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澳大利亚的袋熊,就凭实力被“感染”,成为了社恐本恐。

袋熊到底有多社恐?
这么说吧——
为了不用结识新朋友,它们从小就过上独居生活;为了免去打招呼的尴尬,它们天生视力就不咋地;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它们连拉的屎都自带青草香味。

最最关键的是,既拥有考拉般呆萌外表,又拥有袋鼠同款育儿袋……集网红元素于一身的它们,但凡社交能力再优秀一点,名气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低。
所以说,在社恐这件事上,袋熊绝对是认真的!

当然,以上内容含有些许艺术加工成分。
想知道袋熊的真面目,就跟着小IN继续往下看吧~
01
袋熊,aka澳洲土肥圆。
它们不仅(花)名中带土,命里也和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拿它们最爱吃的草来说吧,别的动物都爱吃从土里刚冒出来的新鲜小草。
只有袋熊偏爱那些又干又硬、看起来都快枯萎的残枝落叶。

每天进食时间长达3到8个小时,每吃一顿还得用8到14天来消化。
尽管如此,它们还是难以抵抗对干饭的热爱。
袋熊:干饭熊,干饭魂!懂?

不过作为一个专业社恐,袋熊在选择觅食时间这方面也颇有讲究。
就像近视的朋友想免去和熟人打招呼,出门不戴眼镜一样。
为了能够安心进食,不被小伙伴发现,袋熊们明知自己天生视力差,却还选择晚上出门。
这样一来既能防晒防中暑,而且乌漆嘛黑的,谁也看不到谁,省了不少心。

当然,熊熊们在此呼吁:
无论是白天吃草,还是晚上吃草,都是瘦不下来的哈,望周知!

除了干饭外,每天剩下的时间,袋熊就用来刨土和睡觉。
作为考拉的远方亲戚,它们不爱住“树屋”,偏爱住“地下室”,精通挖地道。

别看它们长得三分娇憨、三分天真、四分漫不经心,一旦挖起地道来,瞬间就变得面目狰狞、六亲不认。
“我挖,我挖,我挖挖挖!”

ps,因为社恐,它们一般寄己挖寄己的道,一个熊就支棱起一支建筑队。
什么狡兔三窟,在袋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它们先是挖出一个主洞口,洞口后面跟着约三米长的通道。

再通过东西南北不同方向的洞口,串联起所有地道,形成了庞大的地下大别野。
重点是,这些地道都是它们根据自己的体型打造的,堪称“动物界高定”。

同时为了不被别的熊打扰生活,它们还会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范围。
据说平均每只袋熊需要占地1.72平方公里。
小IN掐指一算,如果按北上广深的平均房价,这家伙不仅是个基建狂魔,还是个地产大亨!
也不知道现在投胎,还来不来得及。

02
名字叫袋熊,但其实袋熊和熊没有半毛关系,倒是和袋鼠有类似的生理结构。
同样作为有袋类动物,袋熊妈妈的育幼袋比袋鼠的特别,是向后长的。

有网友提问:这是因为社恐发作,不想和孩子面对面相处吗?
袋熊妈妈唯唯诺诺回答:不是啦,是因为经常刨土不想误伤孩子,所以才倒着长的。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不过很多人有所不知,袋熊的技能点既非刨土,也非倒长的育幼袋,而在于它皮糙肉厚的大屁股。
袋熊屁股之强大,一出招便能令无数对手为之害怕。

前面提到的“高定地道”,其实也是为了能释放出它的“高腚”必杀技。
一旦有外来者入侵它的地道,它们就会用屁股朝向敌人。

然后深呼吸收腹提肛,待对方爬上自己腚的时候,猛地往上一顶,瞬间杀敌于无形。
专业杀手看了都不禁冒冷汗赞叹:这腚可真能行!

不仅腚好使,从腚里拉出来的粑粑,也让袋熊在网上小火了一把。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袋熊,就是因为它拉的粑粑实在太有特色了……
不信你看,这是生巧!

你再看,这是袋熊拉的粑粑!

好家伙,一时之间,生巧、粑粑,傻傻分不清楚。
But,你没有看错!
它们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拉出方型巧克力粑粑的动物,每只袋熊每晚大概会拉出80-100颗这样的粑粑。
至今还没有科学能解释这种现象,但越是神秘,就越是耐人寻味。

有人猜测,这是因为袋熊领地意识强,但碍于视力不好,所以拉点不一样的好认出自己的地盘,还不容易滚动跑偏。
毕竟方型便便嘛,就是图个方便!(谐音梗扣钱)

还有人通过建模,猜测出袋熊的大肠末端具有“整形”功能,通过肠壁来回撞击,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形状。

图源:b站@RSCChemistry
只可惜这些都是猜测,至今依然没有结论说得清,袋熊为啥会拉方便。
但至少为袋熊证明了:虽然俺是土肥圆,但俺也是最特别的土肥圆╭(╯^╰)╮!

03
大家别看袋熊,有一些社恐,还有一些些佛系。
关键时刻,它们也可以是人人称赞的小英雄。
2019年9月开始,澳洲因为天气炎热频频发生山火,火势持续了大半年。

那段时间,森林里不少的小动物就是靠着躲进袋熊的洞穴,才逃过了一劫。
袋熊也因此被土澳人民称为了“救火英雄”。

尽管有专家出来解释,袋熊并不存在拯救其他小动物的主观意识。
但这丝毫没改变它们的确救了很多小伙伴的客观事实。
袋熊内心os:我可没有逼你们夸我,不过你们要夸,我也是可以接受的啦~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它们的可爱。
其中甚至有一部分人提出,想把袋熊当宠物养。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温顺、胆小仅仅只是它们性格里的一面。
成年袋熊体型壮硕,身长约1米,体重可达70斤,闹起脾气来,一屁股可以撞飞一个嘤嘤怪,攻击性不是盖的。

同时,一旦它们被人类圈养、驯化后,就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离不开我们的陪伴。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东北部动物保护区里,有一只叫Tonka的袋熊,就因为飓风天气游客减少,缺少关注而患上了抑郁症。

这就是袋熊,一种生性胆小、敏感,像极了社恐的神奇动物,人类对它们充满了好奇。
但正如动物学家们说过那样,对野生动物最大的保护,就是尊重它们的天性,尽量不去打扰。
或许让袋熊,乃至更多野生动物继续保持“社恐”,才是它们可以继续可爱下去的最好办法!

资料参考b站纪录片《袋熊的秘密生活》