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前后,巴黎各界面对澳大利亚撕毁和法国签署的潜艇建造合同仍怒不可遏。这笔初步牵涉金额约500亿欧元(约合586亿美元),旨在打造法国与澳大利亚五十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项目被法国称为“世纪合同”。它的突然被撕毁,让经手并推进该项目的法国外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和国防部长帕利(Florence Parly)痛斥澳方“背后捅刀”。

巴黎方面随即召回了驻美、驻澳大使,随着白宫方面仅以“遗憾”等语加以搪塞,拜登(Joe Biden)当局暂时也没有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商谈此案的意向。美国此举无疑已成了对法国的羞辱,以及对欧洲“盟友”的轻慢。马克龙已在9月17日晚接待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时商谈了“印太”等事务,却对美、英、澳的新同盟不置一词。



对法国来说,澳军一开始就要求新潜艇能兼容美军弗吉尼亚级潜艇相关设备的要求而今已成为一种提示。澳方在2019年后多次因项目进展吹毛求疵的态度也可以理解。而今澳方只要拿出4亿欧元的违约金即可迎接美国潜艇。(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华盛顿的这种侮辱,巴黎和欧盟又该怎么办呢?

对马克龙当局来说,来自澳大利亚的消息是一个刺耳的信号,它意味着拜登当局可能意识到了法国2021年6月时就印太策略向欧洲国家发出的“不要与美国结盟”的呼吁。和特朗普(Donald Trump)当局一样优先考量美国国家安全的拜登当局在核潜艇协议上的合作表明,在安全、情报共享和军事技术这样的敏感领域,英国是比法国更优先的合作伙伴。法国在美国眼中也许仍不够可靠。

这对于号称在印太地区拥有两百万居民,数千军队的法国不啻为一大打击。正在迎接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的马克龙也因此一时灰头土脸。而拜登同期“美国期待着与法国和其他主要国家密切合作”的发言甚至显出了几分阴阳怪气。

面对2022年大选的马克龙已经在军方饱受嘘声,美国的羞辱更是雪上加霜











当然,法国方面可能暂时还不想和华盛顿撕破脸。有法国政治专家指出,巴黎目前对于拜登当局的情绪仍以失望为主。这与美国在2021年6月的北约峰会上并未采纳法方以俄罗斯为重点的方案有关。

此外,巴黎要谴责华盛顿的也只是其缺乏协商,正如美方此前突然从阿富汗撤军一样。这种现状与法国目前对美国毫无影响力有关。因此,马克龙当局虽然会第一时间认识到自己已被美国冒犯了,但他面对美国在其体系内的无所不能,他暂时也无计可施。它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巴黎也许会在政治或经济层面上对美国采取点措施,但法国想必难以施加一些严厉的报复措施。

但法国、德国和欧盟都清楚,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法国以及整个欧洲在美国外交政策战略中的优先度不断下降的结果。法国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在武器生产和国防工业上具备自给自足的潜力,它不仅有核武器,也拥有核潜艇、洲际导弹等运载工具。可以想象,具备力量的法国在现实的刺激下也许不会继续忍气吞声。

虽然马克龙当局不太可能在2022年大选前的时间内做出包括“退出北约”之类的过激举动,法国人也未必能接受这种激烈的转变,但巴黎终究不能任由这种政治羞辱继续出现。随着法国与欧盟逐渐发现自己在美国体系中的日趋边缘化,有关“欧盟建军”的提议也在2021年大行其道。这对于美国的行为无疑将成为一种有益的对冲。

欧盟官员认为,欧盟方面对美军的依赖过度,欧盟缺乏战备能力以及决策自主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尔(Joseph Borrell)因此于9月呼吁欧盟建立一支至少有五千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欧盟军事委员会主席格拉齐亚诺(Gladudio Graziano)亦支持该建议。

对欧洲各国来说,俄罗斯已经向他们展示了武力的用法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很快出面驳斥上述两人观点,还称“组建欧盟军队可能会削弱跨大西洋联盟并让欧洲疏远”。但法国在9月中旬的遭遇足以让更多欧洲国家看清现状。在2022年法国大选尘埃落定,德国新总理的外交政策明朗之后,欧洲的战略自主亦将在客观现实的推动下,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而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Charles de Gaulle)时期以独立自主外交、国防为核心的“戴高乐主义”,更有可能在合适的实际重返欧洲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