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本周说,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模式”。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本周对美国过去20年来推动中国改变贸易行为的努力给出了一番异常黯淡的评价,其中涉及从补贴到知识产权再到技术转让等多个问题。

戴琪说,在与中国的年度双边会谈中,美国从中国获得的改革承诺被证明是“反复无常的而又无法执行的”。她表示,当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提出申诉并胜诉时,中国并没有改变其基本政策。戴琪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促成了一项有限的贸易协议,但并未就美国针对中国行为的根本关切做出有意义的应对。

戴琪在这次备受瞩目的讲话中说,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模式”。她表示:“中国的计划并不包括实质性改革,这一点越来越清楚了。”

戴琪的这种宿命论观点与特朗普政府和部分拜登政府成员中流行的一种思想相呼应。他们认为,以往与中国的接触之所以注定失败,原因在于中国从不相信美国和其他市场导向型民主国家所代表的全球秩序。政治学家杜如松(Rush Doshi)的新书《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秩序的大战略》(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对此进行了深入详尽的阐述。杜如松现在是拜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他在加入政府前完成了这本着作。



去年,位于上海的一个半导体技术展会。图片来源:ALY SONG/REUTERS


基于对中国官员的言论和文件的细致研究,这本书得出结论:自1989年以来,中国就认为美国对其崛起抱有敌意,中国奉行的大战略是先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全球第一大军事和经济强国。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多边论坛,不是为了遵守现有的全球秩序,而是为了抑制美国对中国的影响。该书说,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使中国确信自己的模式更优越而美国的衰落不可逆转。

虽然戴琪对大战略避而不谈,但按照她的描述,中国的利益与美国的利益仍存在根本矛盾。她说,通过补贴钢铁、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行业,中国完全摧毁了美国这些行业和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中国还打算在芯片行业如法炮制。戴琪说,这引发了世界经济中的零和局面,中国的增长和繁荣以牺牲美国及其盟友的工人和经济机会为代价。

这种评价也引出了一个两难的局面。如果认为中国永远不会改变,美国该如何制定对华贸易战略?答案是把中国排除在外。戴琪确实表示,她将与中国官员接触——毕竟她是一名谈判者,但同时要降低对谈判结果的期望。戴琪说,美国政府长期把美国企业的市场准入作为优先任务,但成果寥寥无几。她指出,这迫使“我们睁开眼睛思考,我们所寻求的是更自由的贸易(还是)......更明智、更有韧性的贸易?”

按照戴琪的描述,拜登的对华战略将有几个要旨。首先,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和研发重建美国国内经济实力,这也是今年早些时候参议院通过的一项约1万亿美元的两党法案的重点。

其次,与其寄希望于中国向美国公司开放市场,不如推动这些公司在美国国内生产更多产品,让美国免受供应中断的影响,同时增强国内的创新能力。戴琪说:“我认为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制造业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第三,美国政府将与盟友就新的贸易安排展开合作,以应对中国体系中那些世贸组织无法牵制的做法,比如补贴和国有控股企业。

这些措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都不需要中国配合。但都需要来自其他方面的合作,而后者可能也并非轻而易举。例如,进步派民主党人上周拒绝通过参议院的基础设施法案,除非他们能得到一个规模大得多、成本高得多、也更具争议的社会保障网络扩张计划,而这一计划与中国的挑战毫无关系。

即使在盟友之间,通常也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才能达成新的贸易安排。特朗普在2017年退出了有12个国家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戴琪也没有表现出有兴趣加入TPP的后续协定,不过她表示支持与欧盟和日本共同收紧补贴规定的行动。

最难的是让美国的工业供应链回归本土。过去一年的事件表明,中国对全球制造业是多么不可或缺。尽管有关税、疫情和其他干扰,但很少有美国公司将经营移回国内,大多数美国公司认为,离开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让美国取消对华关税,而戴琪周一最引人注目的政策声明是让进口商再次申请关税豁免。

戴琪说,拜登的战略是从“优势的位置”出发与中国接触。问题是,即使成功,也需要耗时多年才能看到成效,而中国已经拥有20年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