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才是开始,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的是,我们要经历一个最难熬的冬天。
你很快就会发现,短缺和涨价相伴而来,不可阻遏。
先是海淘的一些产品,接着是大清早的咖啡,少你最喜欢的口味,接下来你会说“糖怎么贵了”,再然后是食用油、依靠饲料的鸡肉、牛肉等等。
西方国家从疫情中迅猛复苏,带给世界不全是福音,它还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因为所有人都渴望恢复生产,结果是万物皆涨。
当你觉得,过一阵子就会好吧。结果德尔塔来了,全球运输大塞车来了,特效药也来了,还有渴望开放的心态,都会进一步加剧大通胀。
很多征兆正在出现。
涨价背后的供应短缺,是当下世界最重大的变局之一。太平洋上密密麻麻的万艘货轮,也仅是其中一个缩影罢了。今年的冬天,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什么都缺的世界。
中国正在经历“电荒”之外——
英国正在“油荒”。上百辆汽车在加油站外面排起长队,抢着稀缺的汽油。
欧盟正在“气荒”。他们甚至开始埋怨就怪俄罗斯把天然气更多地给了亚洲。
美国正在“货荒”。货架上光秃秃,就连人们最爱吃的炸鸡也被波及。
还有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劳动力短缺、芯片短缺,就连咖啡都缺……
然而,中国是通过制造业脱贫的大国,有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垫”。
中国有全球最多数量的廉价工程师,有最庞大的交通体系网络,有超过十亿人的内部消费市场,由此才得以压缩工业化周期,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两百年的路。
在全球的供应短缺危机面前,在基础研究没有突破之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但,中国会用更加纵深的合作与开放,为解决人类生存危机贡献“中国智慧”。
一个到处都缺货的世界
卡车司机短缺引发的油荒
英国将要上演罕见一幕:派军队来运油。
鲍里斯在9月的最后一个礼拜派出150名军队油罐车驾驶员,不为别的,只为了把汽油运输到散落在英国各地、数量超过8000个的加油站。
你永远看不懂英国佬的做事风格,150名油罐车驾驶员,现在只有75名驾驶员进入待命状态,剩下的75名还需要接受长达5天的训练才能够上岗。
尽管英国交通大臣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嘴硬地说道,居民恐慌抢购汽油的现象已得到缓解,不过先前政府发布的通告可是打了他的脸——
此前英国道路运输协会估计至少需要10万名重型货车司机。而在这之前,英国抠抠搜搜也只向外国货车司机开放5000张短期签证来解决燃眉之急。
5000张签证和10万名货车司机,这个数量悬殊实在太大了。
伦敦附近的一个加油站,人们排着队等待加油
而就在英国以为签证会被哄抢时,一位欧盟的货车司机在采访中提到:这是英国脱欧后遗症,他并不愿意为英国擦屁股,更何况这还是一张没用的短期签证。
现在英国境内卡车司机的身价一天比一天高,从油价就能管窥一斑——仅过去一周,英国一升无铅汽油价格上涨了一便士,油价拉升创8年来新高。
天然气短缺引发的电荒
和英国一样有钱买不到货的,还有欧洲其他国家。
中国最近闹“电荒”,因为疫情复苏,前半年用了太多能源配额。万万没想到的是,欧洲也在补这份作业。
2020年,英国的平均电价约为人民币1.4元/度。
数据源:ukpower
由于天然气和煤炭短缺,发电能源不足,2021年9月,英国每兆瓦时的电价攀升至285英镑(1兆时=1000度),约合人民币2.5元/度。
西班牙9月中旬用电爆表,电价也飙涨到每兆瓦时172.78美元,约合人民币1.1元/度。
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 S&P Global Platts)指出,英国是这次欧洲电荒中受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供需关系原因,英国老化且效率低下的核电站也使电力供应雪上加霜。
图源:BBC
海运拥堵引发的货荒
气荒滚滚西去,作为欧洲天然气供应国之一的美国,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临近圣诞,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烘焙店店主Gjesdal终于买好了圣诞用的烤盘和花环,在此之前,她花了8个月才收到她从网上订购的锅盖;
Gjesdal图源:The New York Times
Gjesdal不是孤例,美国的肯德基迎来了“无”鸡可炸的日子。芝加哥的一家肯德基店,菜单上有三分之二的食材都缺货,炸了个寂寞;
今年9月,日本丰田汽车宣布要缩减40%的全球汽车产量,因为买不到金属零件、塑料和原材料;
把视野转向英国,我们还会看到极其令人心酸的一幕:
英国人或许会过一个不是很圆满的圣诞节。在平安夜餐桌上,他们可能看不到火鸡身影,这是20世纪以来的唯一一次。
原因有点搞笑,当地劳动力短缺,不够人给火鸡拔毛。
在更多不被世界关注的角落,我们还发现:
7月,一场千年不遇的大暴雨下遍了整个北半球,法国小麦颗粒无收。一向进口法国高级小麦的中国不得不转向澳大利亚,但由于季节差异,继“猪周期”后,中国可能会很快迎来“麦周期”;这片已经被电荒席卷的大地,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同样,从法国穿过地心直抵南半球的巴西,这里也因为受到干旱和霜冻的碾压,导致输往全球的咖啡豆产量暴跌。
大清早的“咖啡自由”,也快要没了。
而在这些全球同时发生的短缺危机中,英国几乎成了最惨的一员,缺人也缺物资。
多年以后,英国人面对着加油站,会想起脱欧公投的那个下午吗?
一场结果令人错愕的投票,送英国离开了欧盟。上议院的议员们投完票,启动小轿车,扬长而去。五年之后,他们将会因为一场英国脱欧所导致的汽油危机而寸步难行。
一个朴素的经济学道理
这场席卷全球的供应短缺危机,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最朴素的经济学道理:
供需失衡。
破坏平衡的背后,有三大原因:
原材料涨价;运输/贸易成本增加;需求仍然在上升。
如果再进一步拆分,原因其实非常多:有天灾,也有人祸,还有面对危机各国在经济方面的博弈带来的震荡。
气候大变局
比如咖啡的短缺,就是因为拉尼娜现象,哥伦比亚和巴西这两个主要产地,一个大暴雨,一个大旱,严重影响了收成。
两个月前那场千年不遇的巨大暴雨,早已敲响了警钟。
今年巴西的咖啡豆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 1800 万袋,约占该国阿拉比卡咖啡产量的 40%。这个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哥伦比亚约 1400 万袋的年产量。
这两个国家约占全球阿拉比卡咖啡供应量的三分之二。今年纽约的咖啡期货价格飙升了 50% 以上。
恶劣的天气正在反噬骄傲的人类,同时也让那些试图仅仅用“新冠疫情的影响”或者“某些大棋”来解释这些供应危机的人显得苍白无力。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分析发现,影响全球生产至少一个月的供应链冲击平均每 3.7 年发生一次。同时,由于风暴、干旱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气候危机正在导致供应链中断的“百年事件”更频繁、更凶猛。
世界乱局之下,只能更加相信逻辑。
需求在上升
一百年前的大萧条,大量的商品供应也是过剩的。但当下的危机多了一个火上浇油的因素,就是大放水,存款多了,购买力没少,需求自然加速增长,加重了供需的失衡。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酵母,在平常并不起眼,对人们来说就跟盐一样习以为常。但疫情期间,大量的家庭在家里开始做面包,导致酵母的需求量直接翻番。但与此同时,装酵母的玻璃瓶产自印度,因工厂停工而短缺。所以到头来,在家里想做面包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也被影响了。
疫情期间,人们在家里多了很多时间和机会在线上购物,大批集装箱让航运业喘不过气,也导致许多零部件的供应耗尽。当时,许多人曾认为,只要等几个月,疫情没那么严重了,工厂生产自然会上来,货轮也会把积压的货物运完。
结果这并没有发生。
经济的博弈
芯片供应与制造是全球化分工与合作的结果,也是最能反映供应短缺危机的一个缩影。
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了这一分工体系。比如,全球铜、铁矿石供应都有所下降。而2021年疫情好转后,全球芯片需求又集中爆发,出现补库存现象。于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芯片原材料囤积热,进而又加剧了供应波动和价格上涨。
图源:BBC
《华尔街日报》估计,由于“芯荒”,美国大约有 700 万辆计划内的汽车没有被生产。
今年4月份发布的白宫简报称,芯片短缺正在“拖累美国经济”,可能会使今年的 GDP 增长减少近一个百分点,并导致停工潮,影响汽车和重型卡车行业的数十万美国制造业工人。
然而,砸自己脚的正是美国。美国的芯片限制政策阻碍了新兴国家与国际市场的正常业务。这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芯片囤积恐慌。截止到2021年4月份,中国五大手机厂商的5G芯片采购量已经超过了5亿片,但是,2020年中国手机总体出货量才3亿部。
智本社认为,芯片制造的科技竞赛背后,不是国家之间的斗争,而是全球建制派打着国家斗争的名义博弈重新划分蛋糕。但是不管全球建制派如何重新划分,如何重拟规则,都不利于科技进步。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和最有效率的经济都是全球化无缝合作的结果。
政策的震荡
供应危机继续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短缺一直持续到明年,有可能会推动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
从美国到澳大利亚,从英国到中国,所有的中央银行,以及每一个普通人,在讨论通胀问题时,都必须考虑一个没有人可以完全自信回答的问题:短缺和延误只是随着经济复苏而出现的短暂问题,还是可能会持续到明年的更严重的隐患?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亚当·S·波森(Adam S. Posen)表示,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一个共振更强的全球化
然而,同样在9月份,短缺的叙事逻辑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
随着海上交通红灯长亮,陆上交通是否会大受欢迎呢?亚欧市场已率先发出信号。
从货运量上来看,到8月底,中欧班列已开出10030列,自2021年5月起连续4个月单月开行超1300列。
7月中欧班列开行1352列,运送货物13.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
现在,中欧班列已有73条运行线路,可以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超过5万种。
不少外贸商家纷纷把目光从海运转向陆运。
从运费上来看,证券日报9月26日测算,当前海运和中欧班列价格几乎相差无几。外贸正是秋季出单高峰期,如果码头上的集装箱没办法尽快疏解,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贸主力军加入中欧班列。
亚欧大陆毕竟可以走铁路,但美洲还是需要漂洋过海啊。
就在昨天,一个略微缓和的信号发出。
美森的海运价格从30元/kg降至20元/kg,时效25-30天,100kg以上的,内部报价跌落至16-18元,背后原因是受到中国限电影响。
对商家们而言,现在开始,谁有充足储备货物谁将成为今年的大赢家。
49年前,一本名为《增长的极限》的书籍出版,它的主要观点是,世界将在一百年后崩溃。因为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停滞,原因可能是资源耗尽、科技发展遭遇瓶颈、大瘟疫、气候剧变……中的一个或几个。
2021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我们突然发现经济停滞、社会体制崩坏以及生存环境异变差不多同时发生。
虽然,类似电影《后天》那样的灾难可能还很遥远,但人类已经不得不未雨绸缪。
比如沃尔玛,为了应对配送员短缺,将和福特、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rgo合作,在迈阿密、华盛顿和奥斯汀使用无人驾驶汽车来配送。如果测试顺利的话,会拓展应用的地区。
如果未来某天回溯这段历史,人们或许会突然发现:一场全球供应链混乱,正在倒逼新的技术奇点出现,甚至可能加速低端劳动力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危机之下,我们会更加依赖那些可以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迎来创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在古代,人类靠火种度过严寒。如今,科技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