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快时尚品牌的质量一直遭人诟病,但这也不影响大波大波的消费者涌入这些店铺的大门。毕竟价格已经这么实惠了,很多人都抱着“穿几次丢了也没那么心疼”的心态批量购买。于是,在这些品牌的店铺里,你经常能看见有顾客拿着十几件衣服排队等待试穿,一买就是五六件。
然而,就是这样“不穿就扔”的购买心态,让很多衣服还没穿几次,就被丢进了垃圾桶。根据法国媒体Qofficiel的说法,在欧洲,一件衣服在被扔掉之前,平均只被人穿过7次。
那么,欧洲人丢进垃圾桶里的“旧衣服”,都去哪儿了呢?
法国专栏作家马克·博格(Marc Beaugé)近日在Quotidien接受采访时给出了答案:绝大多数法国人,甚至是欧洲人,他们不再穿的衣服最终都流向了加纳的海滩,这个非洲国家的海滩居然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露天垃圾场……
非洲海滩成「垃圾场」
马克·博格表示,法国人不穿就丢进垃圾箱的衣服,绝大多数都远渡重洋,被运送到了非洲西部的国家——加纳。在几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早已成为了“服装垃圾场”的代名词。
加纳,原先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它的矿资源和石油资源丰富,再加上一系列的经济改革,1994年,联合国取消了它“最不发达国家”的称号。而目前,这个国家正因为成千上万不产自本国的“垃圾废料”而面临着生态危机。
每周有1500万件来自欧洲的衣服被运送到加纳,而这个国家只有3000万居民。——马克·博格
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科勒泻湖岸边,有一座悬崖耸立在水边,牛群在山顶吃草。这座参差不齐的悬崖高约20米,这座“悬崖”,并非由泥土或石头构成,而是由垃圾填埋场构成。其中大部分,估计有60%是不需要的衣服。加纳人不是这些衣服的主人,欧洲人才是。
每周,约有1500万件旧衣服从英国、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涌入加纳,这些抵达的旧衣服要在整个非洲进行分类、修补和转售。一部分旧衣服充斥着首都阿克拉市庞大的旧服装市场——坎塔曼托市场。但实际上,运抵加纳的衣服有一半以上是无法回收的,转售也没有市场。最终,它们的命运就终止在了加纳海滩上,在这里,旧衣服堆积成山。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劣质衣服到达加纳,这导致能进入二手市场的货越来越少,更多的衣服进了垃圾场。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地生产的服装数量逐渐庞大。数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球服装产量翻了一番。可以想像,加纳因此要“处理”更多旧衣服。这两个原因,也加剧了加纳因为服装垃圾而产生的生态污染。
目前,非正式的垃圾场遍布整个阿克拉,其中一个就位于该市旧法达玛 (Old Fadama) 贫民窟的边缘,那里大约生活着10万居民,大多数是来自加纳北部的移民,因地区冲突和失业而流离失所。面对垃圾带来的艰苦生活环境,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与垃圾“共同生存”。
要知道,这些衣服所用的合成纺织材料可能需要数百年才能分解。也就是说,居民们门前的垃圾山的阴影可能会一直笼罩着之后的几代人。而每天,160吨纺织废料中,只有一部分能被填埋,其他的只能继续堆积。
在季风季节,热带风暴将大量衣物冲入这座城市的露天下水道网络。这些旧衣服塞了城市的排水系统并促进了洪水泛滥。
在世界一端被丢弃的服装垃圾,在世界另一端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灾难。那些在快时尚品牌,抱着“不穿就丢”心态买衣服的人,如果看到西非国家触目惊心的画面,消费的时候会不会想一想再付款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的锅也不能是消费者一个人来背。追根溯源,源头还在快时尚服装产业上。
快时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要说到快时尚对环境造成的问题,其实是老生常谈了,焚烧清库存这种事儿也早已不再是快时尚业的秘密。
连锁店开遍全球的H&M,自2013年以来已经烧掉了12吨的衣服清理库存。而像H&M这样的快消品牌,数数它们每年为销库存烧的衣服,不知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了......
除了焚烧清库存,快时尚业快速的“更新换代”也是问题之一。“快时尚”的精髓,其实就在于一个“快”字。潮流趋势本来就一时一变,不求质量但求速度的快时尚服装势必要在新品更新速度上占优势。每周不断的新款式,才能吸引顾客“常逛常新”。在时尚潮流的裹挟之下,跟随着快时尚的步伐,人们衣物的置换速度也快了起来,闲置的衣服就多了起来,浪费也就产生了。
很多人都觉得生产衣服不会造成很大污染,而实际上,快时尚产业造成的污染仅此于石油行业,像牛仔裤这些在生产中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非常严重。(小编默默数了数衣柜里的几条牛仔裤......)
当然,污染绝不仅仅只存在于「快时尚」。其实,时尚产业本身就自带“污染”的标签。有数据显示,时尚产业产生了10%的全球碳排放量,比航空和海上运输加起来的量都要多。大家能想象,每天穿在我们身上五颜六色,时髦fashion的衣服,是“高碳排放”的罪魁祸首吗?
而如今,这种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更是“漂洋过海”,对贫穷国家造成了直接伤害。时尚造成的生态破坏,该由谁来买单呢?
法国时尚公约?
在这个问题上,时尚行业其实已经有所动作了。
这几年,在很多快消品牌的店里,顾客也可以看到内部张贴的各式“回收海报”。有很多店铺都提出了旧衣回收的活动,只是不知道这些看似环保的“回收行为”,能不能真正减少时尚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呢?也有不少人认为,快时尚做环保更像是一种“伪善”行为。想要真正减少污染,时尚产业该何去何从?
为了加速“无塑料”时尚的发展,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倡议,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2019年的七国集团会议上首次发布了《时尚公约》(Fashion Pact)。
2019年8月,法国开云集团牵头,有32家公司150个品牌(包括古驰、香奈儿和耐克)共同签署了这份《时尚公约》,该协议包含了一系列共同目标,努力减少时尚产业的环境影响:
👉 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 保护物种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
秉持着“低碳环保”的原则,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就用再生聚酯和升级再造材料取代了其时装中使用的初级塑料。Everlane、阿迪达斯、Rothy’s、Girlfriend Collective、巴塔哥尼亚和H&M等品牌也都开始将聚酯纤维、汽水瓶和渔网等制成的再生塑料用在自己的产品中。
时尚巨头们联手抓环保,但愿这份《时尚公约》能真正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别让其他国家成为看似光鲜的时尚行业背后的“受害者”和“背锅侠”。
《时尚公约》的签署象征着法国国家层面对这一行业的监管,但在时尚界,有时最好的警察不是国家,反而是消费者。顾客不应该吝啬消费,但在消费之前,或许应该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