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除了学习成绩,中国孩子的父母最在乎的还有什么问题?之前有个调查显示,“孩子攀比”排名靠前,仅次于学习成绩。


学生攀比这事儿,早在我读小学的80年代,好像就已经被人提起。而在物质极大丰富、资讯高度发达的近年,攀比更加成为热门话题。许多家长都说自己备受孩子攀比的困扰,比如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不同品牌车子的价格,甚至让父母赶紧换辆新车,不要再开老旧破车送自己上学以免丢人。


但说句实话,虚荣心人人都有,本属正常。而虚荣到了非理性状态,又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吗?这事儿还不是跟大人学来的?


也就是说,人们眼中的“孩子热衷攀比”,本质是大人热衷攀比,就像“教育焦虑”一样,本质是父母和老人过分焦虑。


前两年看到一个新闻,非常可笑:


话说有一位家长平时开着自家跑车接送孩子上学,居然引发了其他家长的抗议,认为滋生了孩子的攀比心态。老师也站在了“大多数”这边,要求这位家长换辆车送孩子上学。双方意见不合,结果跑车爸爸被踢出家长群。


越是认识能力有缺陷的人,越难正视人的多样性。这类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喜欢讲“大家都这样,你为什么不这样”,而在面对生活时,也更习惯用仇视的方式去看待别人。即使面对正常的生活差异,他们也往往会搬出“平均主义”这一套。可这些人从未想过,如果开跑车送孩子上学对他们来说是炫富,那么他们开着十几万的家用车送孩子上学,对于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又是不是炫富呢?


老师的思维跟这些家长一样,显然有严重的认知缺陷以及由此衍生的武断霸道。让学生家长换一辆车送孩子,这已经不单单是道德绑架,更是无知无畏。


在攀比问题上,手机也是一个“重灾区”。我自己在消费方面比较随性,是一个对手机全无要求的人,从不在意品牌,一直选择中低端产品。但有一次听人说现在有些家长居然给孩子买苹果手机,实在太显摆了,这样的家长教育不好孩子,我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消费选择是个人的事情,我唯一不赞成的是过度消费,选择远远超出自己收入能力的商品。当然,即使是这种情况,说到底也是个人选择。我为那些给孩子买苹果手机的家长辩护,是因为我知道,批评者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到底是站在谁的角度去下判断。


简单点说,批评者往往站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收入状况上去看待“给孩子买苹果手机”这件事情,在他们的认知中,已经将苹果手机等同于高消费品,进而认为给孩子花这笔钱,是在炫耀显摆。


但他们可能忽视了这样一种情况:


有一些家庭,以其经济状况,并不在意这种支出。同时,苹果手机可能只是其日常消费习惯而已,比如更喜欢苹果系统、或者更喜欢苹果的外观,又或是一直使用的惯性使然。换言之,当这个群体在给孩子买手机时,仅仅是一次出于个人消费习惯的基础消费,而并不是去炫耀显摆什么。


如果你不能正常看待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那么你的孩子自然也不能。连一辆跑车都无法忍受的父母,其实是最爱攀比的玻璃心父母,他们的心理不平衡,只会让孩子热衷攀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