行“二选一”策略,避免一线业务人员因“二选一”有关问题处理不当引发法律风险,当事人(美团)统一制定了与餐饮经营者开展独家合作的话术口径,对一线业务人员开展全面培训。
美团内部对于「二选一」到底教给员工怎样的谈判话术,我们无从得知。

2019 年,山东商户杨女士没有签订二选一协议,在美团和饿了么都上线了自己的店铺。
结果,美团把杨女士店铺下线了。

光下线还不够,杨女士找美团工作人员沟通,还受到言语威胁。





做餐饮的机友们可能有过经历,上线外卖平台,店主是要给平台佣金的,就跟你租个铺位,要给租金差不多。

在南充市火锅协会的举报信里,扣点甚至达到 30%。

夸张的佣金抽成,对于中小店家们,可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没办法,只好选择签二选一协议。
要是头铁的不签,美团还会不让店家上线等等,总之有的是办法治你。。

2018—2020年,与当事人(美团)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的餐饮经营者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当事人平台内全部经营者中占有较大比重,且比例逐年提高。光是签二选一协议还没完,签完约之后,美团有严格的手段,去确保商家会严格履行协议。

各家商户收个几百到几千的保证金,最后累计下来,美团在三年时间里,收了 163 万商家的保证金,总金额达到 12.89 亿。


光是保证金哪够,别忘了美团算是家科技公司。没想到,他们会用上大数据手段去监测商家。

一旦上线,这家店在美团上享有的优惠券就可能打折扣;或者降权,也就是当我们在美团搜这家店时,可能搜不到或者排名靠后了。
注意,以上操作都是自动化进行的,不得不感叹科技树歪不歪,果然都是看使用者的意图啊。。
如经营者仍不下线其他竞争性平台,则通过大数据系统或由一线业务人员直接对经营者进行处罚,具体包括实施搜索降权、取消优惠活动、置休(暂停营业)、下线(关店)、调整配送范围、提高起送价格、下架菜品等,迫使经营者停止在其他竞争性平台经营。
对于「大数据监测」这一点,机哥作为点餐人也稍微有点体会。
机哥常点的一家店,在美团和饿了么上,店铺名字什么的都不一样,搞得跟两家店似的,可能是店家对于监测的一种反套路吧?

就这样,美团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手段,达到了「二选一」的收割。

美团市场份额有了,钱也收了,最终成本却全都转嫁到了商家和消费者身上。
我们干饭人钱是越花越多,却因为它垄断而得不到更好的服务,怎么想都觉得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