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夏时报(ID:chinatimes),作者:卢晓、闫晓寒,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东芝大连有限公司(下称“东芝大连”)没能等来自己的30岁生日。


9月17日,东芝中国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东芝大连将于今年9月末结束生产,10月以后开始办理解散、清算手续,约有650名员工离开公司并得到经济补偿金。


近年来,中国本土家电品牌迅速崛起,逐渐蚕食日系家电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包括东芝、日立、松下、夏普在内的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家电业务日渐衰退,部分企业纷纷选择收缩亏损业务、出售部分业务,甚至主动退出消费电子市场。东芝此次关闭大连工厂,成为众多日系企业生存缩影——逐渐退出消费电子市场后,日系家电企业将何去何从?


东芝往事


今年9月25日,东芝大连即将迎来自己的三十周岁生日。然而生日前夕,东芝的撤厂决定让上百名员工感到遗憾和诧异。


不少东芝大连的员工因工作在这里安家落户,有员工在社交媒体感慨:“好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成家生子,甚至自己的子女也在这里工作,整个青春都献给了东芝,如今东芝在大连走到了尽头。”


创立于1991年的东芝大连,是东芝集团在中国的首个生产制造基地,该公司主要制造工业电机和广播发射器。


东芝中国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东芝大连正在生产的马达和广播发射机已经停止生产,因没有新的生产调试计划,所以决定解散和清算该公司。她还表示,生产的工业用马达将由越南、日本国内的工厂生产,继续为客户供货;广播发射机生产将移交给日本工厂。


东芝大连在8月份就已经有了撤厂决定,东芝中国方面表示,8月底公司已经与员工将情况解释清楚,东芝并不是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只是关闭东芝大连这一家公司,其他公司正常运行。


据记者了解,东芝集团在大连还有大连东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要进行车辆电气产品的制造、销售及维护。官网显示,目前东芝在华主要合资、独资公司共39家,员工总数约10100人。


对于关闭该公司的原因,东芝中国方面表示,随着东芝集团业务结构调整,如出售电视业务和医疗业务等,导致很多产品结束生产及业务移管。从产品竞争力来看,该生产基地很难继续运营下去。


东芝大连的衰落与东芝集团自身陷入危机及消费电子业务持续表现不佳不无关系。


2015年,东芝陷入财务造假漩涡后,裁撤了6800名消费电子部员工,约占该部门总人数的30%。根据东芝财报,截至2016年3月的2015财年,东芝当期净亏损达4832亿日元。截至2017年3月的2016财年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创下当时日本制造企业史上最大全年亏损。


这段时期,东芝大连员工人数开始减少,这也侧面印证东芝大连开始陷入经营困境。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前后的鼎盛时期,东芝大连员工人数曾达2400人左右。2016年,参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988人,2020年该数字下滑至642人。


家电分析师丁少将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东芝大连此番关闭,原因包括被动缩减和主动调整。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消费电子产业整体需求下降,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则是产业自然的规律,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东芝产业在向低成本地区如东南亚国家转移。


瘦身后何去何从


30年,放在日本东芝集团走过的146年漫长岁月中,时间并不算长。但在这段时间里,东芝却逐渐从鼎盛走向了衰落。


1875年,76岁的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成立了东芝的前身,此后东芝一路发展成为日本的知名企业,并创下数个“日本第一”。在东芝创造出日本第一台冰箱后,过了二十多年,松下的第一台冰箱才面世。当时的东芝也被视为日本制造的代表。


上世纪70年代东芝进入中国市场,随后的80年代,东芝从一个以家用电器、重型电机为主体的企业,转变为包括通信、电子在内的综合电子电器企业。


东芝转型前后,中国本土品牌美的开始进入家电业,海信也开始量产电视机,这为日后中国家电品牌与日系品牌的竞争埋下了伏笔。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20年四季度全球彩电品牌前七名中,中韩品牌占绝大部分,只有一家日系企业上榜,分别为三星、LG、TCL、海信、小米、创维、索尼。


东芝家电业务在东芝成立以后一直是东芝的拳头产品,然而,东芝正选择逐渐剥离家电业务。


东芝中国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东芝的视频及家电业务持续亏损,为进一步提升东芝集团业务运营效率,集团于2015财年实施了大规模结构改革。负责生产东芝家电业务的东芝生活用品株式会社于2016年将家电业务转让给美的集团。


除此之外,东芝还将医疗设备部门出售给佳能、将印尼的彩电工厂和洗衣机工厂卖给创维。随后的几年中,东芝相继出售了旗下的半导体暨存储产品公司、电视业务子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子公司等等。


事实上,东芝家电业务的没落是日本整个家电行业的一个缩影。从市场份额来看,日系家电品牌逐渐退出舞台。以彩电为例,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5年韩中日的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占比分别为32.5%、29.9%、14.2%。到了2016年,中国以33.9%的份额位居首位,日本下滑至11.7%。


资深家电分析师刘步尘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2000年前,日本家电在全球处于霸主地位,过去十几年,随着中国本土品牌做大做强,日本家电品牌品质领先的优势不再显著。与中国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创新性、灵活性相对弱一些,这使得其难以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


不过他也认为,日本家电在全球的退出不完全是竞争失败的结果,“这也是日本企业的主动选择,包括东芝、日立、索尼、松下等企业都在向高精尖企业转型,砍掉利润较低的业务有助于他们集中于更具优势的领域。”


索尼早已将业务延伸至产业链的上下游,夏普也早将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汽车等领域确定为未来的发展领域。


丁少将表示,如今时代红利不再,不少日系企业选择舍弃竞争饱和、门槛不高的领域,转而在高端制造、电力、能源、半导体、存储、医疗等利润空间更大、更具技术门槛的领域布局。


刘步尘认为,在这些领域,日系企业具有一定优势,但并不具备绝对优势,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仍是个问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夏时报(ID:chinatimes),作者:卢晓、闫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